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五千幫扶,管虎郭帆路陽眼中的《金剛川》丨專訪

三人行,五千幫扶,管虎郭帆路陽眼中的《金剛川》丨專訪

《金剛川》海報。

在影片《金剛川》中,為了保證大部隊在凌晨5點前到達金城,投入最後一場戰役,志願軍們排除萬難通過一座橋。拍攝《金剛川》的電影人也和電影中志願軍戰士們有着類似的使命,他們必須在短短几個月內完成這樣一部戰爭大片的拍攝,7月接到項目,8月開機,10月23日上映,時間緊任務重,且必須高質量地完成。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與戲裏戲外約5000人團隊相互扶持着將“不可能”變成“能”。路陽表示,一百多年來,中國人經歷了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我們一直都很頑強地走過來了,也創造很多的奇蹟。我想《金剛川》也是這種精神的一個縮影,告訴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無論是面對任何的困難,任何形式的艱難險阻,都會不計代價地一往無前,克服它,往前走。

【籌備】

堪景、寫劇本和定做道具同時進行

接到《金剛川》項目之後,導演管虎與趙寧宇等編劇便盤算了一個大概的劇情走向,決定以三個視角,三個導演,分別講述金城戰役中志願軍為在凌晨5點前到達金城的故事,在“金城戰役”的創作故事大背景確立後,《金剛川》劇組開始與時間賽跑。故事梗概通過的當天下午,管虎的七印象公司就召開了製片大會,正在籌備下一部戲的幾十號人全部被召回來,緊急投入到《金剛川》中。因為此前也有過製作另一部戰爭大片《八佰》的基礎,大家開始想到當時合作的團隊,劇組也開始在其他一些劇組調人,天南海北的電話會議開始了。

為了節省時間,在勘景團隊強有力的素材蒐集下,主創們將拍攝地定在了鴨綠江畔的城市丹東,因為那裏地貌相對極為接近片中場景。那時管虎繼續帶着編劇團隊寫劇本,而製片人梁靜則開始擬所有合約,編劇趙寧宇也根據故事大綱概算,列出所需道具、武器、服裝等清單,開始定做全劇組的槍炮、彈藥等特殊道具和服裝等。幾天後,郭帆、路陽導演也帶着團隊,與管虎一同趕赴丹東。

三人行,五千幫扶,管虎郭帆路陽眼中的《金剛川》丨專訪

《金剛川》中趕製出大量服裝槍支等道具。

據統計,《金剛川》的服裝組有55人,服裝總量是3000套,每一套都包括9件東西,還有手工編織的偽裝帽2000頂等,為了儘快把服裝道具趕製出來,劇組通過人力搶時間,也從其他各個電影製片廠借用,常年合作的服裝組、道具組做出了大致數據,道具等基本上在劇本出爐時就準備得差不多了,這樣的提前趕製節約了不少時間。經過緊張的籌備,8月,《金剛川》終於在丹東正式開機。拍電影無疑是個複雜的工業流程,任何拍攝都需要有提前的計劃和籌備,並不是拿着機器就能開工。任何一個環節都要提前做出合理方案。“比如我們要過河去拍,那設備要怎麼運?浮橋的承重是多少?全都要計算好,當天晚上下了場雨,河本來寬150米,早上去了,一看300米寬,那橋在河面上漂着,就只能換方案去別的地方拍。整個劇組都處在一個隨時待命的狀況下,隨時應對天氣的變化”,路陽説以前拍戲拍攝計劃卡得很緊,不允許有一點變化。比如説可能調整了一個場次,卻需要花一個禮拜的時間去追場次的變化。但這次計劃就沒法做那麼精密,只能隨時去應對變化。

【分工 】

導演三人組微信羣每天溝通幾十次

三位導演聯合執導一部電影,並且是用不同的視角講述同一個故事,管虎認為這個想法重點在於“分工必合”,他這樣評價這個臨時組合的三人小組:“郭帆有點理工男風格,擅長精耕細作,準確度極高,特效方面非常擅長。所以他主控美軍飛行員這一塊,是以宏觀視角看戰鬥,難度極高但完成度特別高。路陽則是以大部隊當中一個小士兵的視角,隨部隊前行,其中又有點情感因素,他拿捏的比較準確。對於我來説是,除了綜合兩位導演的東西,把它捋順外,還要完成比較慘烈的部分。合作上是共同講一個故事,必定會有每個人的風格和特點。但我們都是顧及全局,把這個整體完成好再施展個性,在這個事上,我挺慶幸能遇到他們倆。”不同於《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這類集錦式電影,《金剛川》的重點是如何在同一的創作方向和電影語境下,讓三位風格不一的導演團結在一起,最後經過巧妙的融合形成似乎是一個導演的作品。這一點,《金剛川》做到了。經歷過《金剛川》的人都會亮出自己的底線與感受:“所有人都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大家都擰成一股繩,大家都在朝着同一個方向前進。”

