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30億收購澳洲第二大乳企失敗,中資赴澳“僅剩三天”?
蒙牛收購雄獅乳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既是完成其在澳洲的全產業鏈佈局,又進一步完善其全球佈局,另外,迫在眉睫的“雙千億”目標也給了蒙牛很大壓力,所剩時間和籌碼都不多了。如果沒有這場疫情,蒙牛這幾個目標或許都能順利實現,但現在,澳大利亞進一步收緊外商投資審查。蒙牛收購雄獅乳業的失敗,或預示着中資赴澳投資的低潮期來臨。
8月25日,日本麒麟控股公司宣佈,終止向中國蒙牛乳業出售澳洲子公司旗下Lion-Dairy & Drinks Pty Ltd(以下簡稱“雄獅乳業”)合同,原因是交易遲遲未能通過澳政府的批准。
而就在幾天前,澳洲媒體傳出消息稱,澳大利亞財政部長Josh Frydenberg將一票否決該交易。彼時,蒙牛表示,交易審批還在流程中。
去年11月,蒙牛與麒麟控股達成了收購後者旗下澳洲雄獅乳業100%股份的交易,對價為6億澳元(約合30億元人民幣)。
蒙牛稱,終止股份買賣協議對蒙牛乳業營運、業務或財務狀況並不會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真的沒重大不利影響?
從釀酒廠起家的澳洲第二大乳企
雄獅乳業的母公司是Lion Nathan National Foods(以下簡稱Lion)。後者最早可以追溯到1840年在新西蘭奧克蘭成立的一家小釀酒廠。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擴張,到20世紀80年代末,該啤酒廠已經成為新西蘭最大的公司之一,並更名為Lion Breweries。1988年,Lion Breweries收購新西蘭最大零售商,形成新公司Lion Nathan,並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交易所上市。
1998年,日本麒麟控股收購Lion Nathan 16%的股份。2007年,麒麟控股又以26億澳元收購澳大利亞牛奶和果汁生產商National Foods。
2009年,麒麟控股實現對Lion Nathan 100%股權的收購,並將其與National Foods合併為Lion Nathan National Foods。
目前的Lion是澳洲最大的食品飲料公司之一,生產和銷售一系列啤酒、葡萄酒、蘋果酒、RTD和烈酒,以及乳製品和其他飲料(純牛奶和調味奶、酸奶、奶酪、果汁和豆製品)。
Lion旗下擁有Lion-Dairy & Drinks(雄獅乳業)、Lion Beer Australia、Lion New Zealand和Lion Little World Beverages四大業務。其中,Lion Beer Australia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啤酒生產商,Lion New Zealand是新西蘭最大的酒精飲料生產商。Lion Little World Beverages成立於2015年,專注於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等之外的國際市場上的高端啤酒和精釀啤酒業務。
Lion旗下四大業務單元
賣掉奶業,all in酒水
牛奶好喝且健康,但賣酒更賺錢。
從Lion業務佈局就能看出,四大業務板塊,三個都是酒類業務,其目的路人皆知。
自發力酒類業務以來,乳業業務在Lion的佔比越來越小。根據麒麟控股的2019財年報告,Lion 2019年實現營收2997億日元(約合28億美元),其中乳業的佔比超過4成,但佔比相比2018年進一步下降;2019財年,儘管乳業的銷售依然強勁,但由於包括乾旱在內的反常氣候影響原奶的價格並導致供應中斷,Lion的運營利潤大幅下降至414億日元(約合4億美元),其中乳業的運營利潤低到忽略不計,酒類業務貢獻的運營利潤佔Lion的95%以上。
2019財年麒麟控股集團旗下Lion公司營收及運營利潤
孰輕孰重,一目瞭然。
麒麟控股希望着力發展Lion的酒類業務,特別是精釀啤酒和高級精製啤酒飲料,並不斷增加在該領域的投資。2018年,Lion相繼收購兩家英國釀酒公司Fourpure,Magic Rock。2019年,Lion又買下美國第四大精釀啤酒廠New Belgium。
Lion首席執行官Stuart Irvine在收購New Belgium的聲明中表示,“麒麟已委託Lion負責其全球精釀啤酒戰略,我們希望推動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日本以外市場的增長。”
