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興東:美國打壓變本加厲,中企如何應對
據美媒日前報道,美國政府正在説服發展中國家不使用中國電信設備,並稱要為使用華盛頓認為“更安全”的替代選擇提供經濟援助。此舉標誌着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的封堵,開始從過去的歐洲以及其他主要盟友擴大到更多國家和地區。
美國變本加厲遏制中國科技崛起
從狙擊中興、華為再到霸凌抖音、大疆等,美國政府遏制中國高科技崛起的戰略佈局已經全面展現。
尤其以斷供華為芯片為代表,美商務部儼然把自己升級成了全球半導體行業的“商務部”,美國務院儼然把自己當成了全球高科技行業的“國務院”。所謂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也要由它們説了算,美方傲慢地想用政治的胳膊扭動市場的大腿。雖然一年多的封殺沒讓華為求饒,更沒讓華為休克死亡。但就目前情況看,美國政府這場政治強力干預全球高科技產業的遊戲,不會簡單鳴金收兵,在相當長時間內還會繼續變本加厲。
美國發動科技戰的本質,世人也看得更清楚了。無論“國家安全”的大棒還是技術、知識產權等方面的藉口,美國政府的理由都是莫須有的,實質都是不擇手段地維護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壟斷性霸權地位,維護美國繼續監控其他國家的獨家能力。任何聽從美國政府的國家都將付出政治干預市場、破壞市場公平競爭環境進而影響產業創新力和競爭力的深遠代價。但我們也不能低估美國政府幹預全球市場的影響力和破壞力,美國政府“胡蘿蔔加大棒”的野蠻幹預,對中國企業正常業務的衝擊毋庸置疑,甚至可能長期持久。
當然,我們更不要低估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中美科技戰打到今天,中企應該已有一些全新的認知:
首先,華為的遭遇不會是個案。每個擁抱全球化、希望實現技術引領的中國企業甚至其他國家企業都可能成為下一個華為。因此必須放棄幻想,不要心存僥倖,更不要有隔岸觀火的心態。
其次,相關企業面對的將是一個全球最強大也最霸道的政府,不同於它們一貫熟悉的市場競爭,市場規則不頂用了。也不同於一般的法律問題,法律在政治面前失靈。在不講理的美國政府面前,再強大的企業都是弱勢羣體。
第三,要把這種政治障礙視為中企參與全球化必要的洗禮。有史以來的全球化都沒有平平坦坦的道路,也沒有輕輕鬆鬆的成功。中企只能直面這些“必要”的困難和代價,唯有將其變為激勵和動能,進一步提升自身競爭力,加大創新力度,將政治因素的影響納入未來全球化之路的必要考量範圍。
形勢變化暴露中企全球化的軟肋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形勢的變化也暴露出中國企業全球化路上的一個軟肋:單打獨鬥。無論過去還是現在,中企走出去基本都是依靠自己開闢出一條几乎從沒前人走過的路,孤軍深入。一旦遭遇重大政治脅迫,大多時候也只能自力更生,獨自抵擋。
而縱觀在華歐美企業,始終有各種商會、協會和行業組織活躍在產業、社會和政府之間,各國政府把本國企業在華利益當做重要工作重點。加上企業自身長期投入的公關隊伍,構成了相對完善的企業、產業、行業組織和政府等相互交織的系統,構建了對企業海外業務強有力的支撐體系,將很多困難和問題解決在日常之中。
這是一國企業深度參與全球化時的重要“基礎設施”,也是中國企業長期缺失甚至缺乏基本意識的短板。在一般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只需依靠自身實力謀取利潤最大化就行,企業的外部性並不是很重要。但在複雜的全球化環境下,企業置身在一個更加政治化的環境中,需要真正重視外部性的重要性。比如遭遇類似華為這樣的政治脅迫,就明顯超出企業自身能力的邊界,僅靠企業自身力量難免捉襟見肘。
構建全球化“新基建”刻不容緩
事實上,我們已經意識到要從國家體系構建方面保障海外發展利益的重要性,其中也包括保障出海中企的利益。但這同時也意味着企業之間要攜手構建支撐系統,形成共建共享的公共產品。真正的抱團需要構建常態化、制度化的行業基礎設施,將社會性和公共性的事務作為必要的工作內容。
表面上看美方每次都是針對具體單個企業,但實際損害的卻是基本市場秩序,破壞整個市場環境,是以整個產業的損失為代價的。作為競爭對手,隔岸觀火甚至幸災樂禍是很短視狹隘的。任何企業受到不公平的衝擊和破壞,都應被視為大家共同的遭遇,傷害的是大家共同的利益,都需發揮行業協會和組織等共同力量去協調甚至抗爭。在這方面,中國企業做得一直不夠。相比之下,歐美企業是真正的優等生。這種保障機制功夫在日常,力量在常態。儘快打造企業、行業組織、社會機構和政府等相互協同的唇齒相依的生態和系統,可以説是美國政府給我們上的這堂“課”最關鍵的啓示。只有這樣,如此高昂的學費才值得。
新形勢下,中國企業全球化必須具備新的思維,必須亡羊補牢,齊心展開全球化道路的“新基建”,構建立足長遠維護企業和產業利益的“新型基礎設施”。這個“新基建”工作既是彌補“赤字”,也是不可迴避。這一次,中企的自強要從行業團結開始,徹底改變過去封閉的意識。全球化從來風高浪急,企業需要強大的競爭力,還需強大的外部基礎設施,只有雙管齊下才能避免像一隻只麋鹿一樣被美國政府輕易“圍獵”。
今天全球化道路出現了新的情況,但比起半個世紀前、20年前甚至10年前,因為科技的發展,因為中國實力的提升,因為互聯網的全球普及,全球化的道路其實還是平坦了很多。但對我們自身短板的彌補,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作者是全球互聯網口述歷史【OHI】發起人、浙江傳媒學院互聯網與社會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