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主板中小板合併正式啓動 如何影響企業發行上市投資者交易

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更進一步。2月5日,證監會宣佈,經國務院同意,證監會正式批覆深圳證券交易所合併主板與中小板。同日,深交所宣佈近日啓動合併主板與中小板相關準備工作,併發布《關於啓動合併主板與中小板相關準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業務通知》)。這意味着,深交所兩板合併正式啓動。

兩個板塊如何合併?合併是否涉及規則制度調整?合併將產生哪些影響?從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採訪來看,合併涉及的業務規則調整較小,由於合併後發行上市條件、投資者門檻、交易機制、證券代碼及簡稱均保持不變,同時設置了過渡期,過渡期內維持現行安排,因此對市場和投資者的影響較小。

統一業務規則 深交所形成主板+創業板格局

在2020年10月,市場開始傳出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擬合併的消息。

2月5日,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合併落地。證監會表示,合併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是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在擴大直接融資、服務實體經濟,支持中小企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2021年1月底,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合計上市公司1468家,佔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35%,總市值23.39萬億元,佔全市場的29%。同時,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在發展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如板塊同質化、主板結構長期固化等。因此,合併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是堅持問題導向的改革之舉,有利於優化深交所板塊結構,形成主板與創業板各有側重,相互補充的發展格局,更好滿足不同階段的企業發展融資的需求,增強深交所的融資功能。

合併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的總體安排是“兩個統一、四個不變”,即統一業務規則、統一運行監管模式,板塊合併後保持發行上市條件不變、投資者門檻不變、交易機制不變、證券代碼及簡稱不變。

根據深交所《業務安排》,在該通知發佈後至合併實施完成日為過渡期,過渡期內,主板、中小板上市公司繼續執行現行規定,企業發行上市維持現行安排。實施完成後,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證券類別變更為“主板A股”,證券代碼和證券簡稱保持不變。對涉及中小板的有關指數名稱和簡稱等作適應性調整,指數編制方法暫不作實質性變更。對相關行情展示、數據接口等進行適應性改造。

深交所表示,合併後,深交所將形成以主板、創業板為主體的市場格局。深市主板定位於支持相對成熟的企業融資發展、做優做強,發行上市門檻保持不變;創業板主要服務於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突出“三創”“四新”。深市以主板、創業板為主體的市場格局,將為處在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類型的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進一步提高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不涉及實質性制度調整 不會影響投資者交易方式和交易習慣

中小板自設立以來,其發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機制、投資者適當性要求等主要制度安排與主板基本保持一致。本次合併僅對部分業務規則、市場產品、技術系統、發行上市安排等進行適應性調整,總體上對市場運行和投資者交易的影響較小。

深交所新聞發言人在答記者問中表示,中小板自設立以來所遵循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等與主板總體一致,本次合併不涉及相關法律法規、部門規章等的實質性修訂。2019年初,深交所全面啓動上市公司自律監管規則體系適應性評估優化工作,先後修訂發佈多項行業和專項業務信息披露指引,2020年2月整合優化主板、中小板《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指引》,2020年6月發佈整合修訂後的上市公司業務辦理指南,2020年底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後,股票上市規則有關主板、中小板的差異規定已消除。深交所總體實現主板、中小板業務規則的基本統一,初步構建以上市規則為核心,以規範運作指引、行業和專項業務信息披露指引為主幹、以辦理指南為補充的簡明高效的上市公司自律監管規則體系。

本次合併僅須對主板、中小板少數差異化規定作適應性調整,如高送轉業務指引關於高送轉定義的統一等,對上市公司的影響較小。後續,深交所將進一步做好規則整合和監管銜接。

在合併對市場產品的影響方面,深交所新聞發言人表示,本次合併對固定收益類、期貨期權類產品和深港通業務等基本沒有影響,涉及中小板的相關指數須進行適應性調整。本次合併僅須對相關指數全稱、簡稱和選樣空間描述作適當修訂,即刪除指數全稱和簡稱中的“板”字,並作個別適應性調整,相關指數選樣空間描述涉及的“中小板”變更為“原中小板”。但上述指數調整安排不會對指數編制方法作實質性變更,不會導致跟蹤相關指數的基金產品投資標的調整,有利於保持指數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確保基金產品平穩運作。

