“一行兩會”解讀大變局下金融改革與開放

“一行兩會”解讀大變局下金融改革與開放

資料圖片

天上不會掉餡餅,宣揚“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詐騙。要自覺提高警惕,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和識別能力,遠離各類非法金融活動。

6月10日,在上海召開的第十三屆陸家嘴論壇上,“一行兩會”有關領導就“全球大變局下的中國金融改革與開放”展開熱議。

堅守“硬科技”定位

當前,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疫情發展還充滿不確定性,主要發達經濟體實施大規模財政刺激和寬鬆貨幣政策,一定程度上穩住了市場信心,扭轉了經濟下滑頹勢,但也帶來了流動性氾濫、資產價格大幅波動、國際金融市場脆弱性上升等問題。

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表示,在此背景下,各國都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在經濟轉型中的關鍵作用,積極培育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功能。為應對疫情衝擊、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政府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推動科技、資本與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這對有效發揮資本市場功能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易會滿重點圍繞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闡述了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取得的成效和未來方向。從目前的情況看,推動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這項重大改革整體效果較好,符合預期。

一是支持“硬科技”的示範效應初步顯現。截至5月底,科創板上市公司282家,總市值近4.1萬億元。科創板IPO融資3615億元,超過同期A股IPO融資總額的四成。2020年,科創板公司研發投入與營業收入之比的中位數為9%,研發人員佔公司人員總數的比重平均為28.6%,平均擁有發明專利104項,均高於其他板塊。科創板集聚了一批集成電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的科創企業,“硬科技”成色逐步顯現。2020年,科創板上市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59%,明顯高於全市場整體水平。

二是改革的“試驗田”作用得到較好發揮。科創板試點註冊製作為增量改革的重大探索,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在發行、上市、交易、退市、再融資、併購重組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制度創新,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為創業板等存量市場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鑑。例如,設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標準,已經有19家未盈利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特殊股權架構企業和紅籌企業也成功登陸科創板,進一步激發了市場活力。再如,科創板大幅放寬了股權激勵的實施條件,已有116家公司推出股權激勵計劃,約佔科創板公司總數的41%,有效調動了科技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三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兩年來,科創板主要指標運行平穩,市場流動性水平與其板塊定位、投資者適當性、交易制度安排等基本適配。從換手率看,今年前5個月,科創板日均整體換手率為2.56%,高於同期主板、創業板換手率水平。從定價效率看,科創板放寬了漲跌幅限制,優化了融資融券安排,市場博弈更為充分,有利於加快均衡價格形成。與此同時,“炒新”現象明顯減少。科創板公司上市後,在公司治理和持續信息披露等方面也初步經受住了市場檢驗。

隨着改革持續推進,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註冊制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市場主體的歸位盡責意識明顯增強,優勝劣汰機制進一步健全,市場法治供給取得突破性進展,投資者保護渠道更加暢通,市場預期明顯穩定,市場整體生態呈現積極向好變化。

不過,易會滿也指出:“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具有開創性和突破性,各項制度安排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改革中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是科創板走向成熟必然要經歷的。我們要保持改革定力,堅守‘硬科技’定位,進一步完善相關規則,持續提高科創板服務科技創新的質效,持之以恆,久久為功。”

在綠色轉型過渡期平穩轉軌

在新形勢下,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強調科技創新。那麼,貨幣信貸政策又將在哪些方面有所側重?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貨幣政策要關注結構變化對物價穩定的影響,考慮到我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在潛在產出水平附近,物價走勢整體可控,貨幣政策要與新發展階段相適應,堅持穩字當頭,堅持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尤其是注重跨週期的供求平衡,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節奏。

目前,國內利率水平雖比主要發達經濟體高一些,但在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中仍相對較低,總體保持在適宜的水平,有利於各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

易綱表示,要繼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釋放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潛力。要繼續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促進內外平衡,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在保持總量適度的前提下,貨幣信貸政策主要強調兩大結構性方面。

第一,紮實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人民銀行積極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等工具,多措並舉助力經濟的綠色轉型和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具體來看,一是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部門較早制定了針對綠色債券和綠色信貸的標準。同時與歐盟有關部門等方面密切合作,共同推動綠色分類標準的趨同。二是建立氣候環境信息披露制度。推動國內主要商業銀行披露氣候變化相關信息,並研究推廣至上市公司等市場主體。未來,將建立統一的信息披露標準。三是激勵金融部門加大對綠色產業的資金支持。研究直達實體的碳減排支持工具。四是引導金融機構防範氣候變化風險。人民銀行已開展金融機構氣候變化風險壓力測試,並持續監測評估金融機構綠色轉型進展。要充分考慮現有基礎設施的投入成本、預期使用壽命和折舊的實際情況,穩妥設計轉軌參數和動態風險權重,努力實現在綠色轉型過渡期平穩轉軌。

第二,堅持發展普惠金融。近年來我們持續加大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的金融支持,實現保就業保民生,實現增收入促消費,從而穩住經濟基本盤。始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健全激勵相容機制,強化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控能力。

