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巨頭上市在即,新能源科創第一股焐熱車市
撰文 / 温 莎編輯 / 張 南設計 / 師玉超
“把活下來作為最主要綱領,邊緣業務全線收縮和關閉,把寒氣傳遞給每個人。”
8月22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內部論壇上籤發的一篇關於《整個公司的經營方針要從追求規模轉向追求利潤和現金流》的文章外泄刷屏。其中提到,全球經濟將面臨着衰退、消費能力下降的情況,華為應改變思路和經營方針,保證度過未來三年的危機。
“寒冬論”一出,華為還沒多冷,股市率先感到了寒氣。8月24日,滬指跌近2%,深成指跌近3%,創業板指數更是跌超3%,4300多隻個股下跌。股市應聲而跌的背後,是人們對未來的預判,以及做好過冬的準備。
再寒冷的日子裏,總會有例外。
8月26日,埃安A輪引戰增資項目在廣州產權交易所正式掛牌,符合條件的投資者可在8月26日至9月23日之間報名參與增資,進場摘牌。
據悉,本輪埃安將稀釋約15%的股份引入不超過70家戰略投資者。增資價格不低於13.23元/每註冊資本認購,單一投資人投資金額不低於1億元。
以埃安今年5月31日為基準日的資產評估價格、可比公司估值、投資者意向等因素,埃安A輪投前估值約850億元,融資150億,投後估值預計將超1000億。
一隻貨真價實的千億潛力股已經呼之欲出。
作為IPO前的最後一次融資,該筆融資將創下國內新能源整車行業最大單筆私募融資,遠超此前造車新勢力在pre-IPO輪的融資規模。相對應埃安本輪估值,將成為迄今未上市新能源車企最高估值,埃安創造了兩大行業記錄。
不摻雜個人情感,現實的資本市場最看重的是預期和確定性,也就是一家企業的實力和潛力,投資人熱情和追捧的背後是對廣汽埃安的信心。他們用真金白銀投票,對這家中國年輕車企的產品和戰略表達了自己的支持。
在普遍信心不足的金融市場,在已經卷成紅海的汽車市場獲得高銷量、高融資和高估值,廣汽埃安到底憑什麼?
全棧自研,埃安的確定性
自研還是合作,是擺在車企面前的一道靈魂考題。
汽車商業評論看來,新舊汽車的轉換期,各大車企都需要跨越純電動,自動駕駛技術和商業,以及智能座艙的三道鴻溝,而邁過去的方式無非就是這兩種。
自研的優勢不言而喻,技術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裏,迭代升級和修正的速度很快、效率很高,代價是投資巨大。合作派能夠大幅度節約成本,更重要的是藉助成熟平台,顯著縮短研發週期,搶佔競爭先機,但問題也早有人點破。
2021年,在面對上汽是否會考慮與華為等第三方公司在自動駕駛方面合作的問題時,上汽董事長陳虹語驚四座,“一家公司為我們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如此一來,它就成了靈魂,而上汽就成了軀體。對於這樣的結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靈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做出同樣選擇的還有廣汽埃安。早在2020年,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勇就在一次論壇中表示,“汽車未來的革命將是EV+ICV,其中EV作為基建,是發展智能網聯技術的最佳載體。ICV作為動能,是決勝未來的關鍵。”
看清未來方向的廣汽埃安,選擇成為中國第一家EV+ICV全棧自研的車企。
如今,在電動化方面,廣汽埃安自研的彈匣電池、超倍速電池、海綿硅負極片電池以及微晶超能鐵鋰電池,正在重新定義新能源汽車安全新標準。智能駕駛方面,全棧自研的ADiGO 4.0智駕互聯生態系統,超視距召喚泊車、城市NDA、智能座艙技術和車規級前裝狀態的AION LX L4 Robotaxi則給用户帶來了全新的體驗。
時代的洪流裹挾着人類的命運,有些事情我們無法控制,能夠掌握的唯有自己。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每個人都在摸着石頭過河,自研與合作之間沒有高低和對錯的標準答案,只能説,在不確定的未來,廣汽埃安掌握了更多的確定性。
不單單依靠產品,而是將“產品+生態”作為佈局重點,打造一條長期穩定的供應鏈。全自棧研發、生態的打造以及產業鏈的深度佈局,都讓埃安具備非常強的市場抗風險能力。
在內外複雜的新形勢下去偽存真,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是資本每天在做的事情,也是他們選擇埃安的理由。
一顆強大而穩定的心臟
一切還在繼續。
不久前,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在2022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忍不住吐槽道:“動力電池成本已經佔到一部新能源汽車的50%、60%,那我們現在不是在給寧德時代打工嗎?”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十分冤枉:“上游的資本炒作使得(電池原材料)價格脱離了合理軌道。其實我們也不賺錢。”
進入2022年以來,新能源產品已經經歷了N輪調價,車企和電池製造商都在叫苦,錢到底讓誰賺了?對於已經成為羅生門的哲學問題,廣汽集團的選擇簡單粗暴。曾慶洪話音剛落,廣汽埃安就完成了兩件大事。
