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發環境溢價“鯨吞”啓迪環境 標的公司應收款逆行業增長惹人疑

投資研報

【機構調倉】朱少醒、勞傑男、袁芳等大佬調倉蹤跡泄露!4大牛散聚集1股(名單)

【硬核研報】一季度業績暴增110%,全球市佔率6%,超稀缺電子元件龍頭走向全球

【超級大單】妖股怒抓4連板!三大頂級遊資激戰(兼談“面板雙雄”股價為何大分化)

【機構調研】林利軍、王亞偉旗下公司出手調研(附剖析A股“氣宗”與“劍宗”)

城發環境溢價“鯨吞”啓迪環境,標的公司應收款逆行業增長惹人疑

來源:紅刊財經

城發環境“蛇吞象”式溢價併購業績不佳的啓迪環境,本就很令人驚奇,可更令人驚奇的是,被併購的啓迪環境的財務數據還存在很多疑點,讓人對此次併購的合理性產生懷疑。

近日,A股環保類上市公司中發生了一件大事,即城發環境擬“蛇吞象”式併購啓迪環境。據城發環境和啓迪環境發佈公告,城發環境擬以發行股份方式換股吸收合併啓迪環境,並募集配套資金約27億元。在合併完成後,啓迪環境將終止上市並註銷法人資格,城發環境將承繼及承接啓迪環境的全部資產、負債等。

在本次吸收合併中,城發環境的股票價格為11.63元/股,啓迪環境為7.59元/股,啓迪環境與城發環境的換股比例為1:0.6526。若按照本次換股比例計算,城發環境為本次合併發行的股份數量合計為9.34億股,對應啓迪環境的成交價格為108.58億元。需要注意的是,截至4月9日,啓迪環境總市值約為87.5億元,若照此估值測算,啓迪環境收購價溢價了24%。

值得注意的是,查看啓迪環境近年來的經營表現,可發現該公司是存在不少問題的,而若根據啓迪環境披露的最新業績預告來看,其2020年淨利潤預計還虧損了12.5億元至15.7億元,相比上年同期下滑了448%至536%。對於如此一家業績不佳的公司,城發環境卻選擇溢價收購,很顯然,這背後的動機反常。

被併購的啓迪環境2020年將鉅虧

城發環境與啓迪環境在資產規模上是有一定差距的。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城發環境總資產為114.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為43.8億元,而啓迪環境的總資產為448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為152億元。如此對比來看,城發環境針對啓迪環境的併購,無疑是一場“蛇吞象”式合併。

不過,從“象”的業績表現來看,其能否給“蛇”帶來利好就很難説了,甚至在合併後有可能令“蛇”消化不良,反而拖累其發展。

從近年財報來看,啓迪環境2018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分別為109.9億元、101.76億元和64.5億元,其中,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均出現下滑,分別下降了7.43%和12.36%。與此同時,歸母淨利潤分別為6.44億元、3.59億元和2.28億元,連續三年同比下滑,分別下滑了48.5%、44.2%和47.9%。

僅從過往財報數據看,啓迪環境近幾年的經營情況一直是不太好的,在最新披露的2020年業績預告中,公司甚至出現了鉅額虧損,預計虧損高達12.5億元至15.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滑448%至536%。

對於2020年的鉅額虧損,啓迪環境解釋稱:一是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公司正在施工項目的啓動受阻,加之主動調整收入結構,建設類營業收入有所減少;二是對部分在建項目風險重新評判,同時依據合同計提減值及損失;三是針對應收款項計提預期信用減值損失。

先不論前兩個原因,若查看啓迪環境往年的業績狀況,可看到原因三中提到的應收款項減值問題,其實已經出現過好幾年,連續幾年都成為其吞噬盈利的主要因素。

據啓迪環境財報顯示,2018年和2019年,公司均出現高額減值損失:2018年的資產減值損失達2.65億元,其中壞賬損失佔2.5億元;2019年,信用減值損失達2.65億元,其中應收賬款信用減值損失達1.55億元,其他應收款信用減值損失達6301萬元。到了2020年,據公司對監管層問詢函的回覆內容,其預計將增加信用減值損失8.9億~11.1億元,規模相比往年翻了好幾倍。

應收賬款佔比遠高於同業公司

壞賬損失巨大

同一個問題連續出現好幾次,本身就已經説明一些問題,意味着啓迪環境在處理應收款項方面問題時是存在很大隱患的。

據財報顯示,一直以來,啓迪環境的應收款項佔營收比例都較高,2018年至2020年前三季度,分別達到56%、69%和102%。實際上,自2015年以來,公司的應收賬款佔營收的比例就一直在逐年遞增,且增速還明顯超過營收增速,年均增長約36%。

