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集成電路迎政策“東風”啓新程

由 諸葛寒香 發佈於 財經

作為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集成電路是支撐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年前,集成電路產業就曾享受過政策“甘露”。2000年、2011年我國先後發佈《國務院關於印發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發〔2000〕18號,下稱“18號文”)、《國務院關於印發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發〔2011〕4號,下稱“4號文”)。過去20年,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快速發展,整體實力顯著提升,但與先進國家和地區相比,依然存在較大差距,高端芯片產品大量依賴進口。

20年後,集成電路產業再迎政策“東風”。近日發佈的《國務院關於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國發〔2020〕8號,下稱“8號文”),從財税、投融資、人才、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均在以往的政策基礎上予以了更大程度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8號文”首次把集成電路產業列在軟件產業前面,足見國家支持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力度與決心。

提優補差促創新發展

“集成電路作為工業的‘芯髒’備受關注,‘8號文’在資金、技術、人才和風險把控等方面都上升到了舉國之力支持的階段。”上海硅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總經理徐步陸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與此前印發的“18號文”與“4號文”相比,新政策呈現三個特點:第一,新政策將集成電路企業放在了更加顯著的位置,對企業不分所有制性質均予以支持,產業鏈條全覆蓋;第二,新政策延續和更新了財税的優惠方式和力度,並把投融資作為一個重要的槓桿,把地方投資、社會資本、金融要素等資源向集成電路產業聚集、引導;第三,新政策在研究開發、進出口、人才、知識產權、市場應用、國際合作產業等方面給予了更全面的支持。

尤為重要的是,針對先進製程的芯片製造公司的財税優惠政策力度空前。“8號文”提出,對於線寬小於28nm(含)且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第1年至第10年免徵企業所得税。對於線寬小於65nm(含)且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第1年至第5年免徵企業所得税,第6年至第10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税。“這體現出新時期國家更注重扶持先進製程的芯片製造公司,以促進高端芯片的發展。這意味着國家和社會將長期優先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同時也提醒集成電路企業應做好規劃佈局,避免低水平重複建設,不能再‘大幹快上、遍地開花’。”徐步陸表示。

集成電路核心產業鏈主要包括設計、製造、封裝測試三個環節, 在重資產的製造環節,光刻機等製造設備核心技術長期受制於人,製造工藝也落後於國際同行。線寬是芯片製造技術的重要技術指標,線寬越小,技術越先進,芯片的集成度越高、計算能力越強。近年來,作為大陸最先進的芯片代工企業中芯國際每隔三四年在製造技術上就取得一大突破,2011年實現40/45nm製程,2015年實現28nm製程,2019年試產14nm製程,但其先進製程(14及28nm)仍不是營收主力。相比而言,台積電2016年就已上線 10nm製程,可見,企業在集成電路生產設備和技術人才等方面與業界龍頭還存在顯著差距,以更多財税優惠支持先進技術勢在必行。

除了製造之外,綠芯半導體(廈門)有限公司業務發展副總裁李炫輝認為,我國通用芯片設計也明顯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高端封裝及生產材料、設計軟件嚴重依賴國外,這導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目前總體還處於“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產品處於中低端”的狀態,需要很長時間、持續投入和創新研發,才可能得以改變。他認為,芯片設計、製造、封裝的不同環節,特點是不盡相同的,比如與重資產的製造相比,設計企業輕資產,但知識產權密集,需要對不同環節採取與之相適應的扶持與鼓勵政策。

知識產權為創新添翼

集成電路作為知識產權密集產業,在其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創新研發與知識產權如鳥之雙翼。“8號文”明確提出嚴格落實集成電路和軟件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加大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懲治力度。李炫輝介紹,目前,集成電路企業普遍都有了較強的知識產權意識,IP核交易中的授權規則比較明確,不過也存在一些漠視規則、打擦邊球的行為。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表明,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由2012年2158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6531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20.27%,全球集成電路產業銷售規模年均增速為4.8%。中國已經是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在全球的佔比持續提高,已成為全球主要消費市場。為了保護在集成電路市場的技術競爭優勢,國內外集成電路企業更加重視創新保護及知識產權佈局。

這一趨勢從上海硅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發佈的《中國集成電路知識產權年度報告(2018)》得到驗證:從1985年到2018年全球主要集成電路企業專利佈局情況來看,美國和日本的企業走在世界前列。中國近10年來集成電路領域專利數量持續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專利保護和佈局意識日益增強。2018年,中國集成電路專利公開數量為4.1919萬件,比2017年增加了7380件,近兩年中國集成電路專利年度公開數已超過了美國。

不過,在專利質量方面,由於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在設計、製造工藝、封裝測試等核心技術創新和專利的積累方面的差距依然較大,尤其是處理器、存儲器方面的核心專利儲備明顯不足。此外,我國集成電路企業相對重視在國內的專利佈局,但在全球的佈局相對薄弱。

隨着市場競爭加劇和專利保護意識與能力的提升,專利等知識產權作為企業制勝市場的砝碼之一,其分量與日俱增。近年來,指紋芯片、存儲芯片領域發生了多起專利訴訟和反不正當競爭訴訟。“越來越多的企業以知識產權為工具進行市場競爭,行業發展從低水平的價格戰進入拼技術、拼專利的競爭階段。”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教授宋河發認為,我國集成電路企業既要繼續加大研發,注重專利佈局,提升技術競爭實力,也要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意識,在頻繁的人才流動中完善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管理。

一級學科補人才短板

在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推動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迅猛,年增長率達到20%以上,集成電路產業對人才需求十分旺盛,然而,我國不僅缺少集成電路產業領軍人才,也缺少複合型創新人才和骨幹技術人才。數據顯示,按照產業發展規劃和人均產值來估算,到2021年前後,我國集成電路人才缺口依然接近30萬人。

為解決人才短缺這一制約產業發展的嚴峻問題,“8號文”提出“加快推進集成電路一級學科設置工作,緊密結合產業發展需求及時調整課程設置、教學計劃和教學方式,努力培養複合型、實用型的高水平人才。”目前,我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會議上投票通過了設立集成電路一級學科,擬設於新設的交叉學科門類下的提案,待國務院批准後,將與交叉學科門類一起公佈。

“人才是產業創新的第一要素, 解決我國集成電路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關鍵在於人才。”宋河發認為,集成電路技術在過去數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自身完整的知識體系,設立集成電路一級學科,有利於集成電路知識的體系化和系統化,也有助於集成電路技術的創新發展和創新人才培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教授孫國瑞同樣認為,面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對有微電子背景知識人才急需的狀態,集成電路作為目前的二級學科,在課程設置等方面話語權有限,無論從招生數量和學科方向上均已無法承載人才培養的需求。成立一級學科,除了能夠擴大招生規模以外,更可以有針對性地設定課程,培養專業人才。有些課程可以按照傳統設置,有些則可以根據產業、企業需求訂製課程,更能適應產業界的實際需要。(本報記者 劉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