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出一份三年來首次利潤下滑的財報後,領益智造又一次向市場投入一記驚雷。在賬面僅有不足40億貨幣資金的情況下,領益智造宣佈將投入130億擴產電池結構件等項目。領益智造的“葫蘆”裏究竟“賣的什麼藥”?
2021年,消費電子行業的寒冬之年。昔日“果鏈”巨頭領益智造,在交出三年來首次利潤下滑的財報後,亦開始尋求突破口。
5月17日,領益智造發佈公告稱,公司擬斥資130億投建智能製造新項目以及電池結構件項目。其中公司智能製造新項目的投資總規模約為100億元,電池結構件的項目合作計劃總投資額約30億元。
合計130億的擴產計劃發佈次日,領益智造旋即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要求其就擴產必要性以及資金來源等做出詳細説明。
“根據你公司2022年一季報,你公司截至一季度末的貨幣資金餘額為38.74億元。請結合你公司財務狀況、項目資金的具體來源及資金投入時間安排,説明相關投資項目對公司財務狀況具體影響,充分提示相關風險和不確定性。”
賬面資金不足40億,卻豪擲130億大手筆擴產電池結構件,領益智造究竟為何如此鍾情電池結構件?
領益智造的中年危機
2021年對於消費電子產業鏈中的任何一家企業而言都是無比難熬的一年,“缺芯”、需求放緩等利空不斷地侵蝕着整個行業。
而領益智造這家昔日的“果鏈”巨頭也是深受其害,2021年年中公司業績突然變臉,一改一季度的欣欣向榮,公司甚至出現了虧損。
來源:看究竟App
而這也成了領益智造2021年的分水嶺,整年公司也沒能從業績下滑的深坑中爬出來。根據公司2021年年報數據顯示,2021年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11.80億元,同比下滑47.93%。
隨着時間到了2022年,缺芯的問題還沒解決,疫情又接踵而至,讓本就脆弱的公司再受重創。
疫情的影響下,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遇冷,根據信通院官網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國內市場手機總體出貨量累計6934.6萬部,同比下降29.2%,其中5G手機出貨量5388.4萬部,同比下降22.9%,佔同期手機出貨量的77.7%。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智能終端銷量的下滑自然會帶動整個消費電子行業出現大規模的收縮,開年以來國內智能手機產業鏈遭砍單的傳聞屢屢發生。
3月,天風國際的分析師郭明錤稱,2022年的智能手機市場並不樂觀,高端品牌如蘋果,低端品牌如傳音,訂單都有所減少,意味着手機行業將面臨結構性挑戰。
而在這一連串的利空打擊之下,領益智造股價自是跌跌不休。數據顯示,公司股價自2020年12月份創下歷史新高14.88元后,便開啓了一場長達一年的陰跌,最終企穩在7元附近。
而隨着時間步入2022年,公司股價更是加速下跌,累計跌幅高達31%。截至目前,公司股價報5.1元/股,最新市值為360億元。
不可否認,近兩年來疫情、缺芯等客觀因素的發生確實對手機市場的供需產生了一定的擾動。但這都只是表面,深層次上,手機市場的日益飽和、終端產品的缺乏創新才是近年來智能出貨量不斷下滑的癥結所在,也是相關公司業績與股價萎靡不振的主要原因。
這也讓不少主業遇冷的消費電子讓公司不斷謀變求生,而廣饒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則成了這些公司跑馬圈地的新圍場,轉型造車的立訊、發力汽車電子的藍思,案例比比皆是。
對於領益智造而言,其選擇了一個相對較為不起眼的細分行業——電池結構件。
破局答案?
根據EVTank出具的《中國鋰離子電池結構件行業發展白皮書》顯示,在汽車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小動力電池和消費類電池需求量快速增長的背景下,預計2025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結構件的市場規模將達到768.13億元。
2021年6月,領益智造以收購浙江錦泰為號,打響了拓展結構件業務的第一槍。公告顯示,公訴擬380萬元收購浙江錦泰電子95%股權,佈局汽車結構件業務。
公開資料顯示,浙江錦泰電子與奔馳、寶馬、保時捷等知名車企的鋰電池供應商成為合作伙伴,2020年切入特斯拉上海工廠為其提供Busbar產品。
1個月後,領益智造再度豪氣出手,擬投資20億元建設電池精密結構件項目。然而,儘管公司為之投入了大量資金,這部分業務的貢獻仍然較小。據公司2021年財報數據顯示,領益智造的汽車業務營收4.44億元,佔公司全部營收比例為1.46%。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出於對安全性的考量,電池結構件下游客户的認證週期較長,故而公司相關業績放量較為緩慢。動力鋰電池公司在選擇結構件供應商時會進行大量的實地考察、打樣、試產、檢驗等程序,一般需要3-5年。
但時間是不會等人的,瞄準結構件市場的公司不止有領益智造,本就深耕行業的眾多巨頭亦在紛紛擴產。從整個產業鏈來看,長達數年的認證週期完全可以改變一個行業原本的供需關係,故而結構件行業的先發優勢十分重要。
據起點鋰電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以來長盈精密、震裕科技、科達利、瑞德豐等龍頭企業已斥資近190億元擴充結構件產能,其中僅2021年宣佈的投資額就達到170億元,佈局地點包括江蘇溧陽、江蘇常州、四川宜賓、福建寧德、寧德福安等地。
除了啓動時機落後於人外,領益智造還需考慮如何打破原有的行業格局。
EVTank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鋰離子電池結構件企業中,科達利、震裕科技和金楊股份三家企業排名靠前,其市場份額分別為23.8%、9.1%和4.4%。TOP5企業市場集中度為43.2%。
結構件行業的市場集中度較高,未來隨着下游電池廠對結構件一致性、製造精度以及穩定性的要求提升,中小結構件企業以及新進入者的生存空間將十分狹小。
對於領益智造而言,打入結構件市場難度高是一方面,擴充結構件產能的錢從何而來又是另一方面,這也是監管和外界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
百億資金由何而來?
5月18日,領益智造發佈公告稱收到深交所關注函,函中深交所要求結合公司財務狀況、項目資金的具體來源及資金投入時間安排,説明相關投資項目對公司財務狀況具體影響,充分提示相關風險和不確定性。
監管層的質疑不無道理,根據公司2022年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領益智造截至一季度末的貨幣資金餘額為38.74億元
相較於兩份公告中高達130億元的總投資額,不到40億元的貨幣資金顯然是杯水車薪。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目前的經營狀況並沒有出現明顯的改善,一季度公司淨利潤仍然出現了不小幅度的滑坡。財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領益智造實現營收70.65億元,同比增長近1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億元,同比下滑35%。
對此,不少投資者表示,盈利能力下滑的同時還進行鉅額投資勢必會讓公司財務吃緊。
事實上,領益智造“缺錢”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了,2021年5月20日,領益智造發佈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同意公司發行H股並申請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最終,公司卻沒能如願,登陸港股市場。4月7日,領益智造便終止了該計劃,並表示該決定是基於當前資本市場的環境變化綜合考量後的結果。
有意思的是,公司在赴港上市融資的計劃擱淺後,便將此前由定增獲取,用於“精密金屬加工項目”的13億資金永久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而根據公司此前發佈的公告顯示,該筆定增資金最開始是擬投向“電磁功能材料項目”,後來調整為“新建觸控板、鍵盤模組項目”,直至最後化成了公司的流動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