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決定未來10年的關鍵問題:經濟危機會被引爆嗎?

文 |崔成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主任

來源| 瞭望智庫

此次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黑天鵝事件,它從供給與需求兩端給全球經濟、社會及金融系統均帶來了嚴重的衝擊,不僅全球性經濟陷入衰退不可避免,世界政經格局也將因此發生明顯改變。

全球疫情擴散速度明顯加快。綜合外媒報道和數據統計,截至北京時間4月1日上午10時,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77萬例。其中,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達188547例,意大利累計確診105792例,西班牙累計確診95923例,德國累計確診71808例,法國累計確診52836例。美國、意大利確診人數均超過10萬人。

疫情快速擴散給美國經濟帶來重大沖擊,美股已跌回特朗普上台前的水平,美國3月份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猛增至328萬人,市場研究機構IHS預測北美、歐洲、拉美地區全年汽車產量將減少1400萬輛,美國國內疫情的演變將對全球經濟和金融產生重大影響。

全球政經格局究竟會如何演變?新一輪經濟、金融危機會被引爆嗎?

1 經濟短期斷崖式下跌,

美未來經濟走向對全球影響深遠

人類自經濟全球化以來還尚未遇到過由傳染病疫情所造成的全球性重大沖擊。與以往的經濟、金融危機由某些重大經濟或金融問題所引發,危機持續時間長、恢復慢等特點明顯不同,由疫情引發的危機使經濟社會系統出現突然停滯,經濟在時間短內出現斷崖式下跌,但全球經濟金融體系卻並未出現重大問題,如果只是按下暫停鍵,疫情一過經濟將會迅速恢復。

然而,因這種斷崖式下跌的短期負面衝擊要遠比以往的經濟、金融危機更劇烈,可能會對全球經濟、金融系統產生明顯的中期或長期影響,所以不僅在疫情過後的經濟社會復甦方面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應對是否得當對經濟的中長期影響也會明顯不同。

自疫情在美國擴散以來,短期內已造成美股4次熔斷,特朗普政府採取了零利率、無限制量寬,以及2萬億美元經濟刺激等極端應對措施,強度均明顯大於我國。這與美國服務業佔比超過80%,家庭資產以股票、壽險、養老金為主,儲蓄率不到8%,企業及家庭槓桿率均較高等因素有關。面對經濟斷崖式下跌,必須首先防止全球及美國國內流動性枯竭、槓桿斷裂及消費崩塌,確保疫情不會引發重大經濟和金融危機。

圖為傳染病疫情影響下的紐約證券交易所

因我國是疫情首先爆發地,統計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2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出口下降17.2%。考慮到中美產業結構等方面的重大差異,美國所受負面衝擊必會大於我國,在出台如此多的強力應對舉措的前提下,也未必能保證不對中、長期經濟發展帶來重大影響。

因此,觀察美國未來疫情發展變化,以及相應的社會經濟影響就顯得更為重要。

2 國際油價大幅下挫,

或成為經濟、金融危機引爆點

如果説新冠疫情屬於典型的黑天鵝事件,那麼國際油價暴跌則屬於前者引發的灰犀牛事件,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下的美國能源主導權戰略是主要原因。

技術突破不僅使美國頁岩油氣產業得到蓬勃發展,也使得美國轉變為集油氣生產大國、消費大國和出口大國為一身的新的能源安全模式,不僅原油已基本擺脱了對中東地區的依賴,而且與周邊國家形成了石油大進大出的主導性格局。

美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石油化工行業不僅是美國傳統產業中發展最好的行業,其近20年的增長也明顯好於電子信息、金融保險等行業,特朗普“低油價有利於美國經濟”的言論並非虛言,通過較低油價降低美國經濟成本,刺激生產與消費,促進製造業迴歸,是特朗普“美國優先”政策的核心環節之一。

此輪國際油價暴跌,表面上是俄羅斯與OPEC國家在進一步減產的配額分配問題上談判破裂所致,但即使俄羅斯與OPEC達成了減產協議,在新冠疫情嚴重衝擊主要油氣消費大國的生產與消費的情況下,國際油價能得到穩定嗎?答案恐怕也是否定的,只不過跌幅小一些罷了。

