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任芷霓 每經編輯 吳永久
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提出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隨着中央的密集部署,全國各地也開始陸續跟進,城市成為新基建的核心載體,也為新基建創造了更廣闊的需求。
6月10日,每經智庫與賽迪顧問聯合發佈《2020城市新基建佈局與發展白皮書》,這是國內第一份針對城市新基建的研究報告。報告從新基建與傳統基建的區別、新基建的重點領域佈局、典型城市新基建的規劃和發展方向,以及對新時代推進城市新基建佈局的建議四個方面,詳細深入地解讀了新基建政策的意義和影響。
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高翔在發佈白皮書時表示,加快推進新基建與產業協同發展、新基建與城市場景賦能,以及新基建與未來產業佈局三方面研究及前瞻部署工作,是城市需要統籌和規劃的重點。
白皮書顯示,根據現有投資計劃,比較現有公開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各區域佔比,可以看出我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仍具有東部地區引領、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的區域格局態勢。
按照5G、數據中心、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作為新型基礎設施的口徑標準,從已公開年度重點基礎設施項目投資計劃的26個省(市、區)中來看,安徽、廣東、江蘇的新型基礎設施項目數絕對量較大,分別達到了280、165和109項,而河北、山東等東部地區省份的新型基礎設施佔比較高,分別達到了43.5%、35.0%。
據統計,納入省級重點投資計劃的新型基礎設施項目,東部地區共有406項、中部地區373項、西部地區216項,而東北地區僅有2項,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佔比分別為40.7%、37.4%、21.7%和 0.2%。
以上海為例,上海市此前公開《上海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下簡稱《行動方案》),要求三年內推動上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和創新能級邁向國際一流水平。據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馬春雷透露,初步梳理,未來三年上海新一輪的48項重大項目總投資大概2700億元。
同樣,廣州也積極佈局新基建投資,5月8號,廣州簽約73個重大數字新基建項目,總投資規模約1800億元。“73個項目涵蓋5G、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智能充電樁等數字新基建重點項目。”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高裕躍表示,其將催生全市數字新基建提質增速,引領未來數字經濟萬億規模增量,帶動經濟發展新機遇,有力促進廣州經濟起底回穩、激發數字經濟增長潛力。
王高翔表示,加快推進新基建與產業協同發展、新基建與城市場景賦能,以及新基建與未來產業佈局三方面研究及前瞻部署工作,是城市需要統籌和規劃的重點。
與傳統基建不同,新基建的投資不僅依賴於地方政府主導,也讓更多的民間資本參與進來。按照上海市新基建的規劃,總投資2700億元中有2100億元都是社會投資;廣州1800億元總投資,也是與華為、百度、京東等全國300多家企業共同建設。
王高翔認為,隨着民間投資在新基建投資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新基建對於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也將遠大於傳統基建,未來新基建的佔比會越來越高,增量貢獻會越來越大。
在民間投資參與進來後,城市的指導規劃將更為重要。白皮書顯示,在5G投入方面,東部沿海地區優勢突出;在大數據中心建設方面,貴州奪得頭籌,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三大城市羣緊密佈局;而工業互聯網建設主要在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省(市)高度集聚;人工智能領域京津冀優勢明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則聚焦在擁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北京、上海和合肥。
另一方面,新基建建設對於城市來説也是一個賽場。從製造端來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城市加快“產業數字化”中的核心使能器,以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契機,能夠加快城市創新能力提升,推動區域與城市產業體系現代化、發展融合化、全面智能化與深度工業化的“城市新四化”,提升城市“數字化產業”與“產業數字化”發展水平。
從消費端來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提升城市業態與服務供給的重要支撐。依託新型基礎設施尤其是數字基礎設施,加快推動城市發展適合高中低不同收入羣體的多樣化、個性化潛在服務需求,推動消費業態由生存型、傳統型、物質型向發展型、現代型、服務型轉變,是城市提升發展層級,建立具有差異性的區域競爭力的重要抓手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