本次合併是否會對投資者交易產生影響?根據相關規定,《業務通知》發佈後至合併實施完成前的過渡期內,企業發行上市維持現行安排。合併後,主板發行上市條件與原中小板一致,且保持不變,原中小板證券類別變更為“主板A股”,對應證券代碼區間併入主板使用,發行審核安排不變,在審企業無需重新申報材料,不會對企業發行上市產生實質影響。

本次合併僅變更原中小板公司證券類別,證券代碼和證券簡稱保持不變,不會影響投資者交易方式和交易習慣。主板、中小板交易機制和投資者門檻一致,投資者羣體總體無差異,且合併不涉及交易機制和投資者門檻的改變,不會對投資者交易行為產生實質影響。

申萬宏源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隨着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以及相關關係的理順,原本的市場架構可能要做一定改變才能更加適應新的形式。目前深圳主板和中小板的差異已經很小,無論在交易規則還是制度建設方面基本都是相似的,繼續保留中小板已經沒有必要。另外,長期以來主板發行股票很少,很多股票都是中小板和創業板發行,在這種情況下,主板和中小板合併順理成章。

協調滬深兩市發展 為全面推行註冊製做準備

深市主板已超三年沒有新股上市。據Wind數據,自招商公路2017年12月25日在深市主板上市之後,深市主板至今未有新股上市。事實上,自2000年之後,深市主板發行上市就幾乎停擺,自2000年底開始,為了籌備創業板市場,深交所暫停了新股發行三年多時間,深交所主板發行融資功能幾乎喪失。據統計,2001年至2017年17年間,僅有8只股票登陸深交所主板,大部分通過換股方式上市。其中,2001年、2002年、2004年、2007年、2013年各僅有一隻股票上市,2015年有2只股票上市。。

相較比之下,中小板在2004年6月25日正式開板後,經歷了迅速的擴容。中小板至今已經超過16個年頭,首批掛牌上市僅8家公司,截至2月5日已經擴容至1001家公司,上市公司數量和總市值均已超過主板。

根據深交所數據,截至2月5日,深市主板共計468家上市公司,總市值9.74萬億元。中小板共計1001家公司,總市值13.75萬億元。並且,中小板的成交數據也已超過主板,2月5日單日中小板總成交額2105.40億元,主板為1212.78億元。

中小板最初定位於服務中小企業,但目前一些企業市值已經超過主板。截至2月5日收盤,中小板市值超百億的公司有245家,主板僅有147家。深市主板市值最高的公司為五糧液,1.24萬億元;其次為美的集團,6845.87億;另外,平安銀行、瀘州老窖總市值均在4000億級別,格力電器、萬科A總市值在3000億級別。

中小板總市值最高的是比亞迪,達到6696.99億元,與主板的市值第二名美的集團相差無幾。中小板總市值第二的為海康威視,5572.41億元,超過平安銀行;另外,中小板的順豐控股、牧原股份總市值均超4000億元,立訊精密、洋河股份也均為3000億市值級別。

允泰資本創始合夥人付立春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的合併是一個重大調整,為未來全面推行註冊制進行準備。他提出,原來對於是先在中小板還是在主板實行註冊制有一定爭論,二者合併之後就不存在了,統一之後,為未來全面推行註冊製做好了鋪墊。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直接影響市場的實質政策出台,從科創板和創業板的註冊制經驗會全面推向整個資本市場。

桂浩明也表示,深交所主板中小板合併之後,就形成上交所“主板+科創板”、深交所“主板+創業板”的架構,可能更加有利於兩個市場的協調發展,同時也是減少層次,有利於監管的有效性。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本次合併的一大意義是資源整合,有利於提升深交所的市場包容性。合併之後,深交所將能夠包容大型和中小型企業,各類企業都可以在深交所申請IPO,合併是大勢所趨。

深交所表示,目前,深交所內部技術改造已基本完成。市場主體僅須就行情展示、數據接口等方面進行適應性改造,大約需要兩個月時間完成。深交所將按照中國證監會部署要求,抓實抓細相關工作,全力推進兩板合併有序實施、平穩落地。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顧志娟 編輯 陳莉 校對 張彥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27 字。

轉載請註明: 深交所主板中小板合併正式啓動 如何影響企業發行上市投資者交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