OPEC及俄羅斯減產,以及美國製裁委內瑞拉、伊朗等空出的國際原油市場份額,大部分都被美國拿到,不僅如此,美國還對俄羅斯到德國的北溪II號天然氣管線實施制裁,這使得俄羅斯在油氣領域到了退無可退的地步。

有關油價在80美元沙特才能平衡國家財政、在45美元左右俄羅斯才能平衡國家財政的説法本身並沒有問題,但問題是超低油價持續多長時間?2-3個月、半年、幾年?其影響完全不同。而且從供需關係上看,只要美國頁岩油產業穩定發展,供大於求的狀況會長期持續,國際油價不可能迴歸到沙特所希望的價位。

因此,不論美國、沙特、俄羅斯的三角關係實質究竟如何,此次疫情中航空類股和能源類股受美股大跌的影響都很大,且美國頁岩油氣公司佔美國高風險債券市場的約10%,如果該市場被超低油價引爆,就很可能成為新一輪經濟、金融危機的導火索,這也是下一步影響美國經濟、金融走勢的一個主要觀察點。

3 疫情造成嚴重的物理隔離,

將促進全球智能化轉型

自德國提出工業4.0戰略之後,美、英、日、韓等也先後出台了相關戰略,特別是《日本超智能社會5.0戰略》中,明確提出了由信息社會向智能社會轉變的人類社會發展方向。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步,為人類邁向智能社會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前提。

此次疫情的全球擴散,造成了嚴重的物理隔離,不僅企業營銷更多地由線下轉為線上,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採用了更多的智能化設備,人們宅在家中,也更多地採用網絡購物、網絡辦公、網絡教育等方式來進行生活、工作和學習。不僅與線上相關的很多產業都會因疫情而得到更好的發展,全球疫情在時間上的差異,也將使部分產業有持續性的市場機會,助推這些產業的迅速成長。

疫情也會使人們的生活理念發生某些改變,更加註重健康和身體鍛鍊,更加註重家庭與親情等等,與這些領域相關的智能化產業也會因需求的大量增加而得到更大的市場機會,應對老齡化與實現經濟增長拉動雙贏的大健康等產業將更加受到重視,人類將加快由信息社會向智能社會轉變,這也是此次疫情帶給我們的少有的幾個正向影響之一。

4 全球供應鏈調整在所難免,

問題是主要向哪個方向調整

隨着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人們的個性化消費和個性化定製已成為發展趨勢,只有生產地向消費地靠近才能更好地把握相關信息變化,並及時提供所需產品,因此,由經濟全球化向經濟地區化轉變,即所謂的“地產地銷”現象已經發生。在中美貿易爭端發生後,加拿大、墨西哥這兩個鄰國已成為美國的第一和第二大貿易伙伴。今年1-2月份,東盟也超越歐盟成為我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

來源:新華社

短期來看,受此次疫情衝擊最大的當屬汽車、手機等全球產業鏈長且複雜的領域,而湖北又是我國汽車零部件的主要產地之一,在我國暴發疫情的時候,全球主要汽車廠商都面臨着零部件斷供的壓力。而在我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後,歐洲、日本、美國的主要汽車生產廠商又相繼宣佈停工,汽車零部件的海外訂單也隨之被大幅取消,形成惡性循環。

受供應鏈斷裂及消費停滯等因素影響,2月份我國汽車產量同比下降79.8%,乘用車銷量同比下降78.5%,1-2月份,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利潤同比下降87%,汽車製造業利潤下降79.6%。因此,如何促進國內汽車消費,保證國內汽車產業體系的完整性,同時加速產業轉型升級,是我國目前面臨的較為嚴峻的挑戰。

中長期看,此次疫情也使將全球產業鏈空間佈局更加靠近各國國內,以降低相關風險,這同樣也將進一步加速產業鏈由全球化向地區化的轉變進程,並且在適度增加零部件庫存和建立備胎工廠之間取得某種平衡。而這種趨勢正是特朗普政府所希望看到的,其已在美墨加協定(USMCA)中得到充分體現。

