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真實案件改編的劇作《掃黑風暴》近日火爆全網,收視率和話題度節節攀升。但在屏幕之外,一場“盜版風暴”也不期而至,大量網絡用户以6元左右價格公開兜售全集資源。對此,版權方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並呼籲廣大觀眾“不看不轉盜版內容” 。
近年來,影視劇盜播事件時有發生,從《流浪地球》到《隱秘的角落》再到《掃黑風暴》,諸多熱門影視作品都曾陷入盜版風波,且隨着傳播媒介發展還大有愈演愈烈之勢。比如,節奏愈發“緊湊”,這邊原劇剛播,那邊全集資源就“和盤托出”;比如,途徑五花八門,前腳野雞網站被端,後腳手機App、網盤鏈接就蜂擁補位。明碼標價、公開叫賣,肆意橫行的盜播行為,侵犯了出品方及播出平台的合法權益,擾亂了正常播放秩序,更是讓創作人的辛勤勞動付諸東流。
網絡盜播貽害無窮,依法規制必不可少。《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明確規定,未經著作權人許可,複製發行其文字作品、音樂、電影、電視、錄像作品、計算機軟件及其他作品的,視情節嚴重將被處以有期徒刑或拘役、罰金等處罰。在具體執法層面,近來公安部門專門開展了系列專案偵辦工作,打掉了諸多作案團伙。國家版權局建立了版權保護預警機制,震懾了不法分子的侵權盜版企圖。
法治亮劍效果頗彰,但也要看到,經過多年發展,影視侵權盜播早已超越散兵遊勇的初始階段,發展為有組織的專業化運營公司,從源頭泄露到規模複製再到分發兜售,整套流程環環相扣。這也意味着,監管不能只盯着傳播環節,而應向深向兩端延展,將監守自盜的“內鬼”、推波助瀾的“中介”、貪圖便宜的“買手”統統納入進來,以全流程、全鏈條監管,應對組織化、專業化的影視侵權。
依法打擊盜版行為,是知識產權保護的題中之義。在這個複製粘貼愈發容易的時代,保護知識產權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假如原創得不到保護,內容生產會日漸式微,願意埋頭創作的人會越來越少。久而久之,原創精神日漸湮滅,優秀作品從何而來。從這個意義上説,對侵權盜版“零容忍”,凝聚從嚴從重的監管合力,為原創內容生產、為原創精神撐腰,刻不容緩。而除了法治“全鏈條”亮劍,網絡空間的每一位參與者,也都應提升版權意識,既保護好自己的原創成果,也敬畏他人的智力結晶。各大視頻網站也應優化會員生態,別動輒把用户當韭菜,套路加V沒完沒了。
多方用力、多管齊下,共同打造健康的內容生態,才能讓創作者有價值感,讓觀眾有獲得感。
(原標題:打擊盜版,也得來一場“掃黑風暴”)
來源:長安觀察
流程編輯 :tf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