“目前普惠小微貸款已支持3600多萬户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户。我們將繼續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發揮部門政策合力,引導銀行在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加大首貸、信用貸支持力度。鼓勵銀行與企業按照商業可持續原則,加強貸款風險防範。深入開展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強化金融科技手段運用,推廣隨借隨還模式,促進商業銀行加快形成敢貸、願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易綱稱。

統籌外匯領域發展和安全

新形勢下,中國金融開放將有哪些舉措?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表示,將統籌發展和安全,不斷改革完善與新發展格局下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相適應的外匯管理體制機制。

具體來看,一是提升經常項目下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深化外匯領域“放管服”改革,建立以信用風險評估和事後核查為主的外匯監管體系。

二是穩妥有序推進中國資本項目高水平開放。統籌交易和匯兑環節,統籌跨境人民幣和外幣管理,統籌資本項目開放和風險防範,有序推動少數不可兑換項目的開放,提高已可兑換項目的便利化水平。以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為重點,積極支持上海建設人民幣金融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中心,拓展人民幣金融市場廣度和深度。

三是不斷提高開放條件下的經濟金融管理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完善外匯市場“宏觀審慎 微觀監管”管理框架,健全“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反逃税”審查機制,維護外匯市場穩定和健康運行。

潘功勝指出,近期外匯領域改革開放將推動以下幾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一是豐富外匯市場產品和境內外參與主體,完善和提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和上海清算所立足上海、服務全球的基礎設施體系和服務能力。

二是推進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跨境投資改革。支持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開展跨境產業、實業投資。擴大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試點和合格境外有限合夥人(QFLP)試點,助推上海成為全球重要的財富管理、資產管理市場。

三是擴大居民境外資產配置空間。通過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滬深港通、債券通等),擴大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規模,完善QDII管理機制,在開放地區推出“跨境理財通”試點。

四是便利企業跨境融資。近年來人民銀行、外匯局建立健全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企業可依其淨資產規模在一定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部分創新型企業特別是中小微創新型企業,成長初期淨資產規模較小,跨境融資額度上限較低,為此,已在北京中關村、上海自貿區等地區開展了外債便利化試點,賦予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一個自主借用外債的便利化額度,支持上海科創中心建設。

“五是支持離岸貿易、跨境電商、市場採購等貿易新業態的跨境收支。六是便利大型企業集團跨境資金統籌使用。開展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近期,我們也將在上海臨港新片區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港部分地區,開展外匯管理高水平開放試點,為外匯領域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積累經驗。”潘功勝表示。

警惕各種“龐氏騙局”

在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的進程中,防範風險是繞不開的話題。

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防範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我們必須居安思危,一刻也不能鬆懈。當前,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積極應對不良資產反彈。為受疫情影響的中小微企業貸款本息實施延期,預計將有一定比例最終劣變為不良。一些地方房地產泡沫化金融化傾向嚴重,相當數量的政府融資平台償債壓力很大,部分大中型企業債務違約比例上升,加劇了銀行機構的信用風險。部分中小金融機構面臨的形勢更為嚴峻。必須督促銀行機構做實資產分類,加大撥備計提力度,確保能夠更快更多地處置不良資產。

第二,嚴密防範影子銀行死灰復燃。我國高風險影子銀行與國外不同,具有典型的“體系內”和“類信貸”特徵。經過整治後,我國影子銀行規模已較歷史峯值壓降20萬億元,但存量規模依然較大,稍有不慎就極易反彈回潮。要防止金融機構再次通過交叉性金融產品無序加槓桿,對各種“類信貸”新花樣必須遏制在初期階段。要認真落實資管新規,確保存量資管產品整治任務順利完成。

第三,堅決整治各類非法公開發行證券行為。金融市場目前仍然存在大量名為“私募”實為“公募”的各類產品。過往的非法集資案件,許多實質上屬於非法公開發行證券。這些產品參與投資的人數都突破200人的限制,發行對象實際上面向不特定的投資者,對市場、社會和人民羣眾造成嚴重損害。一旦發現“假私募、真公募”,應依法予以嚴懲,並按欺詐發行、財務造假或虛假披露追究發行人等相關方的法律責任。

第四,切實防範金融衍生品投資風險。在前期發生風險的金融衍生品案例中,有大量個人投資者參與投資。從成熟金融市場看,參與金融衍生品投資的主要是機構投資者,非常不適合個人投資理財。道理在於,受不可控制甚至不可預測的多種因素影響,金融衍生品價格波動很大,對投資者的專業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具有很高要求。普通個人投資者參與其中,無異於變相賭博,損失的結果早已註定。那些炒作外匯、黃金及其他商品期貨的人很難有機會發家致富,正像押注房價永遠不會下跌的人最終會付出沉重代價一樣。

第五,時刻警惕各種變換花樣的“龐氏騙局”。當下,各種以高息回報為誘餌,打着所謂的金融科技、互聯網金融等旗號的騙局層出不窮,其實質都是擊鼓傳花式的非法集資活動。大家一定要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宣揚“保本高收益”就是金融詐騙。要自覺提高警惕,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和識別能力,遠離各類非法金融活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480 字。

轉載請註明: “一行兩會”解讀大變局下金融改革與開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