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劇又“封神”了?但事實證明,這部劇真的“趕英超美”了
文|令狐伯光
辛爽導演,範偉、秦昊、陳明昊、李庚希、劉奕鐵、蔣奇明、劉琳、史彭元、侯巖松、林曉傑、王佳佳等主演的《漫長的季節》於5月1日晚正式完結了。
這部劇是繼《三體》過後,真正的又一部高開神走的國產劇,第11集從9.2漲到9.3,第12集結局漲到9.4,再漲到9.5是現在網絡津津樂道的話題。可以説,《漫長的季節》已經成為了國產劇神作。
那麼,《漫長的季節》算得上是國產劇神作嗎?
我認為不管這部劇是不是神作,又或者像不喜歡這部劇的觀眾吐槽敍事節奏如何。這部劇的成功有一點是無法否認的,那就是這部劇從導演到編劇,再到整個團隊都非常的用心,非常精良,非常有誠意。
那些出於個人主觀情緒給這部打低分的觀眾,我認為是對精品劇撲滅和對垃圾劇的鼓舞,國產影視劇的環境已經夠差了,嚴苛的審查,流量經濟的餘暉,大多數觀眾開始沉迷在快節奏的短視頻中。
近幾年國產影視劇才剛有一點向好的趨勢,動輒情緒化地否認優秀作品,這樣不好。
《漫長的季節》完結過後,不止得到觀眾們的盛讚,同時也得到“人民網評”官方賬號的讚賞。同時,該賬號還對該劇能夠“封神”的原因進行深入的分析,言辭犀利,每句話都直擊觀眾內心深處。
音樂好聽,真電影級別製作?這一次,國產劇真“趕英超美”了《漫長的季節》的2023年以來,甚至可以説是這幾年來國產劇當中。它的美術、配樂、鏡頭語言、演員表演、台詞情感、故事結構、敍事節奏,再到表達內核等均有巨大突破,完全是一部各方面都是天花板的六邊形戰士。
這部劇的製作水平是天花板級別,我認為是新時代國產劇的里程碑。
當然説得太專業普通觀眾不太懂,像比較容易能看出來的這部劇的配樂和ost,絕對是國產劇的天花板。這個即使不懂音樂的人都能一下子聽出來,畢竟導演新爽之前是搞樂隊的,音樂品味,審美槓槓的。
另外就是電影的色調、美術、搭配鏡頭調度,真正做到電影級別的鏡頭語言。很多人可能不懂,但是那種鮮明大色調,優秀的構圖,演員走位構成極具美感的畫面感,這個也是很容易能夠看出來的。
這部劇不能説每一幀暫停都是一幅畫,但每一個轉場都非常的絲滑。
從王陽和沈墨談戀愛時走在火車鐵軌時的暖色調,再到突然到犯罪時空的冷色調。
王晌開着綠色出租車來到橋上,懸着的月亮,車燈,陰影下的綠色出租車,構成了像文藝片般的畫面。另外沈默出來電影院,沈墨大爺接她的畫面,那一道長長的陰影和將沈墨籠罩。
這種具有隱喻,還有美感的鏡頭語言,可以説充斥着全劇。而很多觀眾忽略的一點,或者對於鏡頭有種“不明覺厲”的一點,大概就是各個專業上面所營造的那種情緒。
比如第12集結束之前下雪那一段,漫長的秋天後終於結束了,鏡頭穿越時空回到過去。一個個角色看到了那一場雪,我們知道他們未來的命運如何,但巨大的命運就像是齒輪一樣,帶領大家走向未來。
這一幕表現力十分震撼,情緒感染力恐怖如斯,可以説看哭了一大片觀眾。
光與影,視與聽,從來都是影視劇表現故事劇情的一個重要手法。
實際上,我個人喜歡的外國劇《真探》《暗黑》這種鏡頭都玩過,特別是德劇《暗黑三部曲》經常在每一集的片尾用音樂,鏡頭和不同時代角色來表現這種種時代洪流,命運難測的情緒。
以前國產劇也非常注重鏡頭語言與配樂,比如早期央視《四大名著》這方面簡直就是藝術品,前些年因為“流量經濟”的原因,連導演編劇都不重要了,鏡頭語言和視聽自然就更不重要了。
這幾年,國產劇的製作水平越來越高了,注重鏡頭美感的作品也越來越多。年初的《三體》就學過《暗黑》的鏡頭語言,比如第二集結尾那場戲。
這裏並不是我踩《三體》,整部劇的質量還是不錯的,但就這種鏡頭表現手法上,無論導演的調度能力,編劇的文本能力,再到配樂的搭配能力等等。劇版《三體》已經算優秀了,但那份鏡頭傳遞的情緒,真的遠遠不如《漫長的季節》。
第12集結尾的那一段戲也是這樣,用了很多電影手法,最後的一幕是王響要告訴所有人的,今夜不會有懸念舊夢,往前看才有希望,你相信隱喻死了也好,你相信王晌沒死也沒有關係。
第11集彪子的死也是同一個道理,飆子的死是最浪漫的情緒,把情緒推到了高潮處的。結局對所有人都做了收尾,敍事方式和鏡頭美學國產頂級。
新時代國產劇中能把各方面做到如此巔峯的,只此這樣一部,其它作品都被比下去了。包括導演辛爽前作《隱秘的角落》,還有另外一部作品《沉默的真相》。這種學習英美劇製作模式的新時代國產劇,《漫長的季節》已經是里程碑。
