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銀行開户既要優服務也要防風險

由 聊素麗 發佈於 財經

  在中國人民銀行出台《關於做好流動就業羣體等個人銀行賬户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關於做好小微企業銀行賬户優化服務和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後,中國銀保監會近日也發佈通知,要求進一步優化銀行開户服務,切實解決羣眾“辦卡難”和小微企業“開户難”問題。筆者認為,其中的關鍵在於做好平衡,既要放得開,優化賬户服務,也要管得住,切實做好風險防控。

  做好這一平衡並不容易。近年來,公安機關倒查電信網絡詐騙、跨境賭博犯罪案件後發現,手機銀行、網上銀行成為非法資金快速轉移的主要方式,其轉賬額度明顯超過客户的正常合理需求。與此同時,這背後已形成了黑灰色產業鏈。不法分子不僅買賣電話卡、銀行卡,還註冊大量空殼公司,並僱傭他人,冒用他人身份或偽造他人信息註冊企業,在銀行開立企業賬户,或用於實施詐騙,或成套出售牟利。出於風險防控考量,商業銀行一度收緊賬户管理,出現了“開户難”現象。

  一方面,個人或企業有時無法在銀行開户。以小微企業為例,若銀行發現員工少、企業主户口不在本地、公司經營地址與個人住址相同、公司尚未開業、未在銀行存夠足額資金等情況,可能拒絕為企業開户。另一方面,即便開户成功,但過程繁瑣,需要多項輔助身份證明材料。以異地務工人員開户為例,銀行曾要求他們額外提供居住證、工作證明、三個月至一年不等的社保記錄等。

  這引出另一個問題:誤傷了合理開户需求怎麼辦?若小微企業的正當開户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必然影響小微企業健康發展,阻礙營商環境優化,削弱“放管服”改革效果。

  因此,解決羣眾“辦卡難”和小微企業“開户難”,銀行業需要平衡好優化賬户服務與加強風險防控的關係,防止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怪圈。目前看,一個行之有效的思路是,實施賬户“分類分級”管理,在動態調整中尋求平衡。也就是説,銀行優化開户流程,推行簡易開户,但開的這個賬户,其功能要與客户的風險相匹配。一旦後續發現該賬户存在異常情況,如涉詐涉賭,銀行需立即將其納入重點監測範圍,對於經核查後依然無法排除的涉詐涉賭可疑賬户,要依法依規、區分情形及時採取適當控制措施。

  從實際操作看,銀行在為企業開户時,可根據行業特徵、企業規模和經營情況等因素,審慎與客户約定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單位結算卡等非櫃面業務的交易限額、交易筆數、驗證方式等。為了防止誤傷、便利使用,銀行後續可根據企業的正常合理需求或臨時需求,結合該賬户的風險情況,對賬户功能進行動態調整。

  羣眾“辦卡難”和小微企業“開户難”,除了平衡優化服務與防控風險的因素,還有一個原因不容忽視,即“捆綁銷售”。此前,個別銀行曾出於經營考量,強制個人或小微企業購買理財、保險、結構性存款等金融產品,將賬户功能、開户辦理時間與客户購買金融產品或服務掛鈎,變相強制捆綁銷售。接下來,監管部門應充分保障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嚴查變相強制捆綁銷售問題,讓優化後的銀行賬户服務切實惠及小微企業和個人用户。(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郭子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