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農業農村部要求,7月1日起,飼料生產企業將停止生產含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中藥類除外)的商品飼料。中國飼料行業進入全新發展階段。
業內人士表示,“限抗”是對飼料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檢驗與考查,能充分反映企業科技研發、成本管理和日常運營等水平。“限抗令”之下,飼料行業集中度將持續提升,龍頭企業憑藉成本、產品線等優勢將持續擴張,市場份額將擴大。未來,飼料生產企業必須苦練內功,強化技術研發,降低生產成本,才能提高生存發展能力。
“限抗”大限臨近
我國是畜禽、水產養殖大國,也是獸用抗菌藥物生產使用大國。抗生素在飼料中發揮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動物預防疾病、改善營養吸收,進而促進其生長,提高養殖效益。一直以來,抗生素在養殖環節中被大量使用,且隨着動物源細菌耐藥率的上升,獸用抗菌藥物治療效果降低,而養殖用藥量則不斷增加,加劇了獸用抗菌藥物毒副作用和殘留超標風險,嚴重威脅畜禽水產品質量安全和公共衞生安全,給人和動物健康都帶來隱患。
一直以來,國家將食品安全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特別是近年來消費者對食品和公共衞生安全的關注度愈發提高,飼料行業管理者也在轉變監管思路,出台多項政策舉措,分步驟落實“飼料禁抗、養殖減抗、畜產品無抗”等目標。
例如,2017年出台的《全國遏制動物源細菌耐藥行動計劃(2017-2020年)》就明確,要加強飼料生產環節用藥監管,組織實施藥物飼料添加劑監測計劃,以超量、超範圍為重點,嚴厲打擊飼料生產企業違法違規添加行為;加大預警監測力度,持續完善相關檢測標準和判定標準。
此後修訂的《藥物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及使用規範》也規定了飼料生產企業可允許在飼料中添加的藥物飼料添加劑,禁止違反規定,超量使用藥物飼料添加劑及在其他動物飼料產品中使用藥物飼料添加劑等。
2019年7月,農業農村部發布第194號公告,決定停止生產、進口、經營、使用部分藥物飼料添加劑,並對相關管理政策作出調整。
其中規定,自2020年1月1日起,退出除中藥外的所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品種,獸藥生產企業停止生產、進口獸藥代理商停止進口相應獸藥產品,同時註銷相應的獸藥產品批准文號和進口獸藥註冊證書。此前已生產、進口的相應獸藥產品可流通至2020年6月30日。此外,自2020年7月1日起,飼料生產企業停止生產含有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中藥類除外)的商品飼料。此前已生產的商品飼料可流通使用至2020年12月31日。
廣發證券農林牧漁行業首席分析師王乾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農業農村部第194號公告對飼料產業具有深遠意義,對提升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我們要準確而全面地理解公告精神,即飼料中禁止添加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一些具有調養機體、健康腸胃、改善吸收、增強免疫、平衡微生態等功能且不屬於藥物、抗生素的綠色新型產品,可作為功能型飼料添加劑在飼料中添加使用。此外,在養殖端並未完全禁止使用抗菌藥物。如果動物在養殖過程中出現細菌感染等疾病,治療還是可以使用相關藥物的。養殖端要重點把握的是整體減少抗生素、抗菌藥物使用,確保終端產品符合殘留標準要求。
王乾表示,因多年來水產、反芻、蛋禽和肉鴨等動物的養殖已經不再依賴飼料中添加的抗生素,故促生長類藥物飼料添加劑從飼料中的退出對上述動物的日常養殖影響不大,影響最大的是肉雞和體重25千克前的仔豬。這就對飼料生產提出更高的科技攻關要求,飼料行業的技術工藝門檻將被抬高。
飼料“無抗”實踐
中國證券報記者日前在中國一南一北兩大主要飼料生產企業海大集團和禾豐牧業調研中看到,面對新的監管要求及飼料無抗發展趨勢,企業早已提前數年準備,提早動手,實現產品平穩過渡。
海大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近些年來一直進行減抗無抗飼料的研發和推廣。自2016年起,公司就在飼料產品無抗及替抗研發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在養殖板塊開展了長達13個月的實踐應用,經歷冬春夏3個季節和南北方不同區域,積累了大量的配方設計及應用技術經驗。公司於2019年5月將研發成果應用到自養的益豚板塊(生豬養殖),並於今年1月擴展應用到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山東、貴州等地的分子公司。
