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小生意”悶聲淘金路

“中國式小生意”悶聲淘金路

文 | 探客財經

一把幾十元的菜刀背後,到底藏着多大的生意?

剛剛登陸創業板的百年老字號張小泉,用資本市場的數據告訴你——50多億。

一把菜刀、剪刀,看起來十分不起眼,但如張小泉這樣的頭部企業,一上市就引來資本的狂熱追捧,這種商業邏輯你能看懂嗎?

其實不止張小泉,在資本市場,類似這種靠小生意走向上市,並發展壯大的企業不在少數。

如張小泉這樣的資本新秀風頭正盛,也有一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小產品上市公司在經歷過山車,更有靠小生意發家卻在壯大過程中跌落神壇的典型。

01

發行價6.9元,上市首日股價一度漲到38.4元,暴漲456.52%,這樣的股市神話,發生在有400年曆史的老字號張小泉身上。

百年老字號寫手新資本,這樣的結合多少有些新穎,張小泉的上市備受關注。

上市首日收盤,張小泉股價報34.09元,漲幅394.06%,總市值超53億元。

查閲張小泉的招股書可以發現,在2017年至2020年,張小泉實現營收分別為3.14億元、4.1億元、4.84億元和5.72億元。同期內,其淨利潤分別為0.48億元、0.44億元、0.72億元和0.77億元。

每年幾千萬的淨利潤,張小泉僅憑一把刀就能賺的如此之多?

在人們印象裏,張小泉就是一個以賣剪刀菜刀等刀具為主的老字號企業,探客財經查詢發現,在張小泉天貓旗艦店上,其商品種類已經不侷限於剪刀菜刀這類傳統刀具。

其中,銷量最好的一款產品是19元一把的粉刺針,月銷量超1萬單,其他品牌的同類產品,單品價格在10到15元上下,對比之下,張小泉賣的最好的粉刺針相對競品價格要高一些。

在張小泉官方旗艦店可以看到,除了銷量最好的粉刺針,張小泉的產品涵蓋了菜刀、剪刀、磨刀工具、菜板、勺鏟、鍋具、甚至美容類工具,園藝用的刀剪等。

張小泉的業務已經從基礎的菜刀剪刀延申到廚房場景,已經從刀具產品本身擴展到更多可能使用刀具的場景。

“中國式小生意”悶聲淘金路

傳統業務本身的使用場景有限,張小泉要想更進一步發展,必然需要在自身優勢的基礎上,拓展更多使用場景,延申更多產品出來。

但是,對於張小泉這樣的傳統老字號而言,產品種類的拓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在於,產品本身的質量能否守住老字號這塊牌匾。

本質上來説,刀剪這類產品以及相關衍生品在技術方面的壁壘並不明顯,那麼質量,就成為保障張小泉坐穩行業頭部交椅的最重要籌碼。

在張小泉官方旗艦店,不少消費者對其產品質量存在質疑,認為產品價格虛高,很多消費者信賴張小泉的品牌,拿到手的產品質量卻不甚滿意。

甚至在張小泉上市之後,也有網民直言張小泉是在靠情懷收割粉絲,而產品質量卻參差不齊。

這些質疑的聲音並非空穴來風,分析張小泉的招股書可以發現,2017年至2020年,張小泉OEM代工生產的產量為自產產量的2.17倍、3.26倍、3.02倍和3.37倍。也就是説,張小泉至少60%以上的產品是通過委託代工等方式進行生產的。

刀具本身的技術壁壘就比較低,代工模式能夠更大程度的提高產量,但技術和質量卻容易形成窪地。

未來的張小泉,除了靠着百年老字號的名聲賣刀具,還能講出哪些新故事呢?從張小泉官方旗艦店產品品類中可以發現,其在廚房用具甚至小電器方面都有所涉及。

把中國的家庭廚房作為新的“戰場”,張小泉這步棋謀劃的很有遠見,但中國廚具市場已經發展多年,無論是廚房電器還是刀具等工具市場,都已經形成規模化,老字號張小泉想開拓新市場,如果還延續代工模式恐怕很難有所突破。

