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債市信心日漸修復,穩健型房企或脱穎而出

3月22日,資本市場整體表現平淡,地產股卻掀起漲停潮。當日收盤,房地產服務漲3.9%、房地產開發漲2.91%。其中,光大嘉寶、中南建設、陽光股份、宋都股份、萬通發展、嘉凱城、華夏幸福、蘇州高新、榮安地產、信達地產、天保基建、冠城大通等地產股皆漲停。

2022年以來的房地產市場暖風頻吹,資本市場對此反應強烈。

不久前,國家金融委、銀保監會、央行、財政部、證監會、外匯局等六部委罕見集體發聲,市場預期需求端和供給端政策陸續出台,穩定了市場預期,也曾一度推動了地產股大幅大漲。

焦點財經獲悉,上述六部委集體發聲的第二天,港股融創中國股價暴漲55.98%,雅生活服務暴漲43.55%,龍光集團暴漲40%,新城發展暴漲33%。世茂集團、旭輝控股集團、碧桂園均大漲超20%,合生創展集團漲超14%。觸底的地產股迎來大反彈。

焦點研究院院長陳陽認為,各部委之所以迅速給出響應,更多的是希望給予行業信心。可以預見,在“房住不炒”定位不變的前提下,接下來各個城市會依據實際情況在限購和土地拍賣端給出更為靈活的政策,加速行業風險出清和信心重塑。

穩健型房企利好信息頻頻,利於行業信心重塑

2021年高槓杆房企紛紛遇險,導致地產行業資本市場信心受損。房地產何時才能重塑行業信用,走出“陣痛期”,時刻牽動着人們敏感的神經。

國金證券認為,未來幾個月,是保行業信用的關鍵時間窗口,因城施策、需求側託底等政策有望繼續進一步落實。六部委上述對房地產的表態,意味着監管層已經意識到了地產行業所存在的風險,並有意在“防範”和“化解”風險方面出台應對方案。這凸顯出了監管層對地產行業穩定發展的高度重視。考慮到穩健性和超額收益,看好去年和今年銷售表現穩定的房企,看好碧桂園、華潤置地、龍湖集團等高信用公司的發展前景。

誠如國金證券所言,擁有國資背景的華潤置地一直以財務槓桿穩健著稱,且已連續獲得了多家券商的“買入”評級。今年年初,持續維持“三道紅線”全“綠檔”的華潤置地更是獲得了多家金融機構授予的併購貸款。

龍湖集團也是如此。自年初融資暖風吹向民營房企伊始,龍湖即成功發行了2022年公司債券(第一期),發行規模28億元,票面利率僅3.49%至3.95%。2月,龍湖再獲得了50億元中期票據的註冊通知書,融資渠道暢通。

碧桂園更是早在2021年12月即成功發行了一筆總額10億元的公司債。此後於2022年1月,碧桂園再以碧桂園地產集團作為共同債務人,成功在深交所發行了兩筆各5.21億元和7.21億元的ABS。

今年3月,碧桂園先後獲得了招商銀行、農行廣東分行授予的150億元、400億元融資授信,更早前,碧桂園申請在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行50億中期票據已獲准註冊,彼時分析認為,民營房企通過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註冊中期票據的情況並不多見。這也體現了監管層對優質房企的支持意向。

地產債市信心日漸修復,穩健型房企或脱穎而出

事實上,據業內人士透露,“金融機構對碧桂園一直十分友好。今年內,碧桂園或可能獲得更多併購融資額度,這也是其進一步穩健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中信證券認為,對於房企而言,保持現金流的穩定至關重要,只要增量融資渠道打開,企業的流動性就會得到改善,碧桂園、龍湖等不斷獲得新增融資之舉,既可以讓正在自救中的房企看到希望,也意味着市場中穩健型企業的機會仍在,有利於行業風險的加速出清和信心重塑。

