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應該是何小鵬今年最開心最興奮的一晚。
但同時也可能是一眾新造車心生迷茫的一晚。
北京時間8月27日晚9點,小鵬汽車正式在紐約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XPEV”,發行價格為
小鵬首次發行99,73萬股美國存托股(ADS),定價15美元,本次發行募集的資金總額約為15億美元,發行數量與定價均高於此前預期。股東阿里巴巴準備認購2億美元,Coatue認購1億美元,Qatar Investment認購5000萬美元,小米認購5000萬美元,上述4家一共認購總金額達到4億美元。
何小鵬創業生涯的第二春,如今算是迎來了開花的季節,同時也預示着“御三家”地位的正式落定。
而在新能源車企接連上市的局面下,幾家歡喜難免有幾家愁,那麼愁的又有誰呢?
三足鼎立,top3大局已定
截至8月27日收盤,蔚來報收每股19.88美元,市值達235.47億美元;理想汽車報收19.38美元,市值達162.08億美元。而小鵬汽車報收21.22美元,市值達149.60億美元。
作為後來者,小鵬當前市值雖然相對落後,但是相比起兩年前蔚來初上市時64.1億美元的市值,當前小鵬的處境可以説是十分健康穩健。相信隨着三者競爭進一步加劇,這之間的差距會進一步收窄。
今年年初,理想汽車大股東王興曾有模有樣地提出了中國車企“3+3+3+3存活論”。
分別是3家央企——一汽、東風、長安,3家地方國企——上汽、廣汽、北汽,3家民企——吉利、長城、比亞迪,3家造車新勢力——理想、蔚來、小鵬。
兩個月前,李斌、何小鵬和李想三人破天荒地拍了一張合照,貌似是在密謀着什麼“
某種程度上,王興“3+3+3+3”的預言已經應驗了四分之一。蔚來、小鵬、理想成功上市,為數不多的8家有銷量的造車新勢力當中,很難想象另外五家還有誰能夠逆勢反超。
對於王興“3+3+3+3”的預言中對蔚來、理想、小鵬的肯定,威馬董事長沈暉曾表示:“願意和王興兄弟打個賭,請眾網友做見證,威馬一定會是Top3之一。”
但是,當前的威馬D輪融資受阻,前不久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陸斌出走,僅憑上半年比小鵬多109輛的銷量,很難讓人信服他有這個勝算。再之,蔚來小鵬理想背後,是阿里美團騰訊等互聯網大佬的資金支持,而威馬背後,百度與之只有技術上的合作,要説成為金主爸爸,暫時還沒有期望。
除了資本能力之外,產品線上威馬也是與前三者完全不同的中低端路線,以至於在品牌形象上也較前者弱。在豪華品牌市場日漸下沉的境況下,威馬的“便宜貨”路線能走多遠值得思考。
而剩下幾家哪吒、愛馳、雲度、零跑之流,就更加一言難盡了。
顯然,新造車Top3格局已定,威馬想躋身前三基本是無望了,但是留在第二梯隊當個
逆勢反超,傳統車企地位難保?
