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信託視角的產業鏈金融研究
基於核心企業類型的產業鏈金融生態圈模式設計
基於強勢核心企業的集約管理平台模式
1.擁有強勢核心企業的產業鏈特徵
(1)產業本身具有壟斷特徵。本文中的強勢核心企業,要求核心企業在產業鏈中具有主導地位,對上下游節點企業具有極強的議價能力和話語權,其發展戰略對產業鏈的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因此,強勢核心企業必然在某個或某段產業鏈環節中處於完全壟斷或寡頭壟斷地位。在我國,一般只有自然壟斷行業(或自然寡頭壟斷行業)和行政壟斷行業具有本文所指的強勢核心企業,如電力、電信、天然氣、石油、煙草、鐵路等行業。
(2)產業鏈普遍為複合式產業鏈。隨着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和自然壟斷行業改革不斷推進,在嚴格監管產業鏈自然壟斷環節的同時,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成效顯著。此外,隨着技術的進步,縱向一體化的規模效益和範圍效益在一定環節被打破,核心企業也主動或被動地退出上下游部分市場,轉而通過市場交易或“契約”來彌補相關環節,進而形成由市場交易式、縱向約束式和縱向一體化共同組成的複合式產業鏈。
(3)核心企業處於產業鏈的絕對中心地位。從產業組織結構的角度看,強勢核心企業是整個產業鏈的物流中心、信息中心和資金週轉中心,在採購、生產、銷售整個鏈條中起主導與組織作用,大量中小企業圍繞核心企業進行配套生產經營。在擁有強勢核心企業的產業鏈中,產業鏈運作的好壞以及整個產業鏈競爭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核心企業的協調能力,同時核心企業也肩負着保障產業鏈穩定,帶動產業鏈提升的責任。
2.擁有強勢核心企業的產業鏈金融需求
(1)推動核心企業戰略落地的綜合金融需求。金融服務強勢核心企業產業鏈的一項重點工作,就是服務核心企業自身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推動戰略有效落地。對於以央企為主的強勢核心企業,企業集團內部各版塊、各環節之間存在大量的物資、資金的流轉和信息的交換,其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不再是單純的資金融通,而是通過產業與金融的有機結合,實現“以融促產、以融強產”,發揮金融的資源配置作用,實現資源、資產、知識產權和未來價值的資本化,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內外部的資金運作、資源整合和價值增值效率,支撐相關領域投融資、股權架構及商業模式的創新發展,做好科技成果培育孵化,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企業的現代化轉型升級。
(2)滿足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強勢核心企業的特性決定了有大量涵蓋大中小微、國有與民營企業的龐大產業鏈網絡圍繞其進行配套生產經營。核心企業處在產業鏈融資的絕對主體地位,也承擔着信用擔保中介者,依託自身的產業地位和良好信用,可以有效提升產業鏈的整體信用和抗風險能力,金融機構可以依託核心企業實現產業鏈的整體授信,進而滿足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
(3)滿足產業創新鏈的金融服務需求。強勢核心企業以央企為主,有責任實現核心科技高度自主可控,搶佔世界科技和產業制高點。我國一些產業存在“卡脖子”技術問題,其根本原因是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央企要發揮創新主體作用,聯合高校、科研院所下苦功夫,從基礎研究做起,打造自主可控的創新鏈和安全可靠的產業鏈。高額的資金投入是科技創新的基礎,產業鏈金融要根據創新鏈每個節點主體的不同特點提供服務,實現不同創新主體間的協同,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深度融合。
3.擁有強勢核心企業的產業鏈金融難點
