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醫明妃傳》播出至今,收視終於開始看漲,排名第一。雖然它也算得上是時下熱門劇,但是作為一個有着不錯IP頭銜和創作陣容的電視劇來説,整體表現仍然差強人意。即便該劇已經嘗試着在感情線外加入羣眾喜聞樂見的中醫知識,但故事發展脈絡仍脱不開“宮廷瑪麗蘇”情結,把好端端一代女名醫拍成了“紅顏禍水”的調子,看得人直咬牙。
特別是我曾很欣賞的演員劉詩詩,這些年來出演角色大多相似:一女多夫,遊走在權勢男人之間,使得觀眾看了那麼多集後仍舊搞不清楚她到底愛誰。她的熒幕形象似乎永遠是一副冰清玉潔的可憐樣——雙目噙滿淚水,嘴唇囁嚅,纖弱無辜。
“楚楚可憐”是美女最擅長擺出的吸引人的姿態,但總是一副如此相似的表情,難免會讓人審美疲勞:
演古國公主的時候,楚楚可憐,淚眼婆娑;
演皇帝妃子的時候,楚楚可憐,深陷糾葛;
演青樓妓女的時候,楚楚可憐,鬱結難消;
演職場白領的時候,楚楚可憐,心事重重。
……
看多了劉詩詩扮演的角色,就會忍不住想起早年瓊瑤劇裏“惡婆婆”發狠時説的話:“就是你這一滴滴的眼淚,把我的兒子一個個哭跑了!”劉詩詩要是再這樣楚楚可憐地哭下去,只怕也得把觀眾給看跑了。
不過,想想看,她也挺不容易,“小花旦”們更新速度是如此之快,95後小美女也蜂擁着冒尖了,娛樂圈的變幻頻率已經不是兩、三年前的那種狀態。新媒體時代,受眾的選擇範圍越來越廣,自由度越來越高,甚至出現靠社交平台造星的現象,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隨時可能會有新“偶像”誕生。而劉詩詩卻還在原地踏步,停留在最初的樣子。要知道,以她的條件,如果好好打造,本該是娛樂圈光怪陸離中的一股清流。
從小跳芭蕾的她,自帶“天鵝”優雅、清冷的氣質,略施粉黛即可出類拔萃,一如《倚天屠龍記》裏驚鴻一瞥的黃衫女子。戲下的她更美,腰板永遠挺拔,舉止落落大方,是那種難得把時尚與古典結合到位的氣質女星。更為與眾不同的是,很多女演員的氣質往往在娛樂圈的大環境中被薰染得越變越濃重,而劉詩詩卻一直是寡淡的。但這種“淡”有正反兩面:一方面是清水出芙蓉,讓人感覺雋永耐看;另一方面也可能意味着“薄”,演技單薄、乏味。
自打《步步驚心》的“若曦”大紅大紫之後,劉詩詩又與吳奇隆在《步步驚情》《犀利仁師》裏繼續演情侶,完成了“三世情緣”。演藝圈從此多出一對年齡相差17歲的“老夫少妻”,但粗製濫造的劇卻拖累了“優質小花旦”劉詩詩進一步向上躥升的步伐。
“三世情緣”一陣風颳過,劉詩詩的新作真不能算多。本來指望在《風中奇緣》(改編自《大漠謠》)裏可以看到她出彩的一面,可惜此劇命運多舛,幾經更名,終於“上星”,但劉詩詩的表現卻完全不如兩位男主吸引人。
有段時間,她把重心搬向大銀幕,但成績不佳。《繡春刀》倒是低開高走獲得媒體力挺,但觀眾並不買賬,甚至對劉詩詩的演技進行了毫不留情的質疑。與她合作《深夜前的五分鐘》的日本演員三浦春馬形容劉詩詩“總是能用一種表情演繹出各種複雜的感情”。這句耐人尋味的評價,被嘲笑為“高級黑”。
可以這麼説,《步步驚心》後的劉詩詩,再無“爆款”作品提振人氣。眾“小花旦”紛紛施展拳腳,搶奪新舊IP資源,她依舊恬淡如菊、不疾不徐,去年甚至幾乎絕跡熒屏。
本來,偶像劇女主角易出“傻白甜”,但劉詩詩卻透着一股越來越重的單純的“苦味”。
以前劇組選美女,的確要會哭,眼淚落下如顆顆珍珠。“可憐”與“眼淚”都曾經是催淚的制勝法寶,但時代顯然已經將之遠遠拋在後面。現在的女性觀眾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自信、獨立的女性形象才會得到青睞與共鳴。更重要的是,演員只有挖掘出角色背後的複雜與多面,才能讓人看到鮮活的人物形象。
“青春玉女”轉型的下一站,可以是大膽妖嬈的御姐,也可以是攻氣十足的俠女,但絕不應是“苦情西施”——這是在重複地消耗自己,與潮流愈離愈遠。劉詩詩總不會希望以後像中年俞小凡那樣拍什麼《媳婦的眼淚》吧。
暮春三月,劉詩詩將迎來29歲的生日,還有一場盛大的婚禮。衷心希望未來的劉詩詩能在表演領域更上一層樓,別再拿不變的“楚楚可憐”來應萬變了。我是恨鐵不成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