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近日,有媒體發佈一條關於張小泉總經理的採訪視頻,視頻裏張小泉總經理稱,所有的米其林廚師都不是中國人這種切菜方法,為什麼米其林廚師切的肉片更薄,黃瓜片更透明,是因為前面有個支點。我們把刀前面的頭斜過來,那不是設計感,那是消費者教育。(據7月18日中國經濟週刊)
張小泉總經理昔日採訪視頻截圖(來源:網絡)
幾天前,“張小泉客服稱菜刀不能拍蒜”的新聞剛引發熱議,大家都紛紛調侃“刀拍黃瓜這道菜要改名了”。在這個風口浪尖,這條舊日的採訪視頻被翻出來,自然令人覺得“心如刀割”:原來菜刀不能拍蒜是合理的,不合理的是中國人的切菜方法。張小泉,你是不是“高級”得有點狂了。
日常切菜本就是一種個人習慣,如果不是要專門去做大廚的話,愛怎麼切都是切菜人的自由。張小泉這位總經理提出的“肉片更薄、黃瓜片更透明”,在廚師界也許是一個評判刀工高下的標準,但用以要求普通人,未免有點管得太寬。還是説,張小泉的菜刀只賣給米其林廚師,普通人要買的話,還得先上一堂刀工課,把錯誤的用刀方法給糾正過來?
更有網友指出,張小泉品牌成名於1628年,而米其林這家輪胎公司,是在1900才涉足美食評級,為什麼張小泉的制刀要看米其林廚師的意思?為什麼中國人的菜刀不去順應中國人的習慣,卻反過來要數千年幾億人去改正錯誤,才能使用產品?這到底是對自身文化和實力沒有自信,還是高高在上太久,忘了自己根植的是哪片土地?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產品營銷界有一句流行語:永遠不要輕易去教育用户。這話是什麼意思呢?説白了,消費者才是品牌的衣食父母,品牌應該提供順應或滿足用户需求的產品、服務,而不是強行去營造一個自以為很棒的消費場景,然後生拉硬拽地要讓用户進去,那時候,用户只會跑得飛快。畢竟,很少有人是願意花錢來聽你上課,學習怎麼做一個配得上你家產品的人。
網友對這一言論的反應(來源:微博截圖)
上一個因為要教育消費者而“翻車”的,還是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當時面對特斯拉的質量爭議,她表示:“對於一些功能,要加強消費者教育,比如去和駕校或者交通部門合作。”對於新能源車這樣的新興事物,多一些知識普及其實沒什麼問題,但“教育”兩個字卻深深刺痛了大家的心,網友紛紛表示:“原來是這屆消費者不行。”“買你的東西還要被你教育。”張小泉此次引發輿論批評,也是同樣的道理。消費者已經對你的產品有疑慮,有不滿了,你還要教育別人,這不是“火上澆油”嗎。
話説回來,即便是從西方國家舶來的“消費者教育”,説的也是向消費者傳播消費知識,宣傳消費觀念,培養消費技能,交流消費經驗,從而提高消費質量,並不是某些品牌所説的,要用所謂的“正確和錯誤”“高級和低級”區分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既然要用詞,還是得用對。
無論如何,作為中華老字號的張小泉,説自家產品不能拍蒜,那肯定是會被消費者羣嘲的,肯定是會被質疑質量有問題的。這批評就得受着,這問題就得直面,然後有針對性地改進生產,細分市場,給消費者提供更優質、更合用的產品,用誠意來挽回口碑。
此前,張小泉方面表示已經聯繫了“拍蒜斷刀”的消費者,為客服不恰當的溝通方式表示歉意,贈送了一把新刀具,並且表示,張小泉的常規刀具是可以拍蒜的,以後或許會研發專門用來拍蒜的刀。這個態度其實就還算誠懇,才是服務顧客的正道。只是好巧不巧,舊日言論被“考古”,好不容易扶正的車又翻一次,哦豁!
老牌國貨代表着中國智造的實力和情懷,希望有近400年曆史的張小泉,能夠以自己的歷史和傳承為驕傲,做出讓中國人切得順手、切得開心、切得自豪的菜刀,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進行品牌的自我教育和塑造,至於“教育消費者”的傲慢之氣,還是趕緊像蒜一樣給“拍”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