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京報記者探班抗疫劇《在一起》北京、無錫、上海拍攝現場。據悉,SMG副總裁陳雨人2月接到廣電總局電視劇司的創作任務,希望“以比較快的方式,以紀實的風格,以真實的故事為原型”,拍一個今年就能播出的系列劇,展現中國人民戰勝疫情。陳雨人找到耀客傳媒合作,定下《在一起》的創作方式——借鑑電影《我和我的祖國》,每兩集一個獨立故事,全劇共20集,由不同的導演編劇分工合作,儘快完成在10月播出。
對於觀眾們普遍關心的,這部反映國民記憶的劇集到底拍什麼、怎麼拍、演員們又是怎麼演等問題,記者採訪了劇集主創,瞭解到劇中不會出現任何現實中的名人,主角都是醫護人員、外賣小哥這樣的普通人。
拍什麼?
沒有名人,只有普通人
因為展現的是現實社會剛剛發生過的事情,《在一起》籌備消息一傳出就備受關注。觀眾在網上熱烈討論自己心目中的“抗疫英雄”的演員人選,還有網友自發票選了陳道明是最適合演鍾南山院士的演員。陳雨人在上海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坦言,《在一起》刻畫的主角都是普通老百姓,譬如雷佳音飾演的在封城期間白天送外賣、晚上志願接送醫護人員的快遞小哥,沒有任何現實中的名人。
“這一次,我們的想法和廣電總局領導的意見很一致,希望劇裏不出現名人,以普通老百姓為主。名人當然起了帶頭作用,但真正打動我們的,是快遞小哥這樣的普通人。別看他是普通人,在武漢封城的這段日子裏,很多人是靠快遞小哥維持住大家的聯繫、維持住生活、包括維持住信心,很了不起。”陳雨人表示,劇中肯定會展現醫護工作者的集體形象,借鑑真實的情節塑造人物,但不會是非常具體的某一個人。
拍攝《在一起》這樣的“時代報告劇”,影視創作者會有點犯怵,擔心拍得過於高大上,塑造出的人物不夠接地氣兒。
導演沈嚴就直言,他一開始沒敢馬上答應,直到《擺渡人》故事大綱出來,看後覺得寫得挺好的,才接了下來,並找來雷佳音演快遞小哥。“就寫了一個平凡的老百姓,我看了覺得挺感人的。”劉江導演同樣是被劇本打動,才決定執導《搜索》單元。“劇本真是把我看哭了,我就接了。裏面陸朝陽(黃景瑜飾)這個人物,六歲時趕上非典,雙親去世。他受了刺激從此拒絕跟外界有情感交流,但他另一方面能力很敏感發達。這次他作為疾控中心工作人員,進行流行病學溯源調查,這方面能力立了大功。這個人物的獨特性和成長,讓我很感動。”
《擺渡人》和《搜索》之外,正在無錫第五人民醫院拍攝的《同行》、正在上海嘉定體育中心拍攝的《方艙》,也都以普通人為主角。《同行》由滕華濤執導,楊洋、趙今麥主演,講述武漢封城後,身在外地的呼吸科醫生樂彬(楊洋飾)、檢驗科醫生榮意(趙今麥飾)結伴逆行,歷經坎坷最終回到武漢,履行醫生職責的故事;汪俊導演,靳東等主演的《方艙》,以帶隊整建制支援武漢方艙醫院的胡慶生醫生為主角,他帶領年輕的醫護人員,救治方艙的患者,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怎麼拍?