麒麟控股也在2019財年的年報中稱,Lion將投資集中在啤酒、烈酒和葡萄酒細分市場,以發展其領先品牌和增強其在成長類產品中的品牌影響力。
在日本國內,麒麟控股也積極發展精釀啤酒。雖然精釀啤酒只佔日本整體啤酒市場的1%不到,但是在日本四大啤酒公司當中,麒麟控股是態度最積極的企業。瞄準高價啤酒市場,由麒麟控股出資過半,與美國布魯克林酒廠在日本成立的新公司,2020年2月在東京開設旗艦店。
同時,對於旗下的乳業相關業務,麒麟控股已開始剝離。2019年10月,Lion旗下的特色奶酪業務被出售給加拿大乳企Saputo,11月,又達成與蒙牛的出售雄獅乳業協議。至此,待雄獅乳業出售完畢,Lion旗下將只有酒類業務。
蒙牛需要“雄獅”助力成為“世界牛”
麒麟控股棄之如“蚊子血”的雄獅乳業,在蒙牛這裏怎麼就成了心頭的“硃砂痣”呢?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11月宣佈從麒麟控股手中收購雄獅乳業前,蒙牛71億元對澳洲有機奶粉品牌貝拉米的收購剛獲得澳大利亞政府批准。
加上此前通過富源牧業收購的Burra Foods,蒙牛在澳洲已經基本完成從奶源、到生產加工能力、到高端品牌的全產業鏈佈局。
市場分析指出,對於蒙牛而言,雄獅乳業將為蒙牛帶來產能擴大、核心產品品類和高端品牌擴充,同時帶來更多海外優質奶源,和先進的冷鏈配送能力。通過此次收購,蒙牛將在大洋洲形成非常完整、有競爭力的區域業務,並與貝拉米奶粉業務形成互補,為滿足中國和東南亞飛速發展的市場需求提前佈局供應鏈。對雄獅乳業而言,可以藉助蒙牛完善、高效的分銷渠道,進入中國乃至東南亞及更多市場,充分挖掘提升自身增長潛力。
此外,買下雄獅乳業,對於蒙牛“雙千億”目標的實現也有益。
2017年,剛上任一年的蒙牛總裁盧敏放給蒙牛提出了一個目標:2020年,蒙牛市值和營收都達到1000億。這是對標伊利的“五強千億”:2020年,進入全球乳業五強,營收突破1000億。
2019年,蒙牛實現營收790億元,而伊利的營收已經突破900億,接近“五強千億”的目標。從市值來看,目前蒙牛市值僅1546億港元(約合1368億元人民幣,截至8月28日收盤),而伊利的市值已經接近2500億元。
至於被監管否決,那真是蒙牛“時運不濟”。
只剩三天
如果沒有疫情黑天鵝的影響,蒙牛説不定可以完成這筆收購。
這筆交易在今年2月21日獲得了澳競爭與消費者公署(ACCC)的批准後,就一直在等待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的審查結果。
但是,今年3月,澳大利亞政府宣佈臨時修改外國投資審查框架,以應對由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帶來的經濟影響,保護澳大利亞國家利益。
澳大利亞財政部長弗萊登伯格表示,根據《1975年外國收購與接管法案》管理的所有外國投資申請,無論其投資大小和投資性質,均須獲得外國投資審查委員會(FIRB)批准。本次臨時修改將該法案規定的外國投資審批門檻降低至零澳元,從而確保澳大利亞政府可以監督所有擬議中的外國投資。
弗萊登伯格表示,在疫情期間實施的這些臨時措施,對於維護國家利益是必要的,因為新冠狀肺炎疫情給澳大利亞經濟和商業帶來了巨大壓力。
7月底,澳大利亞政府公佈了對外商投資審查制度改革的立法草案。
新規草案有兩項重大改革,其一就是賦予財政部長最終拍板的權力,即使FIRB已批准某交易,如果財長判斷某交易存在國家安全風險,那麼財長可以一票否決FIRB的決定,或可以對外國投資者施加新的條件,另外在極端情況下財長被賦予迫使投資者出售資產的權力。
第二大改革重點就是,進一步收緊對於敏感領域投資的審查。按照草案,對該國關鍵基建、電信、國防及個人信息數據領域的外商投資,無論交易規模大小都將接受FIRB審查。
上述草案預計將於明年1月起正式實施,相關分析指出,澳方針對疫情推出的臨時性審查措施預計將於今年年內失效,料與新規形成無縫過渡。
對此,德恆律師事務所周天石律師表示,面對新改革帶來的更多審查程序和要求,“我們建議中國投資者(尤其是將要涉足國家安全性業務的投資者)對其保持高度關注,並在做出投資決定前諮詢專業人士的意見以儘可能降低潛在的法律風險。”
只剩三天了。
—晨哨大買手優質項目推薦—
澳大利亞保健品及研發公司待售
澳大利亞麥盧卡保健品公司尋求投資人
英國領先的植物飲料品牌投資機會
更多優質項目,盡在“晨哨大買手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