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簡持倉基金數量

  相信很多投資者,尤其是初學者,都會面臨持倉數量太多的問題,數量太多難免魚龍混雜,選到爛基金。精簡持倉的目的是為了節省精力+提高收益。今天教大家幾個方法:

  1、反覆對比,限制數量,敢於放棄

  買多了肯定是因為沒做好取捨。看好一隻基金後,別急着買入,先看看持倉裏有沒有與之重複的,再看看同類型的有沒有更好選擇,做好對比再決定。

  限定持倉數量是個不錯的方法,逼自己在買入一個品種的時候必須賣出一個。雖然死板,但是對於大部分新手投資者來説,是一個非常好的強制作對比的方法。

  你也可以反過來想想,與其買那麼多基金然後跟蹤的很辛苦,還不如把時間用在買前對比篩選上。

  賣掉不適合自己的基金,也是一種止損,停止犯錯就是進步!

  2、深度研究,只選自己認可理念的基金

  好的基金那麼多,各有優劣,其實沒有最好的。自己認同的基金才是最適合的,才能拿的住、拿的穩。

  投資還是要勿忘初心,不是為了持有而持有。持有某個基金,是因為從內心對該基金的投資理念有很強的信心,願意長期持有,才去買。

  因此要加強對基金的深度研究,瞭解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看看與自己理念是否相符合,不認可的基金應該儘早賣掉。

  如果你認同低估值價值投資,卻買了個成長型的基金;看好藍籌,卻買了中小盤的基金;不喜歡擇時,卻買了個喜歡擇時的主動型基金,那肯定會拿的不舒服。

  但是有些新手可能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投資理念,很容易覺得這個策略也好,那個行業機會也不錯,另一個板塊估值比較低,都想參與。其實以上機會可能都能賺錢,但是如果你都去參與,它們之間可能會相互抵消,最後跑出來的走勢,可能跟寬基指數差不多。

  新手實在找不出自己認可哪種,也沒關係,加強學習和總結,儘快形成自己的投資理念,再作調整。

  3、選自己的能力圈之內的基金,賣掉自己看不懂的

  在能力圈內投資是非常重要的投資紀律:清楚自己的能力圈;在能力圈範圍內投資;努力擴大能力圈。

  投資是認知的變現,我們還是要儘量做自己看得懂的投資。買了自己不懂的基金,即使再好,你也未必能在上面賺到錢,反而容易虧錢。即使憑運氣賺了錢,將來也有可能憑實力虧掉。

  所以大家不妨梳理一下自己的持倉,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明白什麼是低波動、什麼是一級債、什麼是對沖、什麼是美元債。如果搞不懂,又一時半會學不會,那就先賣了吧。

  4、同一風格、策略、行業或板塊的基金可以精簡一些

  某一種風格/策略/行業/板塊下面可能還會有很多種細分策略,選1-2個就夠了。

  舉例:紅利指數是最普及的策略,有中證紅利、標普紅利、紅利低波、滬港深高股息港股通高股息、紅利潛力、紅利低波100等多個指數基金

  但是不管你多喜歡紅利策略,最好也只精選1-2個你最看好的,買的太多,效果並不會更好。

  同一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也儘量只選一個。

  5、培養組合思維,重視對持倉比例的調整,而不是新增持倉數量

  要習慣於把投資組合視為一個整體,給自己設定一個可以接受的預期回報、波動率和最大回撤,嘗試調試持倉比例到符合你的要求。

  舉個例子,假如你配置了: 易方達藍籌精選25% 富國天惠25% 廣發穩健增長30% 博時信用債20%

  如果你覺得波動偏大,你不一定要增加持倉,可以將比例調整為: 易方達藍籌精選22% 富國天惠18% 廣發穩健增長30% 博時信用債30%

  如果調整後已經可以滿足你的風險偏好和預期收益,那再新增配置基金可能都是給自己增加負擔。

  6、固收類基金不需要太多,可以減少持倉

  只有股市才會經常有風格變化,其他投資品種的風格和趨勢,一般是比較穩定的。固收類的基金經理,也不太會存在風格漂移的問題。

  因此,我認為不需要配置太多固收類基金。直接選最好的配置1-3個就行,而且長期來看,表現優秀的債基經理可以持續表現優秀。

  簡單列幾個我認為不錯的固收類基金經理:張清華、過鈞、譚昌傑、馬龍、歐陽凱、黃紀亮、梁均、胡劍等。

  另外,在一個5年以內的中短期,哪怕你沒有選到最優秀的債基,收益也並不會差太多。所以我認為沒必要在這方面耗費太多精力。

  精簡持倉的其他注意事項

  (1)注意調倉帶來的手續費摩擦,許多基金持有不滿兩年都需要贖回費,其中大部分基金持有不滿30天時,贖回費較高。一般至少滿30天再考慮調整。

  (2)組合理念是投資組合的關鍵,不能為了精簡基金影響到了整體的組合運作,進而影響投資收益

(文章來源:財富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66 字。

轉載請註明: 如何精簡持倉基金數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