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水電總院:七十載崢嶸歲月 推動中國能源走向高質量發展

由 緱風彩 發佈於 財經

2020年入夏以來,持續不斷的降雨給我國華東、華南、華中等地帶來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雖然今年全國多地汛情嚴重,但相比1998年重大洪災,此次我國抗洪行動卻顯得更為從容且高效,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我國近年來一系列大中型水電站的建設。

從新安江水電站規劃建設伊始,我國水電七十年的發展,始終伴隨着一支規劃設計隊伍的默默付出,他們是中國水電及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引領者——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簡稱“水電總院”)人。

成立七十年來,水電總院始終牢記服務國家戰略、服務行業發展的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不斷推動中國可再生能源走向高質量發展,為世界能源變革貢獻“中國經驗”。

有河流的地方就有水電總院的“足跡”

水電總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0年燃料工業部成立的水力發電工程局,在七十年的時間長河裏,全程見證、參與並引領了新中國水電事業的發展。從建國之初起,我國水電事業走過的每一個腳步,都伴隨着水電總院人孜孜以求、不斷探索的身影。

從成立之初,水電總院就開始參與眾多的河流規劃工作。到目前為止,在中國有河流的地方,幾乎都可以看到水電總院勘測者到過的“足跡”。

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經過3年的恢復治理,國民經濟日趨發展。華東地區工農業發展迅速,生產和人民生活用電也隨之增長,需電殷切。為了解決華東地區用電需求,1954年,水力發電建設總局(水電總院前身)通過地形、地質、水文等補充勘測、調查和分析工作,證實在新安江干流上的銅官壩段,修建百餘米高混凝土壩的可行性,經過審慎的權衡比較,推薦新安江一級開發方案並列為第一期興建的工程,由此拉開了我國自主建設水電站歷史的大幕。

上世紀70年代中期,雲南小灣水電站開發研究啓動,在水電總院鍥而不捨的科學論證下,1999年7月,小灣水電站開始籌建,工程建設條件異常艱苦,濕熱的河谷氣候,狂風驟雨是家常便飯,建設者們在深山峽谷櫛風沐雨、披荊斬棘,到2011年10月工程全部落成,成為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西電東送”戰略的標誌性工程。水電總院和建設者的“十年礪劍”,迎來了我國水電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近年來,我國水電技術進一步“爐火純青”,尤其是錦屏一級、二級水電站的順利完工,在世界水電開發領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最初的勘測、設計,到最終的驗收評審,水電總院全程參與了錦屏一級、二級水電站的誕生,為該工程日後得以享譽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2019年12月8日,“2018-2019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總結表彰大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紅色鮮豔的主席台上,國家最高質量獎——國家優質工程金獎正式授予錦屏一級、二級水電站,這一創造了10項世界第一、10項國內第一的歷史性工程,讓中國水電“當驚世界殊”更加實至名歸。

七十載崢嶸歲月,水電總院積澱了深厚的歷史底藴,也成就了一段又一段傳奇,在一代又一代水電總院人的卓越追求下,近年來,隨着溪洛渡、向家壩、烏東德、白鶴灘等標誌性工程的順利推進,我國水電事業已成功實現了從跟跑、並跑到多年領跑的飛躍。

服務國家戰略 不斷引領中國能源變革

作為核心業務之一,產業規劃與政策研究服務是水電總院的立足之本。在七十年的發展中,水電總院涉足了整個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宏觀政策研究、規劃、勘測、設計、科研,同時承擔着我國大中型水電、風電及太陽能發電項目等產業的前期工作管理技術服務、工程安全鑑定、工程建設驗收及一大批重大水利項目的評估工作,不斷引領着我國的能源變革。

茫茫戈壁,赤日炎炎,在新疆哈密,一條連接西部邊疆與中原地區的“電力絲綢之路”正源源不斷地向中部地區輸送着來自新疆的清潔電力。作為國內首個風光火打捆外送的示範工程,哈密至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備受矚目。2014年,水電總院完成了新建9條輸電通道“風光火打捆外送”研究。

