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一剪梅》在海外爆紅了?
初聽這個新聞,我完全摸不着頭腦。到底是怎麼回事?據説,是一位特型演員張愛欽在雪中翻唱《一剪梅》的視頻被發現後,引發海外網友競相模仿。
在互聯網上搜索一下,還真能找到不少外國網友跟着《一剪梅》對口型的視頻。看着他們搖頭晃腦跟着唱“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的模樣,確實讓人感到忍俊不禁。
於是乎,有網友專門撰文分析這一現象,稱《一剪梅》如此受歡迎是因為和當下的“喪文化”有異曲同工之處。甚至,還有人直接為此事打上了“文化輸出”的標籤。
但是等等,《一剪梅》真的在海外“爆紅”了嗎?
追溯事情的起源,是出鏡的張愛欽造型引起了外國網友的注意,被他們稱作“egg man”。而大多數外國網友雖然在鏡頭前面賣力表演,但實質上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唱些什麼。
這道理就好像,一首神曲突然出現在大街小巷,不管你喜不喜歡,都能哼哼上幾句。久而久之,要是不知道這首歌,就好像沒趕上“潮流”。但真要説神曲影響到了社會文化,又多少有些言過其實。
何況,《一剪梅》的這幾句也確實是朗朗上口,洗起腦來毫無壓力。要不怎麼説,人類的本質是“復讀機”呢?
講到底,這一切還是因為“好玩”“有趣”,我們完全沒有必要賦予該事件過多的意義。至於驚動剛剛退休的費玉清先生,就更沒有必要了。
不過,《一剪梅》意外“出圈”也從側面説明,全球化仍是大勢所趨,儘管相隔萬里,但各國人民之間的文化交流和聯繫,是剪也剪不斷的。前有李子柒,現有《一剪梅》,隨着國家影響力的不斷增強,相信今後,一定還會有更多中國元素進入到海外流行文化的領域。
只是,僅僅讓外國網友“惡搞”一下,圖個樂子,也很難在人們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一剪梅》再好玩,一陣風潮也很快會過去。所以我們對《一剪梅》的短期躥紅,也不必太過當真。
話説回來,中國的文化“倉庫”還是很豐富的。既然如此,何不多拿出幾件稱手的“兵器”,讓外國網友再好好開開眼界,加深一下印象?
費玉清的雪花還在國外飄,這是無心插柳。可如此有趣的案例,倒值得我們“有心”研究一下。《一剪梅》的流行至少説明了一點:只要文化傳播夠“接地氣”,就不會缺少關注度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