繼上市首日暴漲超400之後,張小泉在資本市場的熱度正在逐漸冷卻,9月9日收盤,張小泉股價跌停,報30.2元,市值47.11億,資本自然也在理性的思考,張小泉的“下一刀”還能不能“砍”出一個億萬市場。

02

吃着百年老字號紅利的張小泉,可以説是把小生意做大做強做延續的典範,在中國,這樣的小生意比比皆是。

得益於我國超大的消費市場,即便是再小的生意,放到14億人中間,也能打開一片萬億市場。

比起資本新秀張小泉,一些同樣靠小生意起家的企業已經在資本市場摸爬滾打多年,他們的成功或失敗似乎能給“中國式小生意”淘金者們一些新的啓示。

比起一把菜刀,一雙筷子的利潤似乎更小,而在張小泉之前,我國已經有多家做筷子,竹木餐具產品上市的企業。

今年8月5日,雙槍科技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發行價26.4元/股,上市首日收漲44.02%,報38.02元/股,市值27.37億元。

成立不到10年的雙槍科技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據招股書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雙槍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08億元、7.18億元和8.34億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21.53%、18.04%和16.19%。

歸母淨利潤分別為4596.82萬元、7183.99萬元和8976.11萬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12.12%、56.28%和24.95%。

上市後的雙槍科技雖然同樣引來資本追捧,但是一雙筷子背後的生意到底能做多大,依然是被質疑的問題。

在雙槍科技在售產品中,除了支撐自身起家的筷子產品之外,同樣涉及到了砧板等日用廚具,這一點,年輕的雙槍和“老前輩”張小泉瞄準了同一個戰場。

截至目前,雙槍科技總市值23.98億。

“中國式小生意”悶聲淘金路

不同於雙槍科技和張小泉的成功,同樣是把小生意做上市的公司,有些日子卻並不好過。

人們耳熟能詳的好太太晾衣架就是其中之一。

近日,“晾曬第一股”好太太發佈半年報,數據卻引發股民擔憂。

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上半年,好太太股東户數為8991户,較上期減少740户,減幅為7.60%。股東户數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股東在撤退,好太太的鬧心事還不止於此。

2021年上半年,好太太實現營業收入約5.79億元,同比增長55.1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1.28億元,同比增長59.3%。在報告期內,主營業務產品毛利率 45.15%,較上年同期下滑 4.08%。

作為“晾曬第一股”的好太太於2017年上市,靠晾衣架這樣不起眼的小產品起家,好太太在上市後也深知產品升級,提升研發的重要性。

上市至今,好太太的研發方向涉及智能窗簾,智能門鎖等帶有一定科技水平的產品,中報數據顯示,好太太智能晾衣機、智能門鎖等智能產品,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為4.22億元,同比增長108.26%;毛利率為46.71%,同比下降2.46%。

然而,好太太在智能產品方面的品牌遠沒有晾衣架系列產品影響力大。

與此同時,原本的王牌產品晾衣架市場卻遭遇萎縮,手搖晾衣架、落地晾衣架和外飄晾衣架,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為1.41億元,同比減少10.21%;毛利率為43.24%,同比下降6.26%。

對於傳統企業而言,靠着一項產品打開市場知名度後,如何在更廣闊的市場裏遍地開花,是一個很難突破的困境,好太太經過三年的研發嘗試始終沒有新的落腳點,而晾衣架產品缺乏技術壁壘,僅靠吃品牌的老本恐怕難以穩住自己市場老大的地位。

