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上週兩位久未出電影新作的導演——陸川和畢贛,發佈了他們新拍的廣告短片,引發了不少關注。對於“電影導演拍攝廣告短片是雙贏嗎?”這個話題,討論之聲歷來就有,拍廣告能給電影導演帶來什麼好處,電影導演拍攝的廣告又有哪些特點?
畢贛導演的短片《破碎太陽之心》一經發布,影評人沙丹就進行了轉發,並表達了驚喜之情,“15分鐘的短片,每一分鐘都有驚喜”。短片延續了畢贛導演的創作風格,在這個短片當中,處處可見畢贛的影子,可以看到一以貫之的作者屬性,那些讓人特別激動的元素在短片裏一再復現,比方説《路邊野餐》當中的一些元素,回憶、想象、視覺元素。沙丹説到:“其實畢贛導演電影的表述方式是非常複雜的,電影當中有很多‘詩電影’的意念,但實際上,大道至簡,它的主題其實都是可以用一句話去概括,這次的短片也是如此,短片的第一個鏡頭是貓的眼睛,而貓的眼睛跟電影中幾個非常重要的視覺化意象相關,比方説它會變成一個燈泡,它會變成太陽的那種撫慰人心的力量,它會成為最後小貓跟女孩相遇時那個路燈的光輝,這些温暖的主題都是電影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理念,都是為了講人與貓之間要好好相處。”
短片《破碎太陽之心》在微博上引發的相關話題閲讀量可觀,達到了企業的宣傳效果。中國廣告協會廣告代言人委員會秘書長張志鵬説到:“從廣告的角度來分析,衡量一個廣告片好壞,有一個原則,(短片要具備)相關性、獨創性還有震撼性,片子要和服務的產品品牌有一定的相關,但同時做出來的廣告的創意和調性又要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破碎太陽之心》是有這些方面幾個相關點的,畢贛導演的整個風格跟這個企業的品牌的風格非常相像,短片又突出了品牌的概念、理念,另外一個它突破了傳統叫賣式的廣告,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主持人瑤淼説到:“畢贛導演和陸川導演的廣告短片是不一樣的,陸川導演的廣告短片相對更為傳統,畢贛導演的短片電影感濃厚,可以獨立成為一部微電影。”這跟企業的需求有關,有的企業需要做一個產品的廣告,有的企業則要做一個品牌的廣告。在選擇導演時,要使導演的風格與品牌的調性相吻合,畢贛導演過去拍的片子相對文藝,正好符合目前這個品牌。另外一個角度來説,創作者跟品牌之間當然也會有一定的博弈關係,畢贛導演賴以成名的是“詩電影”,是一種詩意的表達,是一種情緒的營造,如果他突然做了一個類似於像陸川導演的傳統模式短片,則可能面對失去部分粉絲的風險,這對他本人以及整個品牌的建設來説也不是一件好事,所以在這個短片裏,他依然堅持了自己一貫的創作風格。
現在每年觀眾都可以看到不少知名導演執導的廣告。沙丹回憶説:“記得我讀大學的時候,有一個講某個品牌汽車的廣告,由八個國際大導演去拍,每個人當中都有自己的風格展現,有王家衞、李安,還有吳宇森,吳宇森拍的就特別地像個大片,但王家衞就像是一個夢境般的囈語,每個人的風格最後還要跟車形成匹配。”畢贛導演和陸川導演都是特別擅長用影像敍事或者強調造型能力的人,可以讓觀眾更好地進入到影像世界,廣告短片也是他們展示自己風格的一種方式,而這些具備電影感的廣告短片,也能充分調動到觀眾的情緒。張志鵬補充説:“有的廣告會讓你哭,有的也會讓你笑,有的會讓你深刻思考,很多也是大的電影導演去導出來的,其實大家有時候去看廣告的時候也是在當成一個影片來去看,大導演就能做到這樣。”
不少電影導演的導演生涯起步於廣告短片,比如甯浩導演、丁晟導演、申奧導演、李蔚然導演和烏爾善導演等等。那拍廣告究竟能給電影導演帶來什麼樣的幫助呢?廣告短片和電影的製作流程相近,能幫助他們提前熟悉電影工作。很多廣告導演他們都有一個電影夢,廣告的製作流程其實跟電影的拍攝很相近,從製片到選角到最後場控等等,一系列的工作可以讓很多年輕導演在這個過程中快速地成長。電影本身是一個很大的資本投資,存在着一定的風險,年輕導演的成長需要很多的歷練,其中鏡頭語言和整個產品之間的關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練過程,李蔚然導演以前拍的廣告也是非常優秀的,後來他在電影作品中把自己的風格和現在的魔幻風格進行了聯動。廣告短片對於年輕導演來説,是一個很好的鍛鍊機會。
影像的魅力和變換是無窮的,顯然,畢贛導演這次把《破碎太陽之心》短片當作是自己非常重要的作品,階段式奉獻給影迷,作品包含了多層面的意義,不僅限於品牌塑造方面,也是一個對導演自身創作理念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