海大集團的替抗方案從替抗產品、原料選擇、原料預處理、營養設置多個維度進行保障。多年來,公司自行研發的益生菌、植物提取物、免疫增強劑等替代產品在改善動物腸道健康、提高抗病能力等方面起到替代抗生素、增強保健的作用。此外,公司替抗產品在原料選擇、預處理和加工工藝方面,通過對原料的預處理大大降低了抗營養因子,提高了動物營養消化吸收率。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多年的綜合應用,海大集團的無抗方案在全國不同區域的分子公司表現出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從效果及數據看,海大減抗無抗飼料與原飼料的使用效果基本一致甚至更好。
在飼料無抗化實踐中,禾豐牧業同樣堅持以技術為支撐的路線,結合國內養殖現狀和自身研發體系,針對“無抗階段”的綜合飼料配方與生產加工技術已在逐步落實中。
2006年,禾豐牧業與荷蘭皇家De Heus公司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後,全面借鑑其“飼料無抗”的技術思路和經驗。這些年來,禾豐牧業對於飼料無抗的綜合策略是不止於添加劑替代組合方案的尋找,更重要的考慮是原料品種的選擇和清潔、原料的預處理和抗營養因子的去除、纖維原料的合理使用等。此外,還考慮營養素水平、生產加工工藝、飼餵管理和養殖現場應用配套方案等多個重要因素。
據禾豐牧業首席技術官邵彩梅介紹,公司在2013年至2019年的七年時間裏,在自己的試驗豬場與合作豬場共計完成147次腸道健康方面的相關試驗,直接與抗生素配伍和替代產品評估相關的項目共計39個,試驗驗證80次。2019年,公司在研發豬場共計完成68次不同項目的試驗,27次與抗生素替代技術相關。
“在腸道健康和抗生素替代方面,禾豐牧業針對我國不同的養殖環境都已積累了大量的一手資料和經驗。”邵彩梅説,經過反覆驗證、組合後,禾豐牧業最終篩選出3套成熟且不同的抗生素替代方案。其中,1套方案的配方成本與抗生素組相當;另外2套方案成本稍有增加,但均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調研中,中國證券報記者也注意到,飼料企業在無抗飼料研發中形成了特色技術儲備。例如,海大集團與禾豐牧業目前都在深入研究微生物發酵飼料關鍵技術,為替抗飼料提供系統化的解決方案。
據瞭解,發酵飼料技術是近幾年發展非常迅速的一種生產工藝。飼料原料經過特定微生物發酵後,抗營養因子可有效降解,飼料消化率顯著提高。此外,發酵飼料中含有的益生菌成分可改善動物腸道健康,減少抗生素使用,具有較好的適口性,可提高動物採食量及生長性能,被認為是一種非常有前景的替抗方案。
據海大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在全國不同區域建立了專業化的生物發酵工廠,通過海大研究院多年研發篩選出的特定生物工程菌,採用深度發酵工藝,為無抗飼料提供富含多種益生菌及其代謝產物的低抗營養因子原料,最終實現無抗飼料效果。
邵彩梅表示,截至今年5月,禾豐牧業無抗豬飼料方案在部分子公司和放養豬場已驗證了9個月,效果可行;指定區域性試驗已進行了6個月,效果穩定;公司近期還陸續推出了無抗仔豬飼料新產品。5月份,公司根據效果反饋又進一步調整完善,目前每週都在跟進庫存抗生素產品的消耗和替抗配方的過渡,以確保6月底前所有飼料產品順利過渡到無抗階段。
頭部效應強化
有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非洲豬瘟疫情給飼料生產企業和養殖企業帶來了巨大挑戰。加之飼料無抗時代的到來,飼料行業將會重新洗牌。特別是無抗飼料必然會導致飼料生產成本增加,這對飼料企業研發實力、成本控制、生產管理、市場服務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趨勢下,研發實力強、管理水平高的飼料龍頭企業綜合競爭優勢和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擴大,頭部效應越發明顯。
王乾認為,從飼料“限抗”到“替抗”過程中,飼料添加劑市場將逐步由以藥物添加劑為主向以不含抗生素的功能性添加劑為主轉變,行業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安全、有效的新型飼料添加劑空間有望打開,擁有新型飼料添加劑生產技術的企業將潛在受益。
同時,近年來規模化的養豬場越來越多,一些養豬場會自建飼料廠,這也導致商品飼料總量出現相對穩定或下滑的局面。在此情況下,競爭力不強的飼料企業首先要被淘汰,龍頭企業的份額將進一步提升。此外,飼料企業間的競爭正由過去依賴宣傳營銷、做寬渠道等向產品性價比、技術服務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競爭轉變。因此,靠傳統低價競爭的小飼料生產企業將越來越被邊緣化,龍頭企業憑藉採購、研發、生產、運營等各方面的專業化能力將得到更大的市場份額。
王乾還表示,“限抗”要求的實施給飼料端帶來了變革,飼料企業生產行為得到進一步規範。同時,養殖端也要發力。一方面,養殖企業要逐步改善養殖硬件設施,不斷提高環境衞生水平;另一方面,監管部門要加大終端產品的檢測力度,真正形成完整的食品安全閉環。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