(1)核心企業內部協同方面。一方面,強勢核心企業經營規模大,子公司的數量眾多、類型豐富、地域分佈廣,產業鏈條上涉及大量的各級供應商及經銷商,金融需求種類多樣、規模龐大,很難做到有效的內部協同。另一方面,強勢核心企業的產業鏈金融一定是核心企業主導的,一般是通過企業自身旗下的金融單位配合搭建產業鏈金融的整體框架,這時又面臨着產業單位與金融單位之間的協同問題,需要產業單位對金融業務有足夠的理解,才能在產業鏈金融模式的設計中實現有效的產融協同。
(2)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如上文所述,強勢核心企業普遍為中央企業,並具有資源壟斷性質,這使得其在管理上存在市場化不足的弊端,而金融屬於高度競爭行業,需要配套相應的市場化機制才能吸引並留住高端金融人才,持續創新金融服務。如何有效整合兩種管理機制,也是強勢核心企業在開展產業鏈金融時需要解決的問題。
4.擁有強勢核心企業的集約化產業鏈金融平台模式
對於擁有強勢核心企業的產業鏈而言,信息流、物流、資金流集中在核心企業,走集約化發展道路是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有效路徑。產業集約化發展模式下,核心企業運用系統化思維,從行業整體的高度統一設計和規劃,以集約化的方式對產業鏈進行管理運營,產業鏈各企業通過企業間的資源優勢互補型合作、“垂直型”分工協作網絡體系、橫向或縱向一體化組織體制等模式,建立以強勢核心企業為主導,上下游中小企業協助服務的專業化分工與協作網絡,使核心企業及各級中小企業之間形成錯位競爭,避免無序競爭,更可以有效地促進分工專業化與協同作用,降低重複生產和平均成本,有利於實現整個產業鏈的規模經濟。
產業集約化的本質是在產業層面形成企業之間基於專業化分工的聯繫,目前最有前景的聯繫方式,就是以核心企業為主搭建一個由傳統核心企業、服務類企業、金融類企業等共同參與的產業鏈金融綜合服務平台,以數字技術為基礎,通過整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資金流、物流、信息流等數據,建立產業鏈金融業務數據庫,實現技術賦能、信息撮合、交易結算、物流配送、融資服務等功能,核心企業以產業供應鏈為抓手,按照“總體規劃、統一建設、集中運維、資源共享”的集約化管理原則,打造協同發展生態,實現傳統產業鏈上下游研發、生產、服務、商務、物流、投融資等資源和能力的數字化、網絡化在線匯聚,進而實現供應鏈、創新鏈、資金鍊、人才鏈等的有機結合,提高產業鏈全要素生產率,提升整體的運作效率。
形成強勢核心企業的大型產業集團多數通過積累金融牌照,衍生出了不同類型的金融服務公司,縱深覆蓋集團內部客户和產業鏈上下游的金融需求,以強勢核心企業主導的集約化產業鏈金融綜合服務平台,也是以核心企業系統內金融單位為開發主體,構建以融資產品為主、增值服務為輔的金融服務體系。從產業鏈金融生態圈的角度看,單靠商業銀行、信託或財務公司等某一方單獨開展都難以滿足產業鏈綜合需求,產業鏈金融平台需要發揮產業集團系統內金融單位整體的產業優勢、信息優勢、渠道優勢和管理優勢等,通過協調系統內核心成員企業,調動產業鏈上各類資源,並引入外部金融深度參與,構建能夠發揮各自優勢的合作模式。同時,平台依靠“科技 +金融”,高效觸達海量客户並沉澱豐富的交易大數據,通過標準化金融產品和自動化交易機制降低業務成本,利用集約化的產業生態圈形成資金閉環,其並非傳統產業鏈金融業務的線上化,而是對傳統產業鏈金融業務融資服務邏輯的顛覆和業務流程的再造。
信託公司在強勢核心企業為主導的集約化產業鏈金融綜合服務平台中,主要起到的是融資服務和增值服務提供商的角色,融資方面發揮信託投融資手段多樣、資產種類豐富等特點,為核心企業及上下游企業提供標準化及定製化的金融產品及服務;增值服務方面,發揮信託資源整合和財富管理專家的特點,為核心企業及上下游企業提供業務撮合、財務顧問、投資理財、股權改造等增值服務。
5.國家電網公司“電 e金服”產業鏈金融平台
國家電網公司在電力能源產業鏈中居於核心企業地位,具有獨特的客户和數據資源優勢。公司所屬 1 200餘家各級企業連接着 10萬多家上游供應商和億萬下游用電客户,年資金流量超過 6萬億元,匯聚着海量的業務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為更好地發揮中央企業龍頭作用,深挖產融協同潛力,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共同發展,國家電網公司創建的數字化金融服務平台“電 e金服”於 2020年 5月正式上線。