作為蔚來、理想之後的第三人,小鵬15億美元的募資規模超過了理想汽車7月末10.925億美元的IPO募資額,也超越了蔚來上市時10億美元的募資規模。
蔚來發行價每股6.26美元,理想為11.5美元,小鵬預期每股定價區間為11-13美元,而最終發行價為15美元。
兩年前的蔚來可以説是逆勢上市,“生不逢時”,市場對其不看好的聲音紛紛擾擾,但恰恰是在這樣窘迫的環境下堅持至今,拔得頭籌,才更突顯出蔚來的市場實力。如今小鵬則恰恰相反,它“生”在了新能源汽車品牌最好的時代。
這一年內,特斯拉股價漲了9倍。
在全球股票市場流動性氾濫的大環境下,面向未來有巨大發展潛力的科技企業尤其成為資本眼中的香餑餑。特斯拉的大漲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電氣化的浪潮下,電動汽車股票估值遠高於傳統汽車股票已是資本的共識。
七月上旬,豐田市值第一的地位被特斯拉大幅反超。而截至8月26日收盤,蔚來報收每股20.44美元,市值達到242.1億美元;理想汽車報收23.38美元,市值達到195.5億美元。在中國上市整車企業中,蔚來和理想的市值分別位居第三和第五位,超過了廣汽、東風、長城等一批傳統車企。
另一邊廂,上汽集團今年上半年淨利潤84億,同比下降39%,與此同時,蔚來本週內股價漲了30%多,理想甚至漲近50%。
在傳統汽車板塊短時間難以提振的環境下,8月28日,蔚來又披露股票增發計劃,擬增發7500萬股美國存托股份(ADS),承銷商可超額增發1125萬股。增發公告中披露,所募集金額將主要用於增持蔚來中國股份,行使蔚來中國的股份回購權,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以及全球市場的擴張。根據招股書內容披露,總融資金額在14.97億至17.22億美金之間。
傳統車企流失的資金正在通過金融市場源源不斷流向造車新勢力。
傳統勢力在市場規模見頂和疫情衝擊下勉力維繫,另一邊廂新勢力卻高歌猛進,像極了一個變革時代下權力的交替。
歷史上,危機往往是瓦解上一個時代的催化劑,併成為新事物萌芽的温牀。而眼下,造車新勢力的温牀已經逐漸形成。
頭部崛起,捧殺大可不必
温牀之上,蔚來、小鵬、理想的呼聲越來越高。
甚至有媒體設想,“蔚小理”會不會成為中國的BBA?
首先,在豪華感和價格定位上,“蔚小理”一定程度上已經與BBA有了交集,但是從目前的產品定位上,蔚小理相對來説更多還是更關注中產消費的實用性,尚未觸及到BBA所在的百萬豪華定位。從產品定位的角度來考慮,在電動汽車尚未能真正與燃油汽車平起平坐的市場環境下,“蔚小理”十年二十年內目測不會去試探百萬級超豪華的定位,自然也就很難説完全對標BBA。
即使假説三者有了這樣的想法,產品線上覆蓋了BBA的產品線,但是羅馬終究不是一天建成的。
目前,迅速膨脹的市值是風投對其“蔚小理”前景的信賴,但BBA之所以成為了國人心中不可替代的豪華車符號,那是經過90年代至今二十多年市場積澱的。所以,“蔚小理”要成為BBA級別的存在,起碼還要十年二十年的市場認可。
適當鼓勵可取,但盲目捧殺大可不必。
比起對標BBA,倒是另一種類比手機圈的觀點更加精妙。
有業內人士認為,“時下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格局,像極了2010年時的手機圈。”特斯拉就是蘋果,蔚來小鵬理想等自主造車新勢力就相當於華為小米oppo等國產手機品牌。燃油車向新能源的轉變,就相當於按鍵功能機向大屏智能機轉變的過程。
稍微不同的是,隨着智能機的普及,按鍵功能機消亡得又快又徹底,而當前新能源的普及卻仍然存在不少阻力。或者説燃油車和電動車並不會形成非此即彼的局面,而將進入長期共存的狀態。
10年過去,曾經興盛如中興、酷派、HTC、諾基亞都日漸淡出了消費者的視線,新潮如一加、努比亞想努力異軍突起,但無奈市場基本都被華為、小米、OPPO、VIVO瓜分了。
這景象就像是三五年間一批批倒下又零星冒泡的新造車,以及某些停工停產,產品貧弱滯後的傳統車企。至於“蔚小理”三者誰是“華為”,誰是“小米”,誰是“OPPO”、“VIVO”,還有待市場評判。
如此類比來看,未來瓜分國產新能源市場者,或許仍將是眼前兼具融資能力和產品力的“蔚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