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那個嫁給美國老頭的“北大才女”田曉菲,現在怎麼樣了?
4歲出詩集,13歲進北大,27歲成為哈佛最年輕的博士生。
田曉菲的前途可謂一片光明,可是就在大家思索什麼樣的男子才能入她法眼的時候,
她卻不顧世俗議論,執意嫁給了年長24歲的外國導師。
講台上的田曉菲
有人説,她是被蒙了心智;有人説,這是真愛使然......
一時間眾説紛紜,什麼樣的評價都有,那麼田曉菲和導師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如今距離他們步入婚姻殿堂已經過去了二十餘年,田曉菲現在生活得怎麼樣了?
才女被北大破格錄取1971年,田曉菲出生於美麗的冰雪之城哈爾濱。
父母都是從事文學創作的人,早在她出生之前就為她擬好了名字。
“曉”形容早晨,也寓意女孩有光明的未來。
“菲”原是一種香草,香氣馥郁,也常比喻女孩柔美俊秀。
而曉菲也正如父母希望的那樣,出落得亭亭玉立。
俗話説,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在田曉菲牙牙學語的時候,母親便把唐詩宋詞念給她聽。
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之下,田曉菲自幼便接觸詩詞歌賦,開始研究古典文學。
家中經常舉辦一些詩詞會,田曉菲的父親還會力邀當地知名的詩人一同切磋交流。
4歲時,由於父親工作變動,一家人隨之遷到了天津。
1976年,遭遇了天津大地震,田曉菲被父母安置在文聯大院的地震棚裏。
災後的慘烈景象深深觸動了她年幼的心靈,田曉菲選擇用文字去抒發自己的情感。
不久後,田曉菲的第一首詩歌便登上了《天津日報》。
報紙的讀者都難以相信,這首詩是出於一個稚子之手。
全詩工整對仗,朗朗上口,且文字盡顯童真童趣。
作品登報之後,田曉菲大受鼓舞,筆耕不輟。
她熱衷於將自己天馬行空的想法以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早期創作的作品很是驚豔。
田曉菲在翻閲一本書
經年累月的寫作,讓田曉菲出版了五部詩集,詩歌早已成為她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她曾在詩裏寫道:
破舊的傢俱,就像衰弱而忠實的老狗。
大膽的比喻,跳躍的靈感,令人側目。
以詩會友,以友輔仁,田曉菲也結識了不少熱愛文學的朋友。
13歲時,田曉菲在詩歌領域的卓越表現了引起了北大的注意,並主動向其拋出了橄欖枝。
就這樣,田曉菲以一個初中生的身份,進入北大西語系英美文學專業就讀。
少女時期的田曉菲
在北大,田曉菲結識了寫出“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詩人海子。
兩人都是因為不俗的才情被北大破格錄取,因此彼此之間惺惺相惜。
那時的海子,已經享譽整個文學界,他的多部詩作都獲得了外界極高的評價。
而田曉菲還是初出茅廬的新秀詩人,但是海子對這個女孩的文筆很是欣賞。
田曉菲的文字有十幾歲少女特有的蓬勃生命力,也有對未來的彷徨與迷茫。
兩人經常聚在一起,討論文學,表達自己的看法。
每次田曉菲困惑躊躇之時,便帶着一肚子疑問去找海子,而海子也總是樂於為她排憂解惑。
海子照片
海子鼓勵田曉菲説,
“你就像文學界一個冉冉升起的新星,不久之後,將照亮整個世界。”
1988年,北大喜迎90週年慶典,整個校園裏都充滿了喜慶的氣氛。
走在未名湖畔前的田曉菲頗有感觸,寫下了之後被選進教材的《十三歲的際遇》。
田曉菲用動人的言語歌頌母校,感謝母校對她的栽培。
然而,僅僅一年之後,就發生了一件讓田曉菲措手不及的事情。
