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公務員老實工作沒人關注 難怪都在跑官要官 2015.6.26日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娛樂

  [今日最大聲]“公務員隊伍是幹多幹少一個樣。老老實實工作很少有人關注,也難怪很多人都在跑官要官。”

  ——安徽一公務員在接受《瞭望》新聞週刊採訪時説。

  一、“從‘成都女司機被打事件’到‘學生為女老師打傘’,從‘揭發何炅吃空餉’到‘炮轟重慶高考作文’,一大波人肉、爆料、段子、惡搞來襲的背後,很少有人會注意到話題當事人所受的傷害。”

  “不是誰都有某些‘網紅’那樣的厚臉皮,也不是誰都能像有些明星一樣率一眾水軍展開反擊。大部分網絡暴力的受害者,都會在承受了精神甚至身體的創傷之後,忍氣吞聲,無處申訴。”

  ——《人民日報》文章《網絡不容暴力撒野》。

  二、“不打碼就把女生被扒衣服的視頻和圖片放在網上傳播,受害人的隱私和人格尊嚴居然成了一些人曬‘良心’、博轉發的噱頭。讓受害人不堪受辱的經歷一次次暴露在公眾前,這種做法和把受害人衣服扒光了有什麼區別?缺德玩意兒們給受害人造成的第二次傷害可能比最初的施暴者更甚。”

  ——網友@打奧特曼de小怪獸


  三、“中國人會用金錢讓巴西足球人才集中到他們低水平的聯賽,為中國足球的崛起做墊腳石……他們的目光裏只有巴西人,這是足球王國,以中國人喜歡一件事就集中火力做透的風格,我堅信以後每家中國俱樂部都會擁有兩到三名巴西球員,以及一名主教練。巴西聯賽的最佳主教練和最佳球員在今後的去向只有一個,就是中國。”

  “那麼,巴西隊今後會成為一支代替中國隊參加世界盃的球隊,他們會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球迷,卻失去最好的奪冠機會。”

  ——體育專欄作家雷默文章《中超聯賽是巴西足球毀滅的原因》。

  四、“我剛剛跟中國朋友説,我注意到你們盯着國務卿拄着拐,商務部長也拄着拐——華盛頓的工作不好乾吶!”

  ——美國副總統拜登説。美國國務卿克里因騎車不慎摔斷了一條腿,這次出席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是他摔傷後首次公開露面,他拄着雙枴上台格外引人關注。無獨有偶,美國商務部長不久前也摔傷了。

  五、“現在沒有竊聽、未來也不會。”

  ——針對維基解密23日揭露的美國竊聽三位法國總統事件,奧朗德發表聲明表示憤怒、“難以容忍”。對此,奧巴馬於24日早晨急電奧朗德這樣説到。


  六、“父親現在已經走了,沒辦法起來為自己做辯護,選舉有必要選到這個地步嗎?很對不起我父母親。”

  ——中國國民黨準2016候選人、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23日晚間接受台灣中廣“文茜的異想世界”節目專訪,從宣佈參選以來,家事被挖出來檢視,忍着不表露情緒80天后,洪秀柱在陳文茜面前哭了,陳文茜不得不暫停錄音,讓洪秀柱整理情緒。

  七、“如今我很後悔奪走了那些人的生命。我祈禱你們能夠釋懷和康復。”

  ——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兇手焦哈爾·薩納耶夫24日被正式宣判死刑。在法庭上被遇害者家屬和倖存者當面痛斥後,焦哈爾表示對不起,並説自己是穆斯林,所以向真主祈禱,保佑在爆炸案中逝去的人們,並願真主寬恕他和他的兄弟及家庭。

  八、“對於異性戀來説,可能同性戀是個話題,但是對於同志來説,這不是個話題,這是真實的、每日的、每分每秒的生活。”

  “想牽起伴侶的手逛街,想組個家庭,想在動手術之前能有最親近的人簽名同意,想在死掉之後能把遺產留給最在乎的人,這些都是最根本的生活要求,既不是標新立異,也沒有必要干擾別人。”

  “生活非常麻煩,你我各有辛酸,何苦互相為難?”

  “但願有一天,不會再有人為了我同樣的原因而感慨落淚。”

  ——蔡康永在微博説。

  九、“點擊量很恐怖。當年伏爾泰流放在外,給赦免了,回國時,陪同的大臣對他説:‘怎麼樣,巴黎萬人空巷來看你!’伏爾泰説:‘我上斷頭台他們也會來的’。上個禮拜他們告訴我點擊量,我就想起這事。當然,我豈敢是伏爾泰——點擊量讓我看到好多人,‘文革’時批鬥會都是一大片人,瞧着害怕。我原想有個幾百人看就很好了。”

  “我看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英美藝術類脱口秀,那才叫好,深入淺出,大視野,看得我一驚一乍。國內我最佩服高曉松,那才是真的脱口秀,他是天生的脱口秀人才,講什麼我都愛聽,他講‘文革’時他杭州叔叔那段,我不斷流淚。”

  ——陳丹青談自己的視頻節目《局部》開播受到網友熱捧,節目上線10小時,點擊量超過100萬次。

  十、“離開和平隊之後,我的研究和寫作仍舊以和我的學生一樣的個體中國人為核心。他們的祖輩貧困、沒受過教育、與世隔絕,但現在的他們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因此,我非常強烈地感到,我的書應該以廉價、便捷的方式,以普通中國人能讀懂的語言,讓更多的中國人讀到,尤其是在我生活過和做過研究的那些地方。”

  “當我們討論這些話題的時候,我們往往過於重視異見人士、作家和知識分子的觀點——但假如我們真的是受民主本能驅動,我們更應該仔細考慮,如何把信息提供給廣大非精英羣體、無數普通的中國人。”

  ——美國作家何偉談“我為什麼在中國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