三人行,五千幫扶,管虎郭帆路陽眼中的《金剛川》丨專訪

路陽導演在《金剛川》拍攝現場。

對於路陽來説,挑戰《金剛川》充滿了新鮮感,他從沒有機會參與過三個導演共同拍攝一個故事:“我很感激管虎信任我們,我們是後輩,他是前輩,但在工作與交流中從沒有這種感覺,大家就是一個團隊的三個成員,共同完成,相互扶持,一塊去解決所有問題。”路陽記得最清楚的就是劇組有一個巨大的微信羣系統,這些羣又分成很多個小羣,除了各自團隊搭建的羣,還有是他、管虎、郭帆三人組建的“三人微信羣”,這個羣每天幾乎要溝通幾十件事情。“拍攝現場經常沒有信號,基本上山就‘失聯’了,可能只有到收工時,下山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趕緊查信息,再跟其他兩位導演來分享今天工作進度。”路陽説,每天他們都會相互問詢對方有什麼需要配合的:“有時候可能會需要搭把手,三個人之間必須要有配合的。例如幫對方拍些空鏡啊,或者幫對方拍一些主觀鏡頭、環境,每天我們都會問其他兩位導演需要在這個景裏幫你拍些什麼素材?這種配合感覺特別好,我們都很清晰地知道大家是合作,既然要在有限時間內去完成高難度的任務,必須要的基礎就是密切配合。”

【挑戰】

與片中工兵連一樣搭橋開路,對抗天氣

在管虎看來,《金剛川》有一個極大的特點,就是他們三人想把它拍得有一種疏離又孤寂的氣氛:“戰士們離戰場很遠,隆隆的炮聲一直在遠方,他們參與不了遠方那種真正的戰鬥。他們所從事的這一切就是應付突如其來的襲擊,就是要把所有參加主攻的大部隊從橋上運過去。”《金剛川》的焦點在於幾個身處戰爭其間的個體戰士的故事,“坦率地説,跟以前大家認為的抗美援朝拍攝不太一樣,不是大規模大兵團、坦克,不是這種狀態。特別孤單的幾個人等待的大部隊的勝利的狀態。”即使是小視角,在戲外卻是5000人的努力。

在《金剛川》劇組,有太多人都在和自然較勁,當很多幕後工作人員來複盤這個項目難在哪裏,基本每一個人都會提到天氣這個詞。比如路陽拍攝的第一段“士兵”部分,很多叢林部分的戲需要與天氣對抗,拍攝地是很陡的土坡,下完雨後非常泥濘,正常的車子根本開不上去,劇組只能找來類似拖拉機的大輪子貨車,把拍攝器材運上去,而上千名羣眾演員就只能徒步登山。回顧起來,路陽説在拍攝方法上確實受到了很多限制。照以前的經驗,製作一個對敍事環境有嚴格要求的電影,一般都會花更多時間準備,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把重要的場景放在攝影棚內拍攝。但《金剛川》基本都是大量的外景,每天都在自然環境中,與自然對抗:“攝影棚拍攝更有效率,時間、安全條件都很穩定,還能有特效手段輔助。但在自然環境拍攝,光和天氣是不受控制的。”《金剛川》第一段裏士兵們潛伏在樹林的那場戲就不停傳出有演員中暑的消息,最後一統計,拍攝當天是炎熱的大晴天,那一天中暑的有70多人。進入9月,颱風和洪水襲來,把劇組修的橋淹了。開機前為了方便拍攝,劇組買下了河灘旁一片300多畝的玉米地,並刨出一片空地供劇組停車,但接連上漲的水位把劇組的車都泡了,連移動廁所都漂在河上,洪水最嚴重的時候,劇組只能停工。鄧超和吳京因其他檔期暫時離組。據鄧超回憶,因為天氣無常,每次要登機的時候又被告知汛情嚴重難以起飛,光是演員與劇組互相核對時間就是無數次。

