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萬億市值的螞蟻圖鑑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財經

每天在用支付寶,但你卻未必瞭解螞蟻集團最真實的一面。

萬億元市值的螞蟻集團,終於在8月25日同時在香港和上海披露了招股書,這家巨無霸的營收結構、利潤來源第一次被詳細的展示。

螞蟻集團2019年營收1206億元,同比增幅超過40%;同時2019年淨利潤超180億元,是2018年的7倍多。在新冠疫情影響下,2020年上半年螞蟻營收依然達到725億元,同比增幅超過38%,其中數字金融科技服務收入佔比超過63.40%。

據知情人士透露,螞蟻集團擬在10月份進行A/H上市,可能募資至多300億美元。如果募資成功,將取代沙特阿美290億美元的IPO,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IPO。

由於體量巨大,螞蟻上市引發的關注度更是空前。從上市的消息披露開始,“誕生N個億萬富翁”,“每小時賺500萬”這樣的熱點噱頭話題不斷。

“支付寶永遠不會成為一家銀行”,馬雲在2013年的公開表態也再度被人們提起。

這些年,對螞蟻的爭議也從未斷過。

招股書掀起了螞蟻神秘的面紗,讓我們可以看到,螞蟻到底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

揭秘,螞蟻靠什麼賺錢?

在許多人看來,螞蟻集團就相當於“網上銀行”,但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解。

招股書顯示,螞蟻的收入主要來自兩個方面——數字金融科技平台、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其中數字金融科技平台又包括微貸科技、理財科技、保險科技等三個方面。這幾個板塊具體業務都是什麼呢?

數字金融科技平台:

  • 理財 :螞蟻集團與基金管理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合作,通過螞蟻集團的理財平台——螞蟻財富提供包括貨幣市場基金、固定收益產品和股票投資產品等綜合理財產品。

  •  微貸 :螞蟻集團與銀行和其他貸款機構合作為消費者和小微經營者提供小額、期限靈活的消費信貸服務,比如花唄、借唄。

  • 保險 :螞蟻集團與保險公司合作提供保險產品,包括創新保險產品,以及健康及人壽保險產品。

而數字支付方與商家服務方面,則主要是通過收取B端的技術服務費,比如電商、線下交易等消費場景,每交易一筆,都會產生這樣的費用,費率通常是千分之六。

由下圖可以看到,從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螞蟻數字金融科技平台方面的收入佔總營收的比重在逐年提升,由44.30%提升至63.40%。

(製圖:商業數據派)

2020年上半年,數字金融科技中的微貸科技業務收入佔總收入的比例達到了40%,成為螞蟻集團第一大收入來源,超過了最早以支付業務為基礎的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的收入。

(製圖:商業數據派)

另外,螞蟻招股書披露了其聯合貸款業務的詳細模式和資金鍊路,可以看到,支付寶在其中主要充當撮合交易的平台角色,背後的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則負責獨立風控、向用户放貸並收取利息。

招股書顯示,目前螞蟻共計2.1萬億信貸規模,其中98%的資金來自合作銀行和發行ABS。也就是説,花唄、借唄、網商銀行用户獲得的貸款或者信貸額度,98%來自合作銀行和發行ABS,而非螞蟻自有資金。業內一般將此類模式稱為“互聯網聯合貸款業務”。

其中,螞蟻的微貸科技平台業務計入資產負債表內發放貸款和墊款科目的餘額,僅包括各期末公司通過合併範圍內的子公司(主要為螞蟻商誠、螞蟻小微、商融保理)發放的自營貸款餘額,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和2020年6月末佔公司微貸科技平台合作伙伴貸款餘額的比例分別僅為3.96%、3.13%、1.86%和1.68%。

這個業務流程中,螞蟻或支付寶不向用户收費或者收取利息,而是向合作的金融機構收取科技服務費。

具體來説,螞蟻科技服務內容主要分成這麼幾塊:平台流量、智能商業決策系統、聯合風控能力、產品能力、營銷能力、技術能力。通俗地説,就是用螞蟻本身的技術能力,給金融機構推薦客户、做聯合風控,開發或者營銷產品。

此外,還包括一些純技術能力支持,例如幫助技術能力較落後的小城商行改造自身技術系統。

通過技術來撮合交易,而非“吃利息”,這是螞蟻作為互聯網公司與金融機構的本質區別,也是合作的基礎。

支付寶成立於2004年,經過16年的發展,螞蟻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個的金融服務生態。

據招股書顯示,螞蟻合作的金融機構超過2000家,其中包括200多家合作銀行、90多家保險公司、170多家資管機構、24家基金公司等。以餘額寶為例,背後提供服務的是24家貨幣基金公司。而花唄借唄和網商銀行的服務背後,有100多家合作銀行。

於2017年、2018年、2019年及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的六個月期間,螞蟻向前五大供應商支付的採購額分別佔期內總採購額的39.1%、22.9%、32.0%及35.3%,最大的供應商分別佔15.1%、5.5%、9.7%及8.2%。

剖析,錢都花在了哪裏?