遭受打擊,赴美深造1989年,海子在內心長期鬱結的情況下,以卧軌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由於海子走得突然,沒有給周圍人留下什麼,只有一句冰冷的話語,自己的行為與任何人無關。
而他在前幾天,才與曉菲一同坐在北大校園的長椅上暢談人生。
曉菲剛剛整理了一部詩集,想要過幾天給海子看看,聽聽他的想法,不曾想等到了他的噩耗。
海子的離世讓田曉菲不解,並因此萎靡了很久。
在海子去世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她都把自己關在宿舍裏,不再寫作。
在逐漸走出友人離世的陰霾之後,18歲的田曉菲對於生命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
文字間,也多了幾分參透生命之後的冷靜與嚴肅。
田曉菲在伏案寫作
北大畢業之後,田曉菲選擇赴美深造,一方面為了換個環境換一種心情,另一方面由於自己主修英美文學,也需要去國外接受進一步的薰陶。
她成功拿到了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並在幾年後獲得了碩士學位。
在國外生活的日子裏,她經常收到父母的旁敲側擊,換着法子地問她感情上有沒有什麼進展。
而一心撲在文學上的田曉菲總是以課業太忙為理由搪塞着父母,其實她心裏也在期待愛情的降臨。
可惜世人在讚賞她文筆的時候,卻很少有人能走進她的內心。
儘管經常有慕名者在路上攔住她,恭恭敬敬地遞上自己的情書,田曉菲也總是禮貌地收下,全部鎖進了自己的抽屜裏。
面容姣好的田曉菲
雖然不乏有帥氣多金的男孩兒表達仰慕之情,田曉菲卻總覺得之後能夠相伴一生的一定是在文學上有共同語言的人。
心無旁騖的她,求學之路上一路順風順水,碩士畢業後又被哈佛錄取,成了史上最年輕的博士生。
進入哈佛以後,她遇到了改變她人生軌跡的男人,也即將為了他對抗世俗,遭受非議。
田曉菲師從文學系主任斯蒂芬歐文,更巧的是,田曉菲當時的筆名是宇文秋水,而導師的筆名叫宇文所安。
兩個宇文姓氏的筆名也暗示了冥冥之中的緣分,為之後的感情埋下了伏筆。
田曉菲在發表講話
歐文在學生時代便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美國的漢學研究領域成了響噹噹的人物。
並且對中國的古典文學研究得頭頭是道,各種唐詩宋詞也是信手拈來。
雖然歐文已經滿頭白髮,但是阻擋不了全身由上而下散發出來的儒雅氣質。
兩人初次見面時,歐文一口流利的中國話讓田曉菲很是震驚。
田曉菲脱口而出,您之前去過中國嗎?
歐文則告訴她,自己遊覽過中國的無數名勝古蹟,他曾經用腳丈量長城,也用手撫摸過敦煌莫高窟,中國的美讓他沉醉痴迷。
同時他對中國的朝代更迭也頗有研究,還舉了“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和“唐玄宗為楊貴妃送荔枝”的故事,説君王難過美人關,這直接把田曉菲給逗樂了。
畢業前大膽求婚初見乍驚歡,用來形容兩人的邂逅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然而讓田曉菲最心動的是,在對《紅樓夢》的解讀上,兩人有説不出的默契。
於是迅速找到了共同話題,下了課,便一同去圖書館繼續探討文學。
從李白到歐陽修,從李清照到蘇軾,田曉菲喜歡的詩人碰巧歐文也都喜歡,甚至兩個人連最喜歡的詩歌也是同一首。
有次在圖書館分別,歐文把田曉菲送到住處樓下,臨別之際兩人還有些意猶未盡,歐文不禁感慨:桃花潭水深千尺。
田曉菲隨即答上,不及歐文送我情。
話一出口,兩人相視而笑,一種莫名的情愫在歐文心中升起。
而那時,懵懵懂懂的曉菲對於歐文僅僅只有後生對老師的敬仰之情。
歐文與田曉菲
1998年,田曉菲臨近畢業,歐文帶着一眾學生外出登山遊玩。