截至9月9日收盤,好太太股價跌2%報13.24元,總市值53.09億。

好太太的困境也許是一時的,因為新品研發這條路對於小生意企業而言必然是一條正確的選擇,如何打開品牌知名度,奠定自己在行業內家喻户曉的地位,仍然需要時間。

“中國式小生意”悶聲淘金路
03

選擇正確的路就可以踏實的走下去,可對於小企業而言,如何找到一條正確的路才是真正的難題,選錯路,難免從雲端跌落谷底,這一點,曾經的浙江女首富周曉光深有感觸。

無論張小泉的刀,雙槍科技的筷子以及好太太的晾衣架,論生意比“小”,他們都比不過周曉光的頭花。

周曉光,一位白手起家的創業者,她曾經靠擺攤賣頭花賺的第一桶金,發現飾品商機的周曉光抓住機會,很快把自己的飾品買賣做大做強。

擺攤攢下的錢,她直接用於建廠生產新潮飾品,不僅如此,她眼光獨到,不滿足於眼前的小利益,而是把賺錢的市場一眼望到了海外。

從幾毛錢的小頭花到上萬元的珠寶,周曉光深深抓住了飾品行業發展的契機,她帶着自己的珠寶走出浙江,走進香港,一次香港之旅讓她的品牌一戰成名。

打下了國內市場,周曉光的擴展之路沒有停歇,她繼續走出中國走向更多的國家,由於飾品新奇,新光公司收到了來自世界50多個國家的70多個客户的訂單。

“中國式小生意”悶聲淘金路

小小的飾品帶來的利潤並沒有讓周曉光滿足,在新光集團穩定發展後,周曉光把珠寶業務交給兒子打理,而自己則把眼光放在了另一個看起來“來錢更快”的行業——房地產。

周曉光先是從建材行業入手,成立新光建材城。

在飾品業務積累了百億資產後,2016年,新光飾品借殼安徽方圓支承,以“新光圓成”的名義成功上市,新光集團擁有“新光圓成”79%股份。

也許是看到了飾品行業的發展天花板,也許是被房地產賺錢的大潮所推動,財大氣粗的周曉光開始到處投資房地產項目。

巔峯時期,新光集團旗下擁有近百家全資子公司及控股公司,40多家參股公司,資產高達800億。

然而,房地產項目攤子大,資金需求量也大,雖然賺錢,但風險也很大。

新光入局房地產項目後,面臨嚴格的市場調控,房子賣不動,資金也無法週轉。而彼時,周曉光因為借殼上市簽下的對賭協議也面臨到期,周曉光只有變賣資產賠上40億。

拆東牆補西牆後,周曉光不僅敗光了幾百億的資產還簽下了將近500億的鉅債,公司宣告破產,曾經的浙江女首富周曉光被列為“老賴”。

從“400多歲”的張小泉到“9歲”的雙槍科技,從50億市值的好太太到“一地雞毛”的新光集團,再小的生意在中國都不缺市場,再小的產品只要抓住14億中國消費者的心都有締造百億資產帝國的潛力。

與此同時,中國式小生意的前景究竟在何方?

靠着一把剪刀賣了400年,靠着一雙筷子撬動幾十億資本市場,小生意從幕後走到台前,靠的的產品質量和口碑。

成功拿下資本認可的晾衣架懂得不前進就是後退的道理,為了找到新的市場,好太太順應智能化家居的消費方式,雖然在創新道路上遇阻,但把握產品和品牌的關鍵,相信還是有突圍的可能。

靠着小生意發家卻轉頭被賺快錢的路子洗腦,新光集團這樣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創業也講究術業有專攻,掌握了一方市場不代表掌握了全部財富密碼,攤子鋪的太廣,步子邁的太大,對於一家企業來説可能會有短時間的收益暴增,但是“福兮禍之所倚”,丟了自己的老本行而去想掌握更大更全的市場,也要看自己的實力和能力是否允許。

中國式小生意還有很多亟待挖掘的市場,賺錢固然根本,但小生意的正經路該怎麼走,仁者見仁。

14億中國人的市場從不缺淘金的機會,把握住一時更該想如何安穩一世,邁開步子捨命圈錢,最終只落得飲鴆止渴的下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164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式小生意”悶聲淘金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