反季節拍戲,1:1還原方艙
仍未完全結束的疫情防控,給拍攝帶來了挑戰——比如不能實地取景,一些普通外景地很難進入拍攝;要克服反季節拍戲的困難,在炎熱的夏天拍冬天的戲。
《擺渡人》4月初開機,是全國最早復工的劇組之一。講的是武漢的故事,但整部戲都在上海拍,找的也是當時人在上海的演員。“那個時候得為大家的安全負責啊,就在上海儘量找沒有上海標誌的地方,通過佈景還原武漢的一些東西。”沈嚴説,當時疫情防控很嚴,想要進入醫院、居民小區取景拍攝,比現在難得多,必須找衞健委下文件才行。
雷佳音透露,岳雲鵬和賈乃亮都曾主動請纓,想在劇中演個外賣小哥,但當時他們在北京隔離,趕不上拍攝進度,只能作罷。雷佳音3月底就從東北老家返回上海,開拍時已經結束隔離。
劉江導演感慨,劇情是在北京的嚴冬,現在的北京綠意盎然,“剛開機那天還各種飛絮,我都崩潰了”。拍攝中各種避着,後期還要動用大量特效來擦穿幫鏡頭。另一部正在拍的《同行》,有很多兩位醫生在路上的戲。“疫情期間基本上路上都沒人沒車的,現在交通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所以每天在路上需要花大量的時間跟製片部門、其他各個部門配合,想辦法攔人攔車。”滕華濤説。
汪俊執導、靳東主演的《方艙》單元,1:1還原武漢第一座方艙,最後選定了嘉定體育中心。“基本上(跟武漢方艙)一模一樣。唯一的不同,這裏的觀眾席座椅是紅色,武漢的是藍色。”
怎麼演?
戴口罩不化妝,放大動作
和以往的電視劇不一樣,《在一起》更追求真實感。劇中近80%的戲份演員都需要戴着口罩表演,並且很多演員是在不化妝、不做髮型的情況下表演。此外,劇中醫護人員的角色較多,很多沒演過醫生的演員要先過專業性這一關。
《同行》裏第一次演醫生的楊洋告訴記者,他沒開機前先去醫院體驗學習,跟專業醫生了解醫學常識、急救方法、醫療器械的使用等。“我的台詞有很多醫學術語,很難背,在醫院學習過程中我就努力地去了解和熟悉術語。還有醫療器械的使用,比如呼吸面罩的使用、咽拭子核酸檢測的操作。有些可能看起來比較容易,其實為了做到姿勢準確、操作規範還是要花不少工夫。”
《同行》的副導演林妍透露,這次拍攝除了一些特效妝,比如生病的妝,受傷的妝之外,所有演員基本上都不打粉底液,不上睫毛膏,也不做頭髮。“一方面想要那種真實感。真實的醫生,帶妝狀態非常少,可能個別的女醫生會化淡妝吧;另一方面是劇情原因,兩位醫生想方設法回武漢,奔波在路上那種情境和狀況,是沒有機會去化妝的。”《擺渡人》裏的雷佳音,演風塵僕僕的外賣小哥,在不化妝方面做得更極致。拍攝期間都不洗頭,每天頂着個大油頭就去拍戲了,快結束時每天都覺得頭皮刺撓癢。
戴着口罩演戲,對絕大多數演員都是陌生的經歷。《方艙》單元,靳東需要穿上防護服戴上護目鏡上陣,護目鏡常常霧濛濛,再大的特寫也看不清眼睛,導演汪俊只能讓工作人員不斷去擦護目鏡。
靳東告訴媒體,“全副武裝”之後演員互相都認不出來,全靠看防護服上的字,表演動作也要放大才行。“一開始有點不適應。導演過來跟我説,走路再快一點,因為感覺特別像老頭。其實我個人感覺已經走得很快了,但穿上防護服,畫面裏看起來就臃腫,有點佝僂。”
雷佳音也坦言戴上口罩不好演戲,“我眼睛小,還不像人家那樣眼睛大會説話。演戲本來就得靠整體感覺,口罩一擋上我感覺信息傳遞比較困難。但我還是相信,只要你動心了,觀眾會感受到。”
雷佳音和導演沈嚴達成一致,這次在創作和表演上都儘量剋制,往紀錄片那種平實的風格上去靠,不過分地渲染和煽情。“大家在這一時段有羣體記憶。你點了一下,大傢伙就懂了,反而應該做的是要剋制。”
採寫/新京報記者 楊蓮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