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谷愛凌:我,18》:解碼Z世代的崛起力量
【核心閲讀】
從谷愛凌自幼接受的家庭薰陶,到其長大夢想代表中國隊參賽;從其參加中國崇禮世界盃受傷,到調整心態最終成功進入國家隊,這些片段無一不體現了谷愛凌對其身份的自豪和認同,以及在中國崛起的時代背景下個人夢想的實現。至此,18歲女孩谷愛凌的故事不僅展現了一個人成長,更是由中國的Z世代書寫的美好未來。
2月8日,紀錄片《谷愛凌:我,18》在騰訊視頻上線。紀錄片播出當日,谷愛凌以第三跳94.5的成績戲劇性摘得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項目金牌,這也使得《谷愛凌:我,18》創下播放量突破5484萬的亮眼成績。該片通過線面結合式的人物刻畫與對時代精神的關照與回應,做到了正面宣教與觀賞趣味的平衡,實現了口碑、熱度的雙豐收。
作為國內第一批關注谷愛凌的紀錄片導演,馮冀對谷愛凌的拍攝始於2017年。彼時的谷愛凌是賽場上初露鋒芒的13歲少女,懷揣着對滑雪誠摯的熱愛。但正如所有英雄片中的主人公,年幼的谷愛凌在成長為如今世界級頂尖雙板滑雪運動員的過程中,也面臨着挫敗與忐忑,忍受身體與心理的磨練。13歲到18歲,《谷愛凌:我,18》記錄下了她參與成年組公開賽的首戰失利,在世界盃的意外受傷以及訓練中的傷痛與汗水。她不是初次亮相便叱吒賽場的運動天才,而是一個屢受挫折但仍努力克服,認真自律但仍愛玩愛鬧的小小少女。即使觀眾已預知結局——當下的失敗終將被未來的成功覆蓋,每一滴汗水也會轉化為能力的提升——可這並不影響觀眾被她永不言棄、樂觀積極的競技精神所感動。
除了記錄人物的成長曆程的,《谷愛凌:我,18》也嘗試表現谷愛凌在運動員身份之外的經歷。“我的生活不是圍繞着滑雪,但滑雪是我生活的一大部分。”開放自由的家庭教育使谷愛凌始終忠於自我,勇敢面對各種挑戰,並將熱愛視為人生的真諦。自由與無限是Z世代青年的特徵,但這並不等同於放鬆與懈怠,相反意味着付出更多的努力,以達到平衡。同時扮演着運動員與高中生角色的谷愛凌始終在與時間賽跑,最終成功扣響了北京冬奧會與斯坦福大學的大門。
馮冀並非第一次製作谷愛凌個人紀錄片,早在18年與21年的《冰雪之巔》一、二季,就將鏡頭對準了這位滑雪天才。《冰雪之巔》以谷愛凌備戰冬奧為敍事主線,記錄了其13歲首次參加鹽湖城全美公開賽成人組與16歲在冬季青年奧運會上斬獲兩金一銀的經歷。雖與《谷愛凌:我,18》在敍事線上幾乎重合,然而從人物表現力與觀賞趣味性來看,《冰雪之巔》卻弱化了許多:數目繁多的賽事與零散雜亂的生活記錄使得觀眾抓不住重點;參加冬奧會的夢想僅出現在了紀錄片的開頭,彷彿一頂遊移於腦袋上方的帽子,成了一個形式且空洞的噱頭。
為了避免這些問題,《谷愛凌:我,18》以谷愛凌逐夢冬奧為敍述主線,而每一集又圍繞人物的某一特點進行着重刻畫,最終形成了一種雜而不散的鑲嵌式敍事。在第二集《中國女孩》中,就討論了谷愛凌的中國身份這一核心話題。從谷愛凌自幼接受的家庭薰陶,到其長大夢想代表中國隊參賽;從其參加中國崇禮世界盃受傷,到調整心態最終成功進入國家隊,這些片段無一不體現了谷愛凌對其身份的自豪和認同,以及在中國崛起的時代背景下個人夢想的實現。至此,18歲女孩谷愛凌的故事不僅展現了一個人成長,更是由中國的Z世代書寫的美好未來。(作者:廈門大學電影學院教授 鄭國慶,廈門大學電影學院戲劇與影視學碩士研究生 金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