三人行,五千幫扶,管虎郭帆路陽眼中的《金剛川》丨專訪

變化多端的天氣是《金剛川》拍攝過程遇到的最大“敵人”。

丹東的天氣變化特別快,光線變化很猛烈,晴天戲、黃昏戲等全都需要雲層和陽光的配合,瞬息萬變的雲層交給劇組的往往都是天不遂人願,因此,導演組就同時設置了三組鏡頭,黃昏、日戲等的打光氛圍全都準備好,隨時根據太陽的變化來選擇拍哪一組。“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工作方法,但是沒有辦法,必須爭分奪秒,一點時間都不能浪費。每天都有大量工程問題等着劇組,好比我們選擇了一處江面,要想在兩岸拍攝,但江對面實在過不去,沒有橋也沒有路,就想辦法怎麼運送人員和器材;再比如想辦法上山,該如何給設備充電。”談到這裏,路陽至今都很佩服他們的製片部門與移動部門,他們就像電影中的工兵連,遇水搭橋、逢山開路:“整個劇組都不想在敍事和情節上打折,但所有人的安危也是現場需要顧及的。他們做了大量的提前準備和規劃,解決了一切看上去很難在短期內實現的問題。”另外,丹東並沒有專門的影視拍攝基地,配套設施還不夠完善。光是為了安置劇組人員,製片組就找了十幾家酒店,遇上極端天氣無法開工,導演就在酒店裏剪輯,演員就在酒店裏排練,基本沒有停下來過,哪怕是一分一秒。

【技術】

飛機和高射炮的視覺衝突需要協調

郭帆執導的主要是《金剛川》的第二部分,講美軍飛行員“對手”,他説這是根據一個真實事件改編的。“在最終戰役之前,我軍必須要守住金剛橋,相反美軍要不斷地去轟炸這座橋,在美軍的進攻下,如果這座橋被炸斷之後,它的維修時間大概是一到三天不等。這個故事講的就是在大概一晚上的時間,這座橋被轟炸了大概三次,三次又都被修好。”

三人行,五千幫扶,管虎郭帆路陽眼中的《金剛川》丨專訪

郭帆導演在為《金剛川》製作後期特效。

郭帆是三位導演中第一個殺青的,但也是最後一個殺青的,雖然實際拍攝殺青得早,但後期特效量卻是最大的,據統計,後期部分則找了20多個公司、約2600人的特效團隊參與。除了用人力和時間賽跑,《金剛川》保質保量地快速完成也得益於技術的進步,大量的CG(特效製作)鏡頭,不得不讓他在開拍之前就採用預製的製作模式。“我們在劇本準備的同時已經開始準備預拍攝了,比如到丹東去掃描整個地形地貌山川河流,掃描所有道具,這邊涉及的特效太多了,所以製作流程就要基於故事,先把分鏡做出來。”郭帆回憶,整個分鏡用了4天時間,再花4天時間虛擬拍攝。然而虛擬拍攝是之前沒有嘗試過的,虛擬拍攝完後再花了4天的時間剪輯,總共12天的時間完成了整個動態預覽。《金剛川》的動態預覽跟往常不太一樣,虛擬拍攝的好處增加了動作捕捉、增加了表演,再去做剪輯時的精準度會比較高。”

三人行,五千幫扶,管虎郭帆路陽眼中的《金剛川》丨專訪

《金剛川》中飛機和高射炮不同視角的劇照。

眾志成城堅定完成的精神是郭帆想通過電影給觀眾傳遞的,短時間內儘量去寫實也是他給團隊提出的要求。郭帆認為,三個導演聯合執導的溝通成本會比別的影片要高,難點就在於每個人除了自己負責的部分,更多是交互的部分:“比如我跟管虎導演的部分是要上下兼顧的,飛機和高射炮之間是有衝突的,這個衝突涉及我們兩方都要有對方的鏡頭,但如果對方的鏡頭與我們最初設計的視覺軸線、調度不一樣的話就連不上了。”為了解決共融問題,郭帆説不管在前期還是後期,都需要大量的溝通去完成、協調,怎麼讓鏡頭能夠對位,能接在一起讓觀眾的視覺觀感非常舒服。

《金剛川》現場的物理特效團隊是國內目前最頂尖的團隊之一,之前也參加過《八佰》、《影》這些大製作電影的拍攝。早在《金剛川》之前的電影,團隊就會對所有的爆炸鏡頭出一套詳細的、測試過的方案,對爆炸的範圍、爆炸的安全程度都要做到頗有把握。“但是即使如此,我們的拍攝過程中依然需要小心,有很多的流程要去遵守,如何安排好排練和實拍的順序,什麼時候填放炸藥,炸藥量怎麼控制,需要大概多大的炸點,土要炸多高。”路陽説,每一幀在畫面裏的細節比例都需要精確計算,有時現場工作人數達幾百人,在緊張製作的同時還要兼顧所有人的安全。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李項玲

來源:新京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550 字。

轉載請註明: 三人行,五千幫扶,管虎郭帆路陽眼中的《金剛川》丨專訪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