首先來看營業成本,2017~2019年,螞蟻營業成本佔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6.3%、47.7%和50.2%,2020年上半年則達到了41.4%。而在營業成本中最大的就是交易成本,招股書中給交易成本做出瞭解釋,“主要包括為促成支付寶平台上的交易而發生資金流轉時,公司向金融機構支付的費用”。

也就是説螞蟻每收入10塊錢,其中3~4塊錢就是付給金融機構的成本。

(製圖:商業數據派)

除了營業成本,螞蟻的三大費用佔了主要的支出,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研發費用,近三年來,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都在不斷降低,只有研發投入還在保持增長。2017~2019年間,研發費用率分別為7.30%、8.10%和8.80%。

(製圖:商業數據派)

螞蟻對技術投入的原因,我們上面也有提到,這是業務實現最重要的基礎。

招股書中最新的董事會名單顯示,螞蟻大約三分之一的董事擁有技術背景,包括螞蟻CEO胡曉明、CTO苗人鳳、現在的阿里CTO程立。螞蟻1.6萬名員工中,研發人員佔比63.9%,2019年科研的投入超過100億元,佔營收比例超過8%。而此次上市融資的40%資金,未來也將被用作進一步支持創新、科技的投入。

(來源:螞蟻招股書)
聚沙成塔的商業啓示

螞蟻的客户主要包括阿里巴巴、商業銀行、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公司和不同的商家。於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來自前五大客户的收入分別佔總收入的14.4%、20.0%、23.7%及22.6%。阿里巴巴是螞蟻最大的客户,分別貢獻了各期收入的8.9%、9.2%、8.1%及6.2%,而螞蟻的聯營公司網商銀行是第二大客户,並分別貢獻了各期收入的2.7%、5.2%、5.3%和6.2%。

可見,雖然前兩大客户都是關聯公司,但螞蟻的客户集中度還是非常低。其餘99%的“小客户”,為螞蟻提供了近80%的利潤。

截至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期末,支付寶APP閲讀活躍用户分別為4.99億、6.18億、6.59億和7.11億。億級的用户池和阿里的百萬商家資源池,為螞蟻的“聚沙成塔”提供了重要的客户基礎,但僅僅有這些也是遠遠不夠的。

(來源:螞蟻招股書)

如何聚攏起龐大而分散的個人用户和小微企業?這是對商業系統和技術能力很大的挑戰。

螞蟻披露的數據顯示,花唄用户中,70%的用户原先沒有信用卡,而網商銀行服務的小微企業中,80%不是傳統銀行的客户。

(製圖:商業數據派)

在傳統金融體系中,往往需要實物資產作為抵押,而包括網店在內的小微經營者很難融資。

自2010年起,螞蟻基於線上及線下的支付交易、商家的經營流水及其他資訊等數據化的方式,識別並滿足小微經營者的融資需求,包括淘寶和天貓上的商家、使用支付寶的線下商家等,同時服務於三農用户羣體。

小微經營者在螞蟻平台上獲得的信貸產品,通常金額較小、無抵押、期限靈活、利率較低,且可即時得到放款。這些都需要螞蟻與金融機構建立動態的預評估機制。

(來源:螞蟻招股書)

截至2020年6月30日,金融機構通過螞蟻的平台促成而發放的小微經營者信貸一般期限可達12個月,且用户可以選擇在任何時候提前還款,無需罰息。

截至 2020年6月30日止12個月期間,大部分小微經營者的貸款日利率為0.03%左右或以下, 部分可低至0.01%,已結清貸款的平均期限少於3個月。小微經營者的實際利息負擔較低。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個月期間,有超過2000萬小微經營者用户通過微貸科技平台獲得了小微經營者信貸。

不過,服務這些原先銀行不願意服務、不能服務的草根人羣,也註定了螞蟻的利潤率不會像傳統金融機構那麼暴利。於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螞蟻的經營利潤率分別是20.3%、5.3%、20.1%和34.6%,淨利率則分別為12.5%、2.5%、15%和30.2%。

(製圖:商業數據派)
結語

從商業模式上來看,螞蟻帶給商業最大的貢獻是“聚沙成塔”的啓示。螞蟻不是賺了大客户多少錢,而是解決了很多“小客户”的問題,比如小微企業的貸款、個人信用借款等。這其中,二八原則發揮了作用,金融機構服務20%的客户,賺取80%的利潤。科技公司幫助金融機構服務到了另外80%的客户,賺取20%的利潤。

在螞蟻之前,金融機構也不是不想賺另外那20%,只是從技術上實現不了。

所以,技術一定是螞蟻成為螞蟻最重要的因素。從收入構成來看,技術驅動的數字金融收入達到63.40%;從投入來看,每年研發投入在不斷增加,2019年科研的投入超過100億元,此次IPO新融資的40%也將用於技術研發;從人員構成來看,董事會中技術人員最多,員工中有60%是技術人員。

看來,螞蟻不僅不“小”,而且在金融外表之下,隱藏着的是科技內核。

“支付寶永遠不會成為一家銀行。”還記得在2013年,馬雲曾公開這樣表態。而螞蟻的招股書就像一張答卷,在2020年揭曉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