下山的時候兩個人邊聊邊走,不知不覺已經被大部隊遠遠落在了後面。
傍晚時分,月上柳梢頭,趁着這將暗未暗的氛圍,歐文向田曉菲大膽吐露了自己的心跡。
曾經在課堂上從容不迫的老師,如今在曉菲面前顯得無比拘謹,正如有句話説,男人遇到真愛的徵兆是膽怯。
為了證明自己的誠懇,歐文甚至直接躍過了戀愛環節,向田曉菲求婚,允諾她光明未來。
因為歐文非常擔心,曉菲畢業以後可能會直接回國,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不願意錯過的他,決定搏一搏。
有些唐突的行為直接嚇到了田曉菲,她當下第一反應就是拒絕,甚至還拿別的追求者拉出來當擋箭牌。
可是歐文並沒有氣餒,有理有據地對比起自己和其他競爭者,雖然年齡上不佔優勢,但是在文學素養這一塊,歐文顯得很有自信。
歐文正在寫作
這樣的比較,不僅沒有打動田曉菲的心,反而讓她覺得有些反感。
愛情是不能用客觀條件去衡量的,愛情裏最重要的是感覺和互相喜歡,田曉菲一字一句地反駁歐文。
田曉菲嚴肅的模樣嚇到了歐文,他立刻轉變思路,就着山間的美景作了一首詩送給了曉菲。
實際上,田曉菲對歐文並非毫無感覺,只是歐文突然間捅破這層窗户紙讓她有些措手不及。
她無法直視自己的內心,在傳統的她看來,師生戀在當時屬於禁忌之戀。
而她還沒有做好與世俗抗衡的準備,她料定風言風語一定會像潮水般襲來,即便是在言論相對自由的國外,也難以倖免。
年齡、身份、國別,一道道的阻礙橫在兩人面前,對於未來的諸多不確定性,讓田曉菲顧慮重重。
歐文在辦公室
沒想好怎麼答覆的田曉菲選擇避而不見,連着好多天躲着歐文。
可是有一天夜晚,田曉菲收到了歐文的短信,內容只有簡短的幾個字: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看到這句話的曉菲,情不自禁地念出了後面幾句“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深夜裏,她看着閃爍的手機屏幕,久久未能入眠。
那天晚上,田曉菲做了一個冗長的夢,夢到了兩人初次相遇時的場景,以及無數共處的時刻。
那時候的田曉菲才發現,原來在不經意間自己早就習慣了這位朝夕相處的老師。
而這次一別,可能之後再也沒有機會相見!
醒來後,田曉菲選擇遵從自己的內心,答應了歐文的求婚。
歐文笑對鏡頭
可是,又該怎麼去説服自己的父母呢?
田曉菲的父母一直希望她能夠找一位年齡相近的小夥子共度餘生,而歐文顯然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田曉菲懷着忐忑的心情告訴了父母自己戀愛的消息,父母起初很高興,對於歐文是外國人的身份也毫不在意。
可是在問到年齡的時候,田曉菲吞吞吐吐地表示,他是哈佛文學院系的一名主任,父母隨即就明白了兩人之間的年齡差。
田母直接生氣地掛斷了電話,田父隨後打去電話委婉地問女兒,國外那麼多年輕的小夥子你都不喜歡嗎?怎麼看上了這個年紀和我相仿的人了呢?
你現在才二十多歲,你的人生還有很長,可是他已經走過人生的一大半了,你們兩個不合適。
父母的話像刀子般劃在了田曉菲的心頭,而歐文得知以後,也感到非常沮喪,但是他陪伴着田曉菲,一同接受父母的“暴風驟雨”。
田曉菲並沒有放棄,給父母發去了歐文的文學作品,包括他的幾部著作,冷靜下來的父母被歐文所折服,他們也訝異一個外國人居然能把中國文學瞭解得如此透徹。
有情人終成眷屬幾番溝通之後,父母默許了兩人的交往。
1999年,田曉菲和歐文正式邁入了婚姻的殿堂,田曉菲也因此加入了美國籍。
這一舉動,在國內外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有人猜測,田曉菲嫁給歐文只是為了獲得綠卡罷了。
而這一猜測明顯站不住腳,當時田曉菲的追求者眾多,如果真想獲得綠卡,也沒必要選擇一個頭發花白的老男人!
