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向有變?央行一週兩次定調貨幣政策,釋放重磅信號
作為下階段央行貨幣政策的“風向標”,二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對於低利率問題着墨頗多。
8月6日,央行發佈的《2020年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表示,下一步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要增強針對性和時效性,根據疫情防控和經濟金融形勢把握貨幣政策操作的力度、節奏和重點,堅持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與可持續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綜合運用並創新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有效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達性”。推動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為經濟發展和穩企業保就業提供有利條件。
從報告對貨幣政策的表態看,基本延續了年中中央政治局會議以及央行近期的表態基調,並未太大變化。相較之下,報告對歐美國家低利率環境的反思、MLF與LPR的關係、包商銀行風險處置細節,以及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分析藴藏不少乾貨。
這是本週內央行第二次定調貨幣政策,8月3日,央行召開2020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總結上半年各項工作,分析經濟金融形勢,對下半年重點工作作出部署。在貨幣政策方面,會議延續了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的定調。會議要求,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切實抓好已出台穩企業保就業各項政策落實見效。
此外,報告也再次強調房地產金融政策,提出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
前瞻性應對今後不良貸款的上升
報告對金融機構風險提及較多,上半年,我國在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處置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報告稱,上半年積極化解一些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多年隱藏的風險,最大程度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推動省級人民政府“一省一策”制定中小金融機構風險處置規劃。錦州銀行、恆豐銀行改革重組方案順利實施。
不過,報告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衝擊,對銀行信貸資產質量造成一定下遷壓力,由於不良貸款的反映有一定時滯,預計在今後一段時期不良貸款會陸續呈現和上升。
“央行、銀保監會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商業銀行開展壓力測試,積極制定疫情衝擊下不良貸款上升應對預案,支持、鼓勵商業銀行動態考慮形勢變化,採取前瞻性措施,合理運用財務資源,加大不良貸款損失準備計提力度及核銷處置力度。”報告稱。
除了要提前謀劃應對不良上漲外,報告提出,下一步還將在鞏固攻堅戰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基礎上,堅持“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基本方針和政策,統籌考慮宏觀經濟形勢新變化,把握好抗擊疫情、恢復經濟和防控風險之間的關係,穩妥推進各項風險化解任務,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支持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和完善治理,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增強金融機構的穩健性。
包商銀行風險處置更多細節被披露
隨着包商銀行風險處置工作即將收官,有關包商銀行風險處置的諸多細節近期被密集披露。繼包商銀行接管組組長周學東近日撰文披露包商銀行風險處置細節外,報告也設專欄披露更多細節。
報告稱,包商銀行接管當日,包商銀行的客户約473.16萬户,其中,個人客户466.77萬户、企業及同業機構客户6.36萬户。總體來看,本次對個人和機構債權的保障程度是合適的,不僅高於2004年證券公司綜合治理時期的保障程度,與國際上同類型機構風險處置時的債權保障程度相比,也是比較高的水平。
“包商銀行存在鉅額的資不抵債缺口,接管時已出現嚴重的信用風險,若沒有公共資金的介入,理論上一般債權人的受償率將低於60%。”報告稱。
2019年10月,包商銀行改革重組工作正式啓動,報告披露了更多重組過程中的曲折故事。報告透露,為實現處置成本最小化,接管組最初希望引入戰略投資者,在政府部門不提供公共資金分擔損失的前提下,僅通過收購股權溢價款,抵補包商銀行的資不抵債缺口。但由於包商銀行的損失缺口巨大,在公共資金承擔損失缺口之前,沒有戰略投資者願意參與包商銀行重組。
因此,為確保包商銀行改革重組期間金融服務不中斷,借鑑國外金融風險處置經驗和做法,並根據國內現行的法律制度框架,人民銀行、銀保監會最終決定採取新設銀行收購承接的方式推進改革重組。同時,為保障包商銀行的流動性安全,接管以來,人民一行在接受足額優質抵押品的前提下,向包商銀行提供了235億元額度的常備借貸便利流動性支持。