《漫長的季節》結局“封神”?你或許真不知道,這部劇有多好這部劇的故事劇情就不贅述了,畢竟12集還是挺長的,而且基本上一集一個多小時。演員方面的表演,我認為全員演技在線,因為成功塑造一個個鮮活的角色,讓我們能夠記住的精彩角色。
範偉,秦昊和陳明昊不必多説了,老年三人組都是頂尖演技。其它眾配角的演技也是一樣,沒有一個演員演技拖了後腿。
現在爭議較大的是年輕三人組,我認為三名年輕演員業務能力還是過關的。蔣奇明飾演的傅衞軍不用多講,已經是網友公認年輕演員當中,演技最強的一個。
王陽的演員劉奕鐵和沈墨的演員李庚希爭議最大。我認為主要和角色有關,角色設定很複雜又具有年代性,兩名年輕演員不是成長在那個環境中,同時演技上確實有些青澀,有些戲份駕馭得遜色了點。
不過,他們的表演還是成功的,完整的,最終塑造好了自己的角色。
比如我們説到《漫長的季節》的沈墨,立刻就會記住角色形象的樣子,絕不是演員李庚希的明星形象,這就是成功的角色。當然這要歸功於角色的設定好,但如果演技太差也無法取代觀眾的印象。
舉個簡單的例子,像張藝謀導演的《懸崖之上》的存子。
王陽的角色也是一樣的,兩名年輕演員絕對比流量粉絲硬吹出的演技好得多。一位位優秀的演員,最終塑造了一個個成功的角色。而這些角色在這部劇裏,我認為只表達出了兩點,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
殷紅是現實的,麗茹是現實的,但又太理想化了;彪子,王陽都是理想主義。
現實生活中,沒有人心甘情願當接盤俠,並在以後家庭矛盾出現時不翻舊賬。沒有人在相處一年的女朋友和前途父母面前,選擇當替罪羊。沒有哪個女孩在遇到大爺那樣的變態時會反抗能反殺,更多的只是沉默與忍受。
沒有人會像馬隊那樣盡職盡責,為了一個真相甘心搭上前途。應該會有很多父母會像王響一樣,永遠相信兒子,發瘋似的尋找兒子死的真相,甚至不惜搭上性命。
説到底,最終誰都逃不過命運。麗茹和彪子是真愛,沈默和王陽是真愛,傅衞軍還是喜歡殷紅的,否則下雪的那段鏡頭他不會擦拭着送給殷紅的髮夾發出無聲的嘶吼。
9.5分收官,兩集徹底“封神”?國產劇新天花板,當之無愧這部劇的故事劇情和表達也是現實主義的,卻又有一種浪漫主義的表現力。碎屍案只是外表,但是下崗潮的國有企業,二三代想接班進廠,但是遭遇到大下崗,那些倒賣國有資產的廠長,相互勾結的商人。
那一代國企工人的轉型與生存困苦,都隱藏在浪漫主義下的戲謔搞笑橋段和懸疑碎屍案裏。
這部劇為何能夠封神,除了國產劇製作上面的天花板,角色引起無數人的共鳴,還有就是它的故事哪怕沒有親眼目睹親身經歷,它展現出來的真實感也相當有説服力。
其實不止是98年下崗潮那一代,現在社會嘲諷996,3000月薪等等。一代人有一代人面臨的歷史大事件,但每一代人面臨的痛苦與悲傷,卻又都那麼的相似。遭遇大事件衝擊的人們,他們有過怨恨,有過迷茫,但更多的是無奈。
他們享受過時代紅利又被時代拋棄,最終仍然或麻木或主動地向前走,不能回頭。
劇裏的台詞,官腔的、油膩的、幽默的、樸實的——那些複雜立體的角色們,那些人性中的光輝與醜惡,配合鏡頭語言,共同構成了這部最好的作品。現在很多網友説這是東北版的《活着》,我卻覺得這就是真實的生活。
曾經東北的興與衰,那個時代中國人的生存與命運,無數家庭與個體的榮辱悲喜,在龐大的國家機器和時代洪流面前,最終都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我相信當下的人們面對等諸多人生困難,依然會爭論,會迷茫,會在屢屢碰壁後選擇放棄,或者選擇這樣走下去,這部劇不只是獻給那個年代的東北,已經上升到獻給每個時代,我們這個社會的中國人們。
它是一種處境,它是所有正在失意,或者曾經失意之人的寫照。
以後如果有人説國產劇不行?請用《漫長的季節》反駁最後,新時代學習英美劇製作模式的國產劇很多,但完全做出自己的風格。包括影像美學、敍事文本、配樂,表達內核的作品還是很少,《漫長的季節》是完全頂級英美劇比肩的新派國產劇。
在我這裏已經是和《真探第一季》,《暗黑三部曲》一樣最喜歡的電視劇了。
《漫長的季節》不止是2023年國產劇神作,可以説都是新派國產劇的里程碑。普通人生的悲歡離合,時代的悲歌和緬懷,最後致敬所有主演和主創,以及導演辛爽。
導演下一部作品的壓力,現在真的有點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