總體上看,疫情對我國產業鏈外移影響有限,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情況下,我國低成本高效產業鏈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對我國自身而言,如何順應產業鏈地區化趨勢,減速東亞,乃至東亞與東盟的經濟整合將變得更為重要。

5 民粹主義進一步加強,

經濟全球化將遇到更大挑戰

為控制疫情擴散,各國對物理邊界的管控力度明顯加強。法國、德國、瑞士、奧地利等對與意大利的邊界實施適度管控,美國也開始實施與加拿大邊界的管控,並計劃派駐軍隊。傳統邊界意識的復甦,以及風險防控需求的提高,都會使這些國家國內的民粹主義思潮進一步抬頭,美國更會以全球化降低了其抗風險能力為由,加速推進製造業迴歸進程,這些對會全球化帶來更大沖擊。

3月28日,在意大利羅馬,工作人員在社區消毒。

令人欣喜的是,3月27日,中國、歐盟及其他十多個世貿組織成員國聯合發表了部長級聲明,決定在世貿組織建立多方臨時上訴仲裁安排,以便在上訴機構停擺期間,審理各參與方提起上訴的爭端案件。同樣,疫情使意大利、西班牙等歐盟國家成為重災區,意大利已經提請歐盟發特別公債以應對疫情,並放鬆對各成員國債務率的約束,在英國脱歐的大背景下,德、法的態度或將決定歐盟的未來,歐元區是否會出現共同財政也是值得關注的焦點。

目前,民粹主義興起所帶來的逆全球化現象還主要集中於實體經濟領域。從全球貿易構成來看,全球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的比,已由上世紀80年代的5:95,上升至2018年的30:70,而且在貨物貿易中,中間品的比重也由60%上升至70%。此次疫情過後,受全球供應鏈變化及逆全球化思潮影響,全球貨物貿易中的中間品貿易比重是否會出現增長停滯甚至下滑,服務貿易領域會否成為貿易保護的新領域等問題都值得深入觀察和思考。

6 美國退羣進程不會停止,

全球治理共識更難達成

自特朗普政府推行美國優先政策以來,美國已先後退出TPP、巴黎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伊核協議、中導條約、聯合國武器貿易條約等國際協議,並使世貿組織上訴仲裁機構癱瘓,同樣,“美國優先”政策也使得全球諸多治理機制難以達成有效共識。

在此次疫情應對過程中,特朗普政府一開始就試圖通過G7財政會議、G7外長會議等方式,實現自身的政治意圖,隨着疫情在美國的快速擴散,特朗普政府最後才不得不迴歸到為應對08年全球金融危機,由小布什政府牽頭建立的G20軌道上來。

資料圖:聯合國總部 來源:新華社

今年是美國的大選年,民粹主義和美國優先則是特朗普贏得上次大選的核心理念,即使為應對此次疫情做出些許調整也是短暫和臨時性的,疫情過後必會重新回到”美國優先“的軌道上來。

中美之間雖然達成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美國仍保留着大部分高額關税,為應對疫情不僅沒有降低或取消關税,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反而在3月25日公佈的、針對中國第二批340億美元關税排除清單內商品加徵有效期延長的公告中,對未獲得延長有效期的包括19個税號下22個品項的商品,從2020年3月25日起恢復額外加徵25%關税。特朗普雖然因疫情推遲了2月28日計劃將“源自美國技術標準”從25%比重調降至10%,以阻斷台積電等非美企業供貨給華為的會議,但未來實施可能性仍然很大,美國對我遏制打壓政策更不會因為疫情而發生明顯改變。

儘管此次疫情使全球政經格局來到一個重大的轉折性關口,但向後轉的力量或許會因疫情而進一步佔據上風,未來全球治理將更難以達成有效攻勢,全球化也將隨之步入另一個多事之秋。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盧曉川 題圖來源:IC photo 圖片編輯:曹立媛

來源:瞭望智庫 崔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495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個決定未來10年的關鍵問題:經濟危機會被引爆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