“電 e金服”以平台門户為中心,對內連接財務管控、ERP、ECP、營銷等內部專業系統,貫通業務辦理全流程;對外連接徵信、工商、税務、司法等外部專業系統,為企業信用評價、貿易背景核查、風險防控等提供信息支撐;需求側連接網上國網、ECP、國網商城等系統,實現客户多入口引流;供給側連接內外部金融機構核心業務系統,打造金融雲超市,服務內容涵蓋資金融通、保險保障、資產管理等金融主要領域,滿足“一站式”在線辦理業務需求,同時緊密嵌入購電結算、項目投標、合同履約、電費繳納、電力交易等業務場景,廣泛聯動供電營業廳、供應商服務大廳等渠道,實現數據集成整合,並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賦能客户畫像、信息存證、產品匹配、風險管理等功能。
“電 e金服”的上線,有助於國家電網公司充分挖掘自身資源稟賦和要素優勢,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共同發展,促進全產業鏈協同高效運行,圍繞推動傳統產業鏈升級、打造新興產業鏈、補齊產業鏈短板等方面,吸引更多市場主體加入,實現共建共享共贏,推動形成更具優勢、更高水平、更加開放的產業鏈供應鏈新生態。
基於多關鍵企業的“產業協同”平台模式
1.多關鍵企業的產業鏈特徵
在經濟全球化和產業市場化浪潮中,產業競爭已經從產品和企業層面的競爭,提升為產業鏈層面的競爭。多關鍵企業的產業鏈是產業鏈在經過一定的發展和整合後,在同一環節或不同環節形成了多個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在一定的空間或價值鏈環節具有競爭優勢,對整個產業鏈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整體仍呈各自為戰的格局,沒有形成有效的協同效應。多關鍵企業產業鏈的競爭力更依賴於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環節的系統協調。
產業鏈競爭力的影響因素包括產業鏈的組織化程度、核心企業的競爭力、產業鏈支撐能力和產業鏈的一體化程度。多關鍵企業產業鏈的核心環節難以形成較高的市場集中度,不同企業在規模化生產和區域化佈局上具有各自的差異化優勢。關鍵企業自身技術水平較高,但對產業鏈整體內部信息、資金、物流的管理水平較低,存在信息孤島。此外,多關鍵企業產業鏈在生產、加工、服務、營銷等環節的空間集聚程度、合作效率較低,產業鏈一體化程度較低。
縱向或橫向一體化,以及戰略聯盟是多關鍵企業產業鏈的發展趨勢,其中戰略聯盟指兩個或多個龍頭企業為了實現一定的戰略目標通過一定方式組成的網絡式聯合體,龍頭企業之間按照專業化分工的要求進行生產經營活動,通過對各個成員技術、信息、資金管理和市場資源的重新組合,聚合彼此在價值鏈不同環節上的核心專長,整合分散資源,獲取新技術,進而提高運作速度,擴大市場份額,獲得更大的協同競爭優勢,共同形成產業鏈並充分發揮產業鏈的作用。
2.多關鍵企業的產業鏈金融需求及難點——以農業產業鏈為例
多關鍵企業產業鏈類型較為豐富,產業鏈的金融需求總體上離不開資金需求以及產業鏈整合兩大類,但不同產業鏈的具體需求也存在着一定差別,本文以農業產業鏈為例來分析多關鍵企業的產業鏈金融的需求及特點。
當前,農業產業鏈擁有着巨大的金融需求。一是從服務體量上看,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的信貸資金需求與銀行實際提供的資金缺口一般在 30%—40%。二是從服務環節上看,不同參與主體的融資需求和發展需求具有較大的差異。如農户更加關注農業資金的易得性,而農業龍頭企業除投融資需求以外,更加註重管理提升、營銷資源對接、產業整合等一系列基於產業協調方面的服務。
同時,我國農業金融仍面臨着一些難點。一是金融供給不足。由於農村經濟資產的資本屬性不足,加上傳統農業散小弱、缺少足值有效的抵押物等各種原因,金融體系對農業的投入嚴重不足。二是農業保險市場的不完善。涉農金融保障缺失,不利於涉農擔保機構支持農業產業鏈金融發展。三是農業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農業金融需求方和供給方之間信息的不透明、不對稱,導致農業金融信用風險較高。四是頂層設計尚不完善。目前仍缺少集中且高效的農村土地交易市場,限制了資產抵押變現的能力,近些年出台的多項指導措施也仍未明確落實農業產業鏈金融發展中的頂層設計,導致金融機構與農業產業聯繫不強。
