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內影視圈服飾道具颳起了一股“以倭代華”的妖風亂象,從劉亦菲主演的《夢華錄》點心爭議到辣目洋子的《我叫劉金鳳》,再到趙露思的《星漢燦爛》,劇中使用了大量不純正的國風元素,從而引發熱議。
由吳磊、趙露思主演的《星漢燦爛》,未播卻已引火上身。在早前官博發佈的預告中,有細心的網友發現劇中女性角色的服裝出現了錯誤搭配,腰帶上竟綁了結,而這種樣式並不屬於中國傳統服飾,疑似使用了倭風。隨後劇組的反應也很快,看到網友討論的爭議部分,就立馬使用爐火純青的PS技術連夜把結P掉了,並還刪除了相關爭議照片。只是,坊間關於該部影視劇重審的消息層出不窮。
隨後又有博主稱並沒有要求重審,只是嚴查,並要求片方自行報衣服審查倭風。要知道,刪除掉一張圖片及P掉一幀很容易,但是對整部劇來説,那工程量不是一般的大,比重新剪輯還累,除了P掉,剩下的方法就是不露背面,提前心疼劇組剪輯師
《我叫劉金鳳》這部劇的服化道可以説是“以倭代華”的典型作品,網友指出女主的衣服和男主的服飾花紋等,都統統屬於倭風,觀感極其不佳。拿男主帽冠上的“尾巴”來説,這是日本獨有的單片兒,並沒有在中國古代服飾當中出現過。而女主的服裝也很詭異,設計完全違背了傳統的漢服風格,花紋樣式直接照搬倭式。
在《夢華錄》當中,引起熱烈討論的是宋果。這些果子因造型精美得到了極高的褒獎,點心顧問還接受採訪闡述自己的製作思路及方法。只是上熱搜後,被河南共青團直接打臉不是“宋果”,且有疑似以倭代華嫌疑。在點心顧問公開的製作工具中,一件桃夭的工具成了辨別宋果真假的關鍵證據。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古代麪點更偏愛採用剪刀、梳子、筷子等工具來做點心的造型,給點心壓花紋,並非是“桃夭”。
而像這種以“倭式風格”代替中國古典文化的劇並不是個例,屬於越扒越心驚的存在。如《天盛長歌》、《鳳求凰》、《醉玲瓏》、《風起洛陽》等劇,劇中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倭風,最簡單辨清的就是建築風格和頭冠,很多劇在置景中使用了倭式燈籠、裝置,故意混淆了兩種風格。
比較可怕的一點是,古裝劇甚至會引發現實生活的模仿,尤其是熱播影視劇,部分地區景點為了吸引遊客流量,會換掉傳統的古典風格,比如備受爭議的“長安街”。有悲就有喜,喜聞樂見的是這些倭風系列的影視劇幾乎都是撲街作品,還有部分無法播出,也算是一報還一報,不尊重歷史文化的結果。
出現這麼多倭風的影視劇,製片團隊和審查都脱不了責任。對於這種現象,也有網友稱是資本介入的原因,拿剛剛開機的《無憂渡》來説,這部劇選用了中日聯合團隊,劇本由日本編劇把控,故事背景又在晚唐,到時播出爭議肯定難以避免。
中國內地影視行業起步晚,港台影視發展快,他們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港台影視發展停滯後,大量專業團隊到了內地工作,但是在文化方面卻暴露了薄弱的一面,博採眾長的招式不管用,還造成這波難堪局面,比如大家熟悉的陳樂勤、奚仲文,都資歷深厚。
看到這麼多的劇犯這種錯誤,實在讓人心痛。而對於部分利用日本文化根源於中華文化辯解的人羣來説,也實屬沒有必要。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記載詳實,影視劇在拍攝古裝劇的時候,理應做好前期工作,對造景及服飾妝容進行嚴格把關,而不是亂用。希望大夥都能實現真正的文化自信,用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本文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