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浙江省高質量發展智庫論壇。 郭其鈺 攝
中新網杭州7月25日電(郭其鈺 蘇禮昊)第二屆浙江省高質量發展智庫論壇25日在杭州舉行。會上,製造業作為強國之基,如何得以高質量“突圍”成為各界關注焦點。其中重視產業鏈建設仍是多位學界專家的共識之策。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理事長、院長劉志彪表示,全球產業鏈在中美貿易摩擦和疫情當中受到很大沖擊,經濟全球化的理論基礎發生了較大動搖。
浙江某製造業企業(資料圖)。 郭其鈺 攝
“過去由產業鏈鏈主來協調上下游企業的產品分工方式失效,導致供求之間失衡。全球產業鏈停擺又使得國家或地區形成產業鏈集羣的趨勢。”劉志彪舉例説,浙江在過去的產業競爭當中就是靠產業集羣大量分佈,塑造產品質量和基本價值水平。
為此其建議,除了保持政策取向發揮集羣優勢之外,還要持續強化和做大產業集羣。“中國產業集羣目前發展的水平和國外相比還有差距,建設世界級的先進製造業產業集羣,是未來浙江發揮產業競爭力,走向全世界的根本取向。”
浙江省政府諮詢委副主任、浙江大學教授史晉川提出,應實現產業鏈和創新鏈、信息技術和實體經濟、現代服務業和製造業的融合發展。他認為現代化的產業體系是以創新驅動為主引擎,數字經濟為引領,現代服務業為主體,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的融合發展新格局。
“現代服務業是為實體經濟、為先進製造業服務的,未來浙江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特別是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不能侷限在浙江的製造業,應該放眼到長三角。通過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的融合發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史晉川説。
上海市社科聯主席、上海社會科學院國家高端智庫顧問王戰從長三角一體化角度,指出一體化發展的根本是生產要素自由流動,應在長三角地區配置總部小鎮,建立產業鏈平台,以要素的自由流動推動一體化發展。
“推動一體化發展的過程中,在對產業政策和產業目錄具體規劃後,還需解決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是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是項目和企業落地問題。”王戰表示,企業是推動一體化的主體,而跨國公司在配置生產要素自由流動上的能級最大,應在特色小鎮、科技小鎮之外,配置總部小鎮,通過配置產業鏈和供應鏈,帶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