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架 |《大衞·愛登堡自然行記》“自然紀錄片之父”親筆作品再現70年荒野生涯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近日,“自然紀錄片之父”、英國“國寶”級人物大衞·愛登堡爵士因其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六次締約方大會(COP26)開幕式上的演講備受關注。在顯示地球大氣層中碳濃度上升的圖表旁,這位95歲的老人講了整整7分鐘,呼籲採取務實行動,減少碳排放。
大衞·愛登堡是誰?他是英國著名的電視節目製作人、主持人、博物學家和旅行家,被譽為“自然紀錄片之父”。大衞·愛登堡曾就讀於劍橋大學,學習自然科學,1952年加入英國廣播公司,1954年開始製作具有開創性的紀錄片《動物園探奇》。在長達70年的職業生涯中,他策劃、解説了《生命的進化》《飛禽傳》《地球脈動》《我們的星球》等多部經典的自然紀錄片,向觀眾呈現了地球生命的幾乎每一個方面,並深刻地改變了我們認識自然的方式。愛登堡於1985年被授予爵士稱號,2005年獲得英國皇室功績勳章。他曾任大英博物館和英國皇家植物園的託管人,目前擔任英國蝴蝶保護委員會會長。
大衞·愛登堡是如何走上博物之路的?他策劃和製作的紀錄片背後又有着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大衞·愛登堡的親筆作品、“天際線”系列新書——《大衞·愛登堡自然行記(第一輯)》,近期被引進中文版,由譯林出版社出版,生動呈現了愛登堡早年的荒野經歷和幕後故事。
20世紀50年代,年輕的大衞·愛登堡在剛進入BBC不久時,獲得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與倫敦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前往世界各地,收集和拍攝當時還鮮為人知的一些野生動物。彼時電視行業尚處於起步階段,在交通不便、缺乏硬件設施的情況下前往野外拍攝紀錄片,是一項冒險之舉。深愛動物的大衞·愛登堡與同伴歷經千難萬險前往圭亞那、印度尼西亞、巴拉圭等國家的偏遠之地,尋找珍稀野生動物,並拍攝出劃時代的電視系列片——《動物園探奇》。這部里程碑式的自然紀錄片標誌着大衞·愛登堡職業生涯的起點,也成為BBC後來多部精品自然紀錄片的圭臬。博物學從精英走向大眾的時代,由此拉開序幕。
每次旅行歸來,大衞·愛登堡便寫下他的荒野奇遇。《大衞·愛登堡自然行記(第一輯)》收錄了他這批作品的前3本書:《叢林飛行》《尋龍之旅》《蝴蝶風暴》。在這些作品中,愛登堡記錄了他那些史詩般曲折動人的探險之旅,向讀者開啓了塵封在時光中的荒野之美:他在婆羅浮屠體味莊嚴而瑰麗的東方文化,在南美草甸觀賞壯觀的蝴蝶羣,以太陽和星座導航,抵達當時還不為人知的科莫多島……
愛登堡與同伴駐紮在荒野和原始部落,一邊追蹤威嚴的科莫多巨蜥、神秘的大犰狳,一邊處理複雜多變的地形、難以預測的天氣,記錄尚未被工業文明侵蝕的自然奇觀和令人驚歎的生物多樣性。這位博物學家帶領我們穿行於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系統,並以人類學家般的敏鋭視角記錄當地的風土人情,於野性和文明的碰撞中,感受人與自然迸發的生生不息的力量。
這些經久不衰的作品,不僅標誌着大衞·愛登堡70年荒野生涯的起點,而且揭示了博物變革時期的點點滴滴。在此之前,博物探險還是一項帶有精英色彩的活動,大眾對異域生物的認知主要來自少數無畏的探險家;如今我們則能通過專業而精美的自然紀錄片來了解世界彼端的生態系統。大衞·愛登堡正是引領了風向轉變的人,而這套書裏滿載着變革時期發生的趣事。
《大衞·愛登堡自然行記(第一輯)》還收錄了95幅歷史照片,除了愛登堡與同伴當年的工作照,還包括書中描述的一些野生動物的照片。這些珍貴的圖片資料直觀地展示了荒野之美和野外工作的艱辛,喚起了我們對自然及生命的深厚敬意。中文版由國家動物博物館副館長張勁碩審校推薦。
《大衞·愛登堡自然行記》所屬的“天際線”叢書還包括《雲彩收集者手冊》《望向星空深處》《鳥鳴時節》《尋蜂記》等深受讀者和專家好評的科普圖書,接下來將推出《三江源國家公園自然圖鑑》《大衞·愛登堡自然行記(第二輯)》《時間雜談》等多部作品。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