2020年1月,接管組按照市場化原則,委託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遴選出徽商銀行作為包商銀行內蒙古自治區外四家分行的併購方,並確定了新設銀行即蒙商銀行股東的認購份額和入股價格。存款保險基金根據《存款保險條例》第十八條,向蒙商銀行、徽商銀行提供資金支持,並分擔原包商銀行的資產減值損失,促成蒙商銀行、徽商銀行順利收購承接相關業務並平穩運行。
據悉,根據前期包商銀行嚴重資不抵債的清產核資結果,包商銀行將被提起破產申請,對原股東的股權和未予保障的債權進行依法清算。此外,有關部門正依法依規對相關人員進行追責問責。
反思低利率負面影響
全球利率水平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持續下降,本次報告對歐美國家的低利率環境所帶來的問題作出詳細探討。報告稱,當前部分發達經濟體實施了零利率甚至負利率政策,目前,低利率的侷限性已引起發達經濟體貨幣當局的反思,貨幣政策框架被重新評估,中期內主要經濟體低利率政策仍將持續,但政策利率進一步下降的空間有限。
報告認為,利率過低會導致“資源錯配”“脱實向虛”等諸多負面影響:
一是降低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會加劇結構扭曲。利率是市場資金配置的試金石,利率過低可能導致資金大量流向殭屍企業,加劇企業部門債務攀升和產能過剩問題,阻礙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轉型。
二是容易鼓勵金融機構的冒險行為,過度加槓桿,加大金融體系脆弱性。
三是導致經濟“脱實向虛”。寬鬆貨幣政策釋放的資金更多流入資產市場。隨着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加深,貨幣政策的溢出、溢回效應也越 來越明顯,主要經濟體低利率和量化寬鬆可能導致其他經濟體跨境資本流動和外匯市場風險上升,金融市場價格和匯率波動加大。
對低利率問題的探討或反映出中國央行對低利率的警惕和避免。報告稱,2020年以來,人民銀行堅持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保持利率水平與我國發展階段和經濟形勢動態適配,本外幣利差處於合適區間,人民幣資產吸引力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我國推動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下降並非單靠下調利率,加大對金融機構激勵考核、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同樣可以推動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的下降。
報告稱,宏觀經濟運行中存在摩擦,市場體系面臨市場失靈的風險,微觀主體在現實中是異質性的,如果貨幣政策只注意總量,則會造成更大的結構扭曲,總量目標也難以實現。因此通過引入激勵相容機制,結構性貨幣政策有利於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促進信貸資源流向更有需求、更有活力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2020年第二季度,人民銀行在宏觀審慎評估中進一步加強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和製造業融資的相關考核,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和製造業的信貸支持。完善LPR運用相關考核,繼續發揮 LPR 改 革的作用,推動降低貸款利率。”報告稱。
MLF利率傳達央行利率調控信號
隨着LPR改革的穩步推進,在利率調整的過程中,MLF與LPR的聯動性愈發緊密。報告稱,改革以來,LPR報價逐步下行,較好地反映央行貨幣政策取向和市場資金供求狀況,已成為銀行貸款利率定價的主要參考,並已內化到銀行內部資金轉移定價(FTP)中,原有的貸款利率隱性下限被完全打破,貨幣政策傳導渠道有效疏通,“MLF利率→LPR→貸款利率”的利率傳導機制已得到充分體現。
MLF利率由着何種作用?報告表示,MLF利率作為中期政策利率,與作為短期政策利率的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共同形成央行政策利率體系,傳達了央行利率調控的信號。並且MLF在期限上與LPR匹配,適合作為銀行貸款定價,即銀行體系向實體經濟提供融資價格的重要參考。
據報告解釋,MLF利率是央行的中期政策利率,代表了銀行體系從中央銀行獲取中期基礎貨幣的邊際資金成本,由於中央銀行掌握基礎貨幣供應,央行的政策利率必然是市場利率定價的基礎,也是市場利率運行的中樞。MLF等貨幣政策工具提供的資金在銀行負債中佔比雖然不高,但對市場利率起決定性作用的不是總量而是邊際量。
“在銀行信用貨幣制度下,貨幣創造的主體是銀行,銀行通過資產擴張創造存款後,需要更多的基礎貨幣以滿足法定準備金要求,因此對基礎貨幣有持續需求。央行掌握基礎貨幣的供應,只需作少量必要操作,就可對市場利率產生決定性的邊際影響,而無需通過巨量操作使央行資金成為銀行的主要負債。”報告稱。
同時,LPR改革也有效地推動了存款利率市場化。2015年10月以來,存款基準利率未作調整,但存款利率的上下限均已放開,銀行實際執行的存款利率可自主浮動定價。改革以來貸款利率明顯下行,為了與資產收益相匹配,銀行會適當降低其負債成本,高息攬儲的動力隨之下降,從而引導存款利率下行。從實際情況看,在存款基準利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近期銀行各期限存款利率均有所下降。6月幾家大型銀行主動下調了3年期、5年期大額存單發行利率,股份制銀行隨之作了相應下調,部分地方法人銀行的存款利率也有所下行。結構性存款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均有所下行。
“這充分體現了通過LPR改革促進降低存款利率的市場機制已經發揮作用,貨幣政策向存款利率的傳導效率也得到提高,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取得重要進展。”報告稱。
來源: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