田曉菲面對網上的評論,非常淡然,她認為人生爾爾,要隨心而動。
世俗的牽絆不會阻擋真愛,反而會讓他們更加堅定地選擇對方,攜手走過風風雨雨,而婚姻的意義不就在於一起披荊斬棘。
雖然田曉菲成了美國人,可是她對於中國古典文化的傳承並沒有停止。
畢業後,田曉菲先是在柯蓋德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不久後,又跳槽到了康奈爾大學,任助理教授。
田曉菲身穿學士服
可是歐文任教的哈佛大學地處波士頓,而康奈爾大學位於紐約州,兩地相隔甚遠,而美國當時交通也不發達,有時候兩人一週才能見上一次。
2000年5月,哈佛大學邀請田曉菲到東亞系擔任講師,講師顯然比助理教授降了好幾個檔次,可是考慮到能夠天天看見丈夫,田曉菲還是答應了。
回到哈佛後,沒課的時候,田曉菲便待在歐文的辦公室裏與他一起辦公。
雖然面對面,可是好幾個小時都説不上一句話,外人看來他們的相處模式有些乏味,可是兩人甘之若飴。
為什麼工作的時候不説話呢?那是因為兩人曾經就此事達成了一個共識。
田曉菲與歐文合影
之前因為兩人總有説不完的話,一聊起來總打斷工作進度,兩人便約定好,工作時間只專注寫作。
每次有一人忍不住想説話,另一人總會提醒“請專心一點!”,那場面無比詼諧有趣。
有時下班,歐文會手寫一封情書交給妻子表達自己的愛意。
在這段日子裏,在歐文的陪伴和支持下,田曉菲在學術上取得了豐碩成果,連續出版了好幾部作品。
兩人一起參加活動
田曉菲不僅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也讓很多高校對其另眼相看,想要通過高薪的方式把她挖過去。
2005年的一天,田曉菲收到了一封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信件,信中誠懇地表示,只要田曉菲願意過去,他們會提供終身職稱和豐厚的年薪。
歐文為妻子感到自豪,並告訴她你值得更好的,可是田曉菲卻直接拒絕了。
2006年的一天,哈佛的院長敲響了田曉菲辦公室的門,並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院長告訴田曉菲,校長在閲讀了她所有的申報資料以後,直接免掉了校長審批這一道程序,認為她完全能夠勝任教授職位,這也算是哈佛曆史上的一次小小破格吧。
2006年9月,田曉菲憑藉着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哈佛大學的教授職位,美國各大媒體爭相報道這位來自東方的女性。
自此,兩人便一同在東亞文學系執教。
田曉菲與歐文合影
上班時低頭不見抬頭見,下了班歐文還要把每天的課堂趣聞都跟田曉菲分享,他倆的感情真是羨煞旁人。
而學生們也知道了校園裏的這一對神仙眷侶,有時候也能看到兩人鬥嘴的畫面。
歐文喜歡盛唐,而田曉菲卻鍾愛南朝,這可能兩人之間唯一的分歧。
田曉菲不善烹飪,而歐文卻對中國菜情有獨鍾,閒暇時便煮上幾個中國菜給妻子品嚐。
只羨鴛鴦不羨仙在文學上,田曉菲不忘初心,將愛好當成畢生事業。
生活中,她與老公琴瑟和鳴,兩人志趣相投。
幸福的定義有很多種,但是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田曉菲的人生已經接近圓滿。
轉眼間,兩人已經攜手走過了23個春夏秋冬,可是哈佛的校園裏,有時候依然能看到他們互相依偎的情景。
校園裏,也經常舉辦文學講座,田曉菲和歐文一同坐在演講台上,每當曉菲發表講話,歐文都會含情脈脈地注視妻子,小聲地鼓勵,眉目間盡是深情。
兩人一同參加活動
歲月沒有在田曉菲的臉上留下太多痕跡,只是讓她多了幾分淡定和從容。
時間從來不語,但是卻回答了一切。夫妻二人用行動堵住了悠悠之口,幸福不需要表現給外人看,而是需要用心去感受。
婚姻本就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田曉菲現在的狀態就證明了一切,51歲的她,依然臉蛋圓圓,眉眼彎彎,和從前那個摯愛寫詩的少女沒有什麼區別!
唯一讓人惋惜的是,兩人結婚二十餘載,卻沒有子嗣,一直享受着二人世界。
田曉菲近照
可是也由於沒有孩子,讓田曉菲看上去比同齡人年輕了許多,生活中也少了很多瑣事。
有人説,愛不分年齡,不分國界,只要相愛就好!
有人覺得,田曉菲當初嫁給歐文就是為了攀上高枝。
這一對夫妻,可能最大的爭議還是24歲的年齡差。
雖然不般配,但是就算般配了又怎麼樣呢?多少普通人的婚姻不是過得一地雞毛?
愛好相同,才能久處不厭。初見乍驚歡,久處仍怦然,才是真正的愛情。
有共同語言的二人,即便相處再久都不會感到厭煩。
你對這一對老夫少妻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