推動風光火打捆外送基地建設,是水電總院不斷求索,助力可再生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2015年以來,為進一步做好服務國家能源戰略、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水電總院加快變革,全力打造“國際一流智庫型諮詢公司”。作為引領行業發展的“智囊”機構,水電總院在2015年和2019年,分別牽頭開展了全國“十三五”水電、風電、太陽能、生物質能發展規劃和國家可再生能源“十四五”規劃編制技術工作,為我國能源革命謀劃藍圖,並推動我國能源體制改革、能源技術創新的不斷加快。

從2015年開始,為加快推進光伏行業產業升級,水電總院會同國家和地方開始規劃“國家先進技術光伏示範基地”等新型模式。首個重點項目是打造山西大同採煤沉陷區國家示範基地,提供從前期規劃工作開展、示範基地工作方案到項目優選、項目實施的全過程技術服務。而今,這座昔日的“煤都”正在加速向“清潔能源之都”轉型。

首批領跑者基地成功建成後,水電總院按照國家主管部門的指示又陸續開啓了第二批、第三批光伏領跑者基地,以及光伏技術領跑基地的建設。在“領跑者”項目實施的數年間,我國光伏行業發展不斷提速增效,領先技術層出不窮,成本下降舉世矚目,並衍生出諸多“光伏+”跨界融合和創新的新業態。在此過程中,從最初的“策劃”,到綜合技術監測平台的建設,水電總院全程引領了光伏行業的這一重大歷史變革,助推我國光伏產業引領世界風向。

在水電總院的助力與推動下,我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逐漸步入快車道,並在全球實現遙遙領先。近年來,一大批百(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風光儲國家級示範工程、亞洲最大型海上風電項目、首批光熱發電示範項目、世界上單體容量最大的水光互補項目和單機容量及總裝機容量最大的生物質發電項目等重大工程項目,如雨後春筍般紮根祖國大地,蓬勃生長。

成果豐碩 創新求變謀未來

除了推動政策制定和重大項目的實施,水電總院還通過積極參與技術服務工作、建立健全行業標準、完善信息管理平台,助力可再生能源行業提質增效。

水電總院注重科技創新,建立了開放式、立體式、與時俱進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能源領域政策研究和科技攻關,取得了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尤其是在水電領域,通過組織行業技術力量持續開展科技攻關,有效解決了行業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科學技術問題:水電壩工技術、泄洪消能技術、地下洞室工程、高邊坡治理及大壩抗震技術和水電施工技術水平全面躋身世界前列,一大批世界巨型水電工程已成為全球水電建設史上的“標杆”,成為“大國重器”。

水電總院院長鄭聲安表示,近年來,水電總院持續做好項目前期、建設期技術服務工作,護航高質量發展,承擔審查、驗收、質量監督、評估、安全鑑定、諮詢等任務。水電總院持續推動項目管理,有效促進資源合理調配,加強項目過程控制,協調跨領域跨部門複雜問題,大幅提升了產品質量和運營效率。

作為我國可再生能源領域技術標準和規程規範的組織者和推動者,2015年以來,水電總院緊密圍繞國務院和相關部委出台的標準化改革文件精神,結合可再生能源行業發展實際,深入推進可再生能源領域標準化改革,為行業的標準化建設做好頂層設計。

此外,水電總院還積極開展標準“走出去”研究工作,行業標準化管理不斷實現新的突破,為解決綠色能源發展問題提供“中國方案”。2019年,水電總院主導的《風電技術標準“走出去”》《太陽能技術標準“走出去”》等重大標準化課題研究通過國家能源局組織的驗收。

隨着大數據時代的來臨,2015年以來,水電總院緊抓信息化重大發展機遇,依託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開闢全新經營業務,全力推廣國家級、省級、地市級能源基地信息管理平台,不斷取得突破性成果。

未來,在水電總院和全行業的努力下,中國能源產業仍將面臨諸多歷史機遇,為世界貢獻中國方案聚力,為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聚力。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