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燈會是自貢一張靚麗的名片,每年的燈會如何籌辦,那些手藝人如何製作出五光十色的彩燈?如今,有一部紀錄電影《傳燈》聚焦燈會背後的故事。
10月25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峨影集團獲悉,“2021·第四屆中國民族誌紀錄片學術展”在北京展映,在閉幕式暨頒獎典禮上,峨眉電影集團、文旅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和四川師範大學等單位共同出品,峨影投資有限公司製作,劉廣宇導演紀錄電影《傳燈》獲第四屆中國民族誌紀錄片學術展傳播獎。
電影《傳燈》以“年度”為週期分別紀錄自貢第24屆國際恐龍燈會經貿交易會、鄂爾多斯燈會、美國鳳凰城的Lights of The World彩燈嘉年華三個不同地理、文化空間下的節慶燈會,全方位探索“燈”、“節”、“人”在經濟一體化、文化一體化互動中的共生共榮關係和民族民間傳統節慶文化發揚光大的艱辛歷程。
組委會給予《傳燈》頒獎詞這樣寫道:“這是一部運用影視人類學方法釋意傳統工藝之現代創新的宏篇之作。影片對自貢燈會從民間文化遺產走向現代大工業以及國際化傳播的影像描摹,為中華文化當代薪火相傳的歷程完成了一次難得的影像立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主創團隊對於此類紀錄片在商業化環境中所作的廣泛社會性傳播的努力,為類似影片擴張影響力提供了借鑑和範例。”
從自貢到鄂爾多斯再到菲尼克斯,300多天的時間刻度,千萬裏的空間跨度,流光溢彩的壯景來自滿天的羣星:彩燈藝人劉煒病體在身仍目光如炬地盯着制燈的每一個細枝末節;彩燈企業家李斌剛剛喜得貴子,卻即刻要遠赴海外;工程隊宋大姐每天在工地上奔走幾十公里,為的是趕工期,多攬活;燈會指揮長陳鋼千叮嚀萬囑咐的永遠是這句話,“‘自貢燈會’這塊牌子不能倒”。自貢燈會,穿越百年曆史,將深厚的鹽業文化、恐龍文化和工礦文化融入其獨有的麻辣味道之中,把一個絢麗多彩的中華優秀傳統節慶鑲嵌在了巴蜀大地上。
據悉,第四屆中國民族誌紀錄片學術展旨在實現廣泛而具深度地收藏中華各民族影像資料的使命與職責,構建一個完整、系統的中華民族影像志收藏體系,建設中華文化遺產與記憶資源庫,並始終堅守嚴謹的學術品質和不斷拓展的專業傳播效應,目前已成為中國內地最具影響力的人類學影展之一。63部影片從全國609部投稿作品中脱穎而出,在本屆學術展映周亮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