3.多關鍵企業的產業鏈金融生態圈模式設計——以農業產業鏈為例
(1)多關鍵企業產業鏈生態圈模式設計的出發點。伴隨脱貧攻堅向鄉村振興戰略的轉變,共同富裕戰略的部署和推進,互聯網技術、電商和快遞行業的發展,推動了農業科技化、產業化、規模化、市場化的發展,產業鏈不斷延伸,輻射企業不斷增加。伴隨產業鏈上多個關鍵企業的規模、業務發展,相關金融需求越來越大,與之相對應的是金融供給的不足。多關鍵企業產業鏈金融的核心理念在於將產業鏈上涉及的地方政府、農村集體組織、關鍵企業、上下游客户以及延伸客户羣體視為一個整體,根據他們的法律權屬、管理權利、貿易關係、行業特徵等,開發具有針對性的融資方案,將資金有效地流向相對弱勢的中小微企業,有效解決農業生產領域的“融資難、融資貴、玻璃門、空心化”等現象。
(2)多關鍵企業產業鏈協同平台設計——以農業產業鏈為例。隨着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可以將互聯網與農業產業深度融合,搭建產業鏈協同平台,以實現產供銷一體化,達到真正的“供需匹配”,並推動多關鍵企業的農業產業聯盟的建設。平台利用信息流打通產業鏈,運用價值鏈整合產業鏈,促進一、二、三產融合,推動“第六產業”發展,從而形成貫穿農業全產業鏈的“互聯網 +農業”的生態圈。
產業鏈協同平台在農業產業鏈中起到信息橋樑的作用,從供需對接出發,通過信息累積、儲存、分析等有機整合農業產業鏈的科技資源、物流資源、金融資源等,為各涉農主體提供精準服務。根據平台在農業產業鏈不同環節中所起到的協同作用,可以為關鍵企業之間,以及關鍵企業與其上下游主體之間的農資交易、農技協調、土地流轉、農產品交易、技術共享、創新合作等提供協調服務,同時引入金融機構利用平台沉澱的產業及企業數據資源,為平台各主體提供交易、結算、融資、保險、理財等金融服務。平台從生產、流通、營銷、服務等多方面影響農業關鍵企業,可以有效減少產業鏈環節與層次的冗餘,提高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的效率,進而推動產業鏈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農業產業鏈協同平台的建設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以農業核心企業為基點,通過生產關係中的土地、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訂單、委託、銷售等環節,以及抵質押、應收賬款、應付賬款、貿易流量核准等模式,形成農户、合作社、地方政府、科研院所、農業公司、金融機構間的良性生態圈。
信託公司在產業鏈協同平台中,可以依託制度優勢形成實物操作上的多元化,通過債權融資、債股結合、資產證券化、股權投資等在收益和風險管理手段上具備層次性的產品體系,為平台上各主體提供標準化金融服務,或度身定做符合企業特徵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案。
4.“中糧·五里明”農業產業鏈生態圈模式
“中糧·五里明”模式是中糧信託、黑龍江省肇東市五里明鎮玉米種植合作社、龍江銀行共同設計的農業產業鏈生態圈模式,以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相互銜接,相互補充的抵押品創新機制,有效整合土地、技術、資金、管理等生產要素。
該農業產業鏈生態圈模式涉及的多關鍵企業/主體包括地方政府、農村合作社、農民、科研院所、中糧公司、龍江銀行、中糧信託。其交易結構為:在地方政府和農村集體的支持下,以農業合作社為中心,農民以土地入股農業合作社,龍江銀行向農業合作社發放貸款。農業合作社與中糧公司簽訂購銷協議,中糧公司收到糧食後通過龍江銀行將扣除給農業合作社的貸款本息後的剩餘款項支付給農業合作社。地方政府給農業合作社提供基礎設施和大型農機器具的支持,龍江銀行聘請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農業專家為農業合作社提供技術指導和支持。
中糧信託接受農業合作社的土地經營權委託後,以自益型財產權信託計劃中的財產收益權為合作社的貸款行為提供擔保,農業合作社全體股東和鎮政府領導為貸款承擔連帶責任。在此交易結構中,農業產業鏈上的任何一個企業 /主體,均對該產業鏈上的生產承擔重要作用,為共同目標,彼此承擔各自角色和功能,構建了多關鍵主體的、高效的農業產業鏈生態圈(見圖 16)。