如此情況意味着,這些年來,啓迪環境越來越依靠“未收回”的應收賬款來“衝業績”。結果自然也為其帶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首先其壞賬準備比例越來越高,2017年至2019年,由3.23%提升至7.55%;其次是,應收賬款越高意味着對公司的資金佔用就越大,導致其資金鍊愈發緊張。2018年之後,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都在60%以上,且短期償債壓力較大。其實,對於啓迪環境來説,最大的“苦果”要算每年高額的壞賬損失了,侵吞淨利潤佔比達到三成至四成。

啓迪環境如此的經營情況不禁令人疑問,其高應收的經營方式是否合理,是否是行業普遍現象?對此,《紅週刊》記者查看了其他垃圾處理上市公司綠色動力、偉明環保、瀚藍環境、三峯環境幾家公司經營情況,發現他們的應收賬款佔比均遠低於啓迪環境,比如綠色動力,應收賬款佔比最高時為2020年的35%,三峯環境常年在20%左右,瀚藍環境則常年在15%以下,偉明環保更是常年低於10%。相較而言,啓迪環境接近70%的應收賬款佔比,實在是高的驚人。

既然高應收不是行業的普遍現象,那麼,啓迪環境的高應收賬款情況或許背後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説其在與客户合作過程中,在回款問題上並不具備優勢,地位較弱,議價能力較低,導致自己不得不放寬回款時間來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

而除了回款能力偏低外,與同類公司相比,其他業務能力似乎也有一些差距的。比如從垃圾處理能力上來説,2019年,啓迪環境垃圾焚燒上網電量為7.38億千瓦時,垃圾焚燒發電在運營項目處理能力8550噸/日,由此推算,其在運營項目年共處理約312萬噸,將上網發電量與此數據相除,推算出啓迪環境單噸垃圾上網發電量為236千瓦時。

按此方法計算,綠色動力2019年共處理生活垃圾719.31萬噸,實現上網電量21.13億千瓦時,平均單噸垃圾上網發電量約為293千瓦時;同樣,瀚藍環境為298千瓦時、偉明環保302千瓦時、三峯環境321千瓦時。僅從數據對比來看,這些同類上市公司的垃圾焚燒發電能力都比啓迪環境要強。這説明,啓迪環境在業務能力上貌似並不具備太大的優勢,一旦被城發環境收購後,則習慣性回款過慢情況對上市公司而言將是一個重大打擊,對資金的佔用壓力顯然不容低估。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啓迪環境應收賬款佔比過高,還有一個可能就是,公司在簽訂合同時,對客户付款能力的調查並不謹慎,為了增厚業績,“盲目”簽訂合同,不顧是否能回款的後果,甚至有可能有的訂單在一開始就可能知道回款機會不大,簽訂下來只是為了業績表面好看。

啓迪環境營收數據存疑

記者在梳理啓迪環境經營數據過程中發現,該公司連續3年都有超過10億元營收缺少數據上的支撐。

據財報,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啓迪環境營業收入分別為109.9億元、101.8億元和42.5億元,而據啓迪環境同年合併現金流量表數據顯示,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分別為72.33億元、81.04億元和36.89億元,同期,其新增加預收款/合同負債分別為1.46億元、1.12億元和-1376萬元,對沖同期與現金收入相關的預收款項影響,則與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營收相關的現金流入了70.87億元、79.93億元和37.03億元。

若暫且不考慮增值税税率影響,將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未含税營收與現金收入數據勾稽,則當年未含税收入比現金收入分別多出39.07億元、21.8億元和5.5億元。理論上,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應收款項應該至少新增這麼多才合理。

可實際上,在同期的資產負債表中,啓迪環境的應收賬款(包含壞賬準備)、應收票據合計為65.6億元、75.7億元和70.98億元,分別相比上一年年末相同項數據新增了25.58億元、10.11億元和減少4.73億元,這一結果顯然與應該新增的應收款項存在較大差距,分別存在13.5億元、11.7億元和10.23億元的數據異常。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這還是在未考慮增值税税率的情況下,若考慮到增值税税率的影響,則這些差額還會更大。那麼,在沒有數據支撐的情況下,啓迪環境每年多出10億元以上的營業收入又是從哪兒來的?公司是否真的存在只簽訂了合同,但未有實際資金進賬的情況?從財務勾稽上來説,啓迪環境不排除存在“營收虛增”可能性的。

城發環境溢價“鯨吞”啓迪環境 標的公司應收款逆行業增長惹人疑

責任編輯:張書瑗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66 字。

轉載請註明: 城發環境溢價“鯨吞”啓迪環境 標的公司應收款逆行業增長惹人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