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子公司迎週歲考

銀行理財子公司迎週歲考

  銀行理財子公司從無到有,如今距離最早一批開業的已過去一年有餘。這種由商業銀行作為控股股東發起設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從事理財業務,有利於加強銀行理財業務的風險隔離,對於打破剛性兑付也有助力。一年來,銀行理財子公司究竟表現如何?

  2019年是銀行理財子公司元年:當年6月3日,我國第一家理財子公司——建信理財有限責任公司在深圳正式開業。截至目前,我國已有12家理財子公司正式開業。過去這一年,銀行理財子公司運行情況如何?發行了哪些產品?未來還將如何發力?

  固收類產品佔主導

  從沒購買過銀行理財產品的小周,不久前,從工銀理財買了畢業以來的第一隻銀行理財產品。在小周看來,不用去營業網點,直接手機操作就能搞定,這筆財理得很是方便。

  與過去購買銀行理財有所不同,銀行理財子公司在許多方面均有突破:一是購買方式更加便捷,首次理財評估通過線上渠道就能完成,無須去銀行網點面籤;二是銷售門檻降低,在理財產品購買起點從5萬元降至1萬元後,理財子公司再次下調投資起點,不再做具體要求,有的理財產品1元即可購買;三是投資範圍更廣,允許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

  不過,經濟日報記者調查發現,過去一年裏,儘管理財子公司在產品類型與投資模式上均實現很多變化,但從已發行產品類型看,固定收益類產品的佔比仍為最高。截至2020年6月11日,銀行理財子公司登記的理財產品共計1142只。從產品類型看,當前理財子公司主要發行的產品包括固定收益類、混合類和權益類3種類型。其中,固定收益類產品佔比最高,共發行888只,佔總發行數量近八成;混合類產品也逐漸增多,達到252只;權益類產品僅有2只發行,且產品風險等級為中高風險。

  從產品投向來看,債券類資產、現金及銀行存款、貨幣市場工具等低風險資產,仍然是理財子公司主要投向。具體來看,截至6月11日,以風險等級劃分,理財子公司發行中低、中風險產品數量最多,其中一級(低)、二級(中低)、三級(中)、四級(中高)、五級(高)風險的產品分別為12只、431只、696只、3只、0只。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固收類產品仍佔據“C位”,與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相比,過去一年裏,理財子公司產品中配置權益類資產的數量正在逐步提升。“理財子公司產品權益類資產配置比例在提升,2020年以來,70%至80%的產品均配置了股票等權益類資產,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的配置比例大多在20%至30%,而2019年配置比例大多在20%以內。”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説。

  對於權益類、衍生品類產品發行數量的提升,業內判斷是為豐富資產投向、增厚產品收益所致。劉銀平也表示,由於配置了一定比例權益類資產,理財子公司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也要明顯高於傳統銀行發行的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今年,理財子公司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大致在4.4%至4.5%。”劉銀平説。

  開業一年實現盈利

  過去一年,到底有哪些銀行成立了理財子公司呢?“從銀行類型看,理財子公司基本覆蓋主要銀行類型。”新網銀行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説。從開業時間看,2019年,共有10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平均每月開業1.4家;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目前已開業2家。

  2019年9月26日,第一家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光大理財正式開業;12月25日,第一家城商行理財子公司寧銀理財正式開業;2020年2月19日,重慶農商行公告稱,理財子公司渝農商理財獲批籌建,這是第一家獲批籌建的農商行理財子公司。

  從註冊地點看,理財子公司註冊地基本與母銀行註冊地保持一致,但也有例外。如建信理財註冊在深圳、光大理財註冊在青島。董希淼表示,“這主要是因為深圳、青島等地為吸引金融機構入駐,出台了較多優惠政策。且兩地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也有利於理財子公司長遠發展。”

  從註冊資本看,大型銀行理財子公司註冊資本在80億元至160億元;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註冊資本普遍為50億元;城商行、農商行理財子公司多在10億元至20億元。

  根據已披露年報的理財子公司來看,共有6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第一年即宣告盈利,整體運行穩健。其中,截至2019年末,工銀理財總資產163.97億元,淨資產163.3億元,全年實現淨利潤3.3億元,實現領跑。農銀理財、交銀理財、建信理財等緊隨其後。

  回顧理財子公司過去一年的發展情況,各家有共性的地方,但差異化發展的特徵也開始顯現。普益標準研究員王偉表示,各銀行理財子公司產品體系規劃凸顯差異化戰略佈局,充分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如中銀理財藉助中銀集團全球化佈局優勢,推出外幣類產品;農銀理財產品緊緊圍繞“三農”特色;興銀理財打造海峽特色產品;等等。

  面臨大資管行業競爭

  “成立一年來,各家理財子公司都經歷了一輪脱胎換骨的改變。由於產品運行模式的轉變,帶來了投資估值方法的改變,並影響到系統建設和運行。而且,在信用風險因素外,理財子公司還要關注市場風險,由此導致風險管理體系和合規管理的改變。客户對收益的穩健性要求越來越高,也倒逼着投資部門拓展更多的投資品種,並加強對市場的分析研判,帶動了投資與研究的相互融合。”銀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卜振興説。

  不僅如此,在卜振興看來,理財子公司的發展也在宏觀上帶動了權益市場和商品衍生市場的發展,“從下至上,從微觀到宏觀,理財子公司成立的意義都是非常巨大的。”

  儘管已有許多努力和改變,但有業內人士坦言,與其他資產管理類公司相比,目前理財子公司的競爭優勢其實並不明顯。“過去,銀行理財產品大部分都是剛性兑付的,銀行理財投資者也以保守型和穩健型為主;而根據監管要求,銀行理財產品要向淨值化轉型,理財子公司發行的均是不保本的淨值型理財產品,與其他資管機構相比,產品競爭優勢弱化,投資者接受意願也有所降低。所以,未來理財子公司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大資管行業競爭。”劉銀平説。

  毫無疑問,理財子公司要想衝出重重包圍,仍需培育形成自身核心競爭力。卜振興認為,一方面,理財子公司要開發出多樣化產品,滿足不同投資者需要;另一方面,還要提升系統運營效率和能力,提升客户體驗;此外,要為客户提供更加穩健的投資收益。在他看來,要做到以上三點,銀行理財子公司仍需提升能力,包括產品設計研發能力、系統研發和升級能力、風險管控能力、投資創新能力等。

  與此同時,董希淼表示,要構建核心競爭力,理財子公司首先要從自身資源稟賦出發準確定位,確立戰略方向和願景。在金融科技蓬勃發展的時代背景之下,具備條件的理財子公司應將“資管科技公司”作為未來發展目標,就像招商銀行提出要做“金融科技銀行”一樣。

  “從客户體驗看,客户行為正在發生變遷,越發偏愛數字化服務方式,而資管科技可以滿足客户隨時隨地獲取服務的需求;從產品營銷看,資管科技可以幫助資管機構突破物理渠道和銷售人員不足,實現對更多客户的覆蓋和服務;從投資研發看,運用資管科技,創新智能投顧等模式,可以提升投資能力,為客户創造超額收益。”董希淼表示,另外,從風險防控看,藉助資管科技可以實時監測投資組合的各項風險指標,提高風險預警和管理的及時性和精準度;從運營管理看,資管科技可以幫助節省人工成本,提升賬户管理、信息披露等工作效率。

  據統計,目前國內已經開業的12家理財子公司中,建信理財、招銀理財等都設置了金融科技相關部門,正加快資管科技的研究與應用。(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錢箐旎)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50 字。

轉載請註明: 銀行理財子公司迎週歲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