基於缺乏核心企業的“去中心化”平台模式
1.缺乏核心企業的產業鏈特徵
缺乏核心企業的產業鏈並非指產業鏈沒有核心企業,而是缺乏可以自主構建產業鏈生態圈的單一或多個核心企業,或者金融機構無法與核心企業達成直接合作,難以將服務延伸至產業鏈各個環節。目前大多數傳統供應鏈金融的設計,一般都是以一家核心企業的信用為整個鏈上的信用基礎,由一家金融機構給鏈上企業授信,模式較為單一,而且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核心企業一般缺乏為產業鏈上的融資提供擔保,以及為自己的應付款提供確權的
意願。
第二,寄希望於核心企業增信,並沒有真正研究產業鏈本身的特點,沒有真正發揮產業鏈金融的作用。
第三,僅寄託於核心企業信用的產業鏈金融模式往往只能服務核心企業的上游供應商,而不能服務核心企業的下游採購商。這樣的產業鏈金融是殘缺的。
第四,產業鏈上的企業往往並不是只生存在一條供應鏈上,而是同時生存在幾條供應鏈上。一家企業在不同的供應鏈上向不同的銀行貸款,給企業自身的資產負債管理帶來很大麻煩,也不利於企業與銀行建立穩定而熟悉的合作關係。
第五,大多數傳統供應鏈金融都是以營銷貸款為目的,並沒有根據不同產業的特點,應用數字技術改善產業鏈供應鏈運作效率,提高資金週轉速度,從而減少產業鏈的融資總量,降低企業資產負債率和融資成本。
第六,由於只考慮產業鏈上中小企業的融資供給,給了核心企業藉機擠佔中小企業流動性的機會,反而造成中小企業資金週轉速度更慢,融資成本和資產負債率更高。
2.缺乏核心企業的產業鏈金融需求及難點
傳統供應鏈金融服務模式高度依賴核心企業,但核心企業往往在產業鏈中處於強勢地位,為上下游企業提供債務確權或貸款擔保的意願並不強,缺乏核心企業配合成為金融機構拓展產業鏈金融的一大掣肘。隨着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產業數字化信息化的不斷深化,核心企業的缺乏成為制約產業鏈金融從基於核心企業“主體信用”向基於交易的“數據信用”轉變的主要因素。對此,信託等金融機構應突出科技賦能,強化產業鏈金融“數據信用”建設,充分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搭建服務平台,將金融服務嵌入產業鏈金融的各個環節,同步獲取上下游企業的交易信息,解決線下產業鏈金融存在的核心企業配合難、貿易背景核實難、服務成本高等問題。
3.缺乏核心企業的產業鏈金融生態圈模式設計
在缺乏核心企業的產業鏈中,最常見的產業鏈生態圈模式為金融機構與垂直電商、平台電商或第三方產業鏈平台合作,從而嵌入相關產業。在此種“去中心化”的產業鏈服務模式中,信息傳遞的高效與安全是重中之重,信託的隔離制度和區塊鏈技術均提供瞭解決這一問題的思路。
目前第三方平台最有名的是中企雲鏈。中企雲鏈成立於 2015年,由中國中車聯合中國重機、中國鐵建、金蝶軟件等聯合發起,經過多輪增資擴股,目前股東已涵蓋 10多家央企和地方國企。中企雲鏈業務模式為:核心企業在銀行授信額度內,登錄中企雲鏈平台,在平台上主動向供應商確認付款時間明確的應付賬款,供應商的賬户中就生成了稱作“雲信”的應收賬款電子憑證,此憑證可在平台上各級供應商之間轉讓,也可以向金融機構保理,轉讓價格隱含的利率如果高於核心企業的銀行貸款利率,核心企業還可以購買雲信憑證提前清算套利。具體架構如圖 17所示。
目前信託公司主導或參與建設的產業鏈“去中心化”平台較少,且目前主流的利用區塊鏈等技術實現“數據信用”的平台仍是以某一核心企業為主導,如英大信託參與的“川電雲鏈”“南網 e鏈”和百瑞信託參與的“融合雲鏈”,一方面是信託公司缺乏搭建產業鏈級平台的動力和金融科技實力,另一方面是在產業鏈及產業鏈金融整合的能力上存在不足。未來,隨着信託公司深入產業鏈金融領域,產業整合能力、金融科技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得到長足發展,通過可複製的“去中心化”平台模式,可以有效拓展產業鏈金融版圖,提升中小微企業服務力度。
(課題牽頭單位:英大國際信託有限責任公司)
摘自:《2021年信託業專題研究報告》
本文源自中國信託業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