逆勢回購增強資本信用,不斷消除市場疑慮

為進一步優化公司債務結構,增強投資人信心,碧桂園管理層還在不斷回購公司債券。3月22日,碧桂園公告稱,公司全體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將以市場化方式在二級市場購買碧桂園地產公司債券,購買總規模不超過人民幣1億元,含此前已公告的人民幣2000萬元。

主動出擊進行市值管理的不止碧桂園。3月21日,另一家“穩健型”房企旭輝控股也在公告中稱,公司董事將以市場化方式在二級市場購買公司債券,購買總規模不超過3000萬元,購買範圍同樣為市場報價較估值偏離較大的公司債券。

除管理層在二級市場購買債券外,碧桂園、旭輝等房企還在以提前贖回境外債券、提前完成債券兑付資金劃付等多種方式維穩市場,傳遞信心。據公告,2021年12月底至今,碧桂園已累計購回了本金總額4570萬美元的優先票據,且公司2022年境內到期的公司債項皆已足額兑付。旭輝也於3月9日將“18旭輝01”的剩餘本息提前償還。

有投資者表示,管理層買債比買股釋放的信號意義更大,因為管理層比一般投資者更清楚公司的財務狀況,一旦企業債務出現問題,損失也比一般人更多,此舉體現了核心管理層對公司未來持續經營能力和償債能力的堅定信心。

“與以往不同,近期房企主動進行的債項管理,大多並非基於流動性危機,更多的是以實際行動維護債券價格平穩,消除市場疑慮、增加投資者信心、加速行業風險出清的願望”,投資者稱。

向管理要效益,修煉內功堅持長期主義

以碧桂園、龍湖等為代表的民營房企,之所以能在弱環境中穩健前行,與其相對較早進行戰略轉向、向管理要效益的做法有關。

去年7月,龍湖內部新設立了地產航道,同時將集團總部更名為集團賦能平台,下設投資發展部等五大部門進行“自我革新”,以期推動開發業務與經營業務齊頭並進,向管理要效益。時下同樣在穩健發展之中的萬科集團也提出過類似的“開發經營服務並重”邏輯。

旭輝控股則在在內部建立了OKR虛擬委員會,同時將衡量經營指標的重心放在了“有回款的銷售、有現金的利潤、有品質的產品和服務、有穩定的增長”四大維度,以不斷夯實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碧桂園也是如此。甚至,其“向管理要效益”舉措的推出還要更早一些。據瞭解,碧桂園早在2018年7月時即已選擇不再公佈年度銷售目標,而只披露權益銷售金額。為了安全和質量,碧桂園那時起便已在淨利潤和銷售增速方面有所控制。

當時,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還曾公開表態,“我們強調的一定是速度、效益讓位於安全和質量,不然公司走不遠。

與旭輝類似,為確保有質量的增長,碧桂園近年對各區域的考核重點也逐漸調整為了“回款和現金流”,更追求有現金流的利潤和有利潤的現金流。2021年,碧桂園連續第三年將“全競提升”作為了年度主題,以期通過自我檢視全面提升自身的全週期綜合競爭力,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

面對2021年房地產行業的調整期,碧桂園審時度勢,積極圍繞“以銷定產、以收定支、騰籠換鳥”方針,高效落實市場研判、設計策劃、招標實施等每個階段的細節,進而降低了無效支出,確保公司現金流在嚴峻外部形勢下依然保持穩定充足。

億翰智庫認為,行業深度調整下,房企優勝劣汰正加快進行。行業發展邏輯的改變,也將促使穩健型房企破土而出,成為最大受益者。2022年以來,國家降準降息,支持住房消費,保障剛性需求,不斷重申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的地位。行業在,政策在,房企的發展機會也會一直存在。央、國企之外,碧桂園、美的置業、龍湖等優質民企將迎來更好發展。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76 字。

轉載請註明: 地產債市信心日漸修復,穩健型房企或脱穎而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