8月19日,廣汽埃安與贛鋒鋰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同意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關係,從新能源動力電池最上游材料端展開合作,持續探討在鋰資源開發、中游鋰鹽深加工及廢舊電池綜合回收利用各層面的深入合作。
從2021年初到2022年5月,鋰價上漲了7倍以上,眼看瘋狂仍在繼續,繼比亞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蜂巢能源等電池廠商買買買後,特斯拉、福特、Stellantis、寶馬、豐田等國際車企接連出手鎖定鋰礦等資源,廣汽埃安也不甘人後。
緊接着,廣汽集團8月25日發佈公告,同意設立自主電池公司,開展自主電池產業化建設,項目總投資109億元,由控股子公司廣汽埃安、全資子公司廣汽乘用車及廣汽商貿分別持股51%、40%、9%。
自主電池公司首款核心產品為自主磷酸鐵鋰電芯,在整包體積利用率和體積能量密度方面處於行業領先水平。使用該電芯產品能使整包安全性極大提升,同時降低了電池包零部件數量,大幅降低成本。
根據規劃,自主電池公司將在今年底開工建設,至2025年建成26.8GWh量產線,可覆蓋純電及混動車型市場需求。前期以配套埃安及廣汽集團內企業為主,穩步提升電池市場份額。今後,將積極拓展外部市場,開展市場化運作。
如同發動機之於燃油車,一輛電動車的核心零部件是電池,而電池是整車最昂貴的部件之一,佔到總價值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是更多地參與到電池的製造過程中,還是從電池供應商處直接購買,廣汽埃安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
過去兩年的芯片短缺為人們敲響了警鐘,這一次來電池價格的上漲再次令人們意識到了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性。跳過層層中間商,廣汽埃安加強了對上游的控制力度,部分程度上擁有了議價權。
全面打通了上游原材料、研發、製造、電池回收及梯次利用在內的能源生態產業鏈佈局,從而實現領先、穩定且自主可控的全產業鏈,廣汽埃安擁有了一顆強大而穩定的心臟。如此看來,埃安本輪投後1000億估值,成為迄今未上市新能源車企最高估值,名副其實。
銷量暴漲,資本厚愛
“我看李斌有點不服。”
2017年第九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時任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與李斌的一段互動堪稱經典,“但是我還得説兩字羨慕,我就羨慕他的體制,他的機制。作為國內傳統的汽車行業,下一步必須加快加大國企的改革,從發展的角度、競爭的角度必須改。”
相聚數千公里的廣州,廣汽不想留遺憾。
背靠全球化體系優勢資源,廣汽埃安區隔於傳統車企與新勢力,打造出了敏捷的組織體系,用高效率響應市場變化。按照規劃,埃安自去年8月30日正式啓動混改以來,先後完成了資產重組,實現“研產銷”一體化;完成員工股權激勵,打造了獨一無二的“埃安模式”混改。
自由、奮進、創新,廣汽埃安的混改快速有序推進,構建了在產業變革中極具生命力和競爭力的體制機制,樹立起了國企改革的新典範。一切的變化,不僅令廣汽埃安擁有了源源不斷前進的動力,也給予了投資者和市場巨大的信心。
對汽車企業而言,最終還是要依靠產品説話。7月28日,埃安成立剛滿5週年,旗下的AION家族已推出AION S、AION LX、AION V、AION Y四款智能純電動車產品,其累積銷量已超35萬,APP粉絲用户已突破154萬。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於GEP2.0純電專屬平台帶來的過硬品質,以及“三電”核心技術方面的領先實力,這些車型已全部向包括廣汽豐田、廣汽本田等在內的廣汽集團旗下合資品牌輸出。在追趕了數十年後,中國汽車終於迎來了“換到超車”的時刻。
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廣汽埃安仍在持續迭代升級,將最新的研發成果下放到新款車型之上。
正在進行中的成都車展,2023款廣汽埃安AION V Plus正式上市,新車共推出10款細分車型,售價區間為18.98萬-26.98萬元。作為改款車型,新車新增了七座版本,使實用性提高。動力上,新車將搭載最大功率為165千瓦和200千瓦的兩種電動機。
今年以來,廣汽埃安銷量暴漲。數據顯示,廣汽埃安7月份銷量25033台,同比增長138%;1-7月累計銷量125284台,同比增長135%。計劃中,廣汽埃安將於2025年跨過年銷量40萬輛的門檻。與此同時,AION家族產品的銷售均價已超18萬元,穩居10-25萬價格區間核心主流消費市場穩居銷量第一。
左手消費者的喜愛,右手資本的厚愛,廣汽埃安在未來新能源市場的競爭已經脱穎而出,A輪引戰連破兩項紀錄,這絕非偶然。
接下來,埃安還會發布全新品牌LOGO及全新高端產品系列,並以全新的平台、全新的技術、全新的設計和服務,向更高端的市場發起衝擊。不久的將來,埃安將擇機上市,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助力,實現更高更快更強的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科創板第一股的到來,將為汽車市場帶來怎樣的思考和變化,值得期待。
本文由汽車商業評論原創出品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繫説明
違規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