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電影《海霞》成就兩位明星,如今一位已隱居幕後一位成笑星
《海霞》的誕生
1971年五月,謝鐵驪聯合導演成蔭與攝影錢江給總理寫了一封信,信中,他們要求恢復故事片拍攝。總理讀罷,認為此請求不是毫無道理,當時文化組由有關部門管理,總理便把此信轉至有關部門處。最終,得益於總理的支持,有關部門最終同意重新拍攝故事片。
1972年,北京電影製片廠導演謝鐵驪剛剛拍完《龍江頌》,國家又重新允許拍攝故事片,擅長拍攝故事片的謝鐵驪非常迫切地想要拍一部故事片,但尚未有頭緒。偶然地,他從女兒手中拿到一本小説《海島女民兵》,他該小説講述的是一羣女民兵的故事,謝鐵驪喜歡小説所講述的故事,於是就有了電影《海霞》的劇本。《海霞》需要許多女演員,因此謝鐵驪便開啓了選角之路。
《海霞》的各大主創人員經謝鐵驪同意後選擇了雲南的話劇演員王蘇婭出演阿洪嫂一角,飾演彩珠的張力維是他們偶然在北京某副食店門口發現的,飾演玉秀的洪學敏是在剛剛考入南京藝術學院後到北京姑姑家玩耍時被髮掘的.....除了熒屏新人,北影廠的老戲骨演員也參演到了該電影中。
電影中的女主角海霞,原本大家決定讓天津人藝的一演員李秀明出演,但李秀明其時在天津人藝有話劇演出任務,無法參與《海霞》拍攝,因此攝製組不得不另找人選。
當時吳海燕正在福建的某京劇團當京劇演員,謝晉導演向謝鐵驪推薦了他,吳海燕曾在京劇電影《龍江頌》中扮演江水英,與吳海燕接觸後,謝鐵驪發現吳海燕確實比較適合這一角色,同時她也是謝鐵驪戰友的女兒,這讓謝鐵驪很驚喜,便把女主角人選定為吳海燕。
電影中海燕一角有少年與成年之分,吳海燕出演大海霞,小海霞則由蔡明出演。當演員選好後,謝鐵驪卻接到北影廠通知,要前往京劇電影《海港》劇組,如此一來《海霞》的製作便必須交給其他人負責,謝鐵驪最後不得不將《海霞》交給其他人負責。1975年,《海霞》正式與觀眾見面,導演是錢江、陳淮皚與王好為。
該電影講述了海霞的成長曆程,謳歌了海上女民兵們的鬥爭精神。這部電影在電影史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是敍事方式、視聽語言或是剪輯邏輯,在當時看來都極為與眾不同。《海霞》上映後得到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參演電影的新生代演員也因這部電影而名氣大漲,吳海燕因此從一名戲曲演員轉型成為電影演員,蔡明也成了一名人見人愛的小童星。
大海霞吳海燕
吳海燕作為《海霞》的女主角,在電影放映後收到了很多關注,她是唱戲曲出身,對於電影表演生疏的她常把戲曲表演中死板的程序帶入電影中,這也導演很頭疼。在電影上映後,其餘演員的表演都收到了觀眾的好評,唯獨吳海燕的演技受到爭議,但爭議也讓吳海燕得到了更大的關注。吳海燕原是京劇舞台上“文武全能的刀馬花旦”,電影《海霞》是她正式進入電影圈的敲門磚。
吳海霞出生於1954年12月,父親原是部隊高級幹部,轉業到地方後,創辦了上海京劇院,之後任院長,母親是文工團演員。在家庭氛圍影響下,吳海燕五歲起便開始接觸戲曲,她曾就讀上海戲劇學院的小小班,是全班年紀最小的學員。後來,為了讓吳海燕進一步學習戲曲,父親將她送往福建某戲曲學校京劇班學習。
吳海燕在戲曲學校學習了六年,六年間她受到了極為嚴格的訓練,也成了老師眼中的好苗子。吳海燕在文武兩方面都極為出色,很適合當刀馬花旦,從戲曲學校畢業後,吳海燕才11歲,是全國最小的中專畢業生,年紀雖小,技藝卻過人,畢業後她因出色被留在了福建京劇團。
吳海燕出演《海霞》時,年僅二十二歲,當時的她濃眉大眼,面容姣好,雖説演技上受到爭議,但她勝在形象與海霞貼合,最終此部電影仍讓吳海燕得到了全國觀眾的喜愛。
《海霞》上映後的第三年,吳海霞被調入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成為“上影一枝花”,從一位京劇演員轉變為一名電影演員,這對吳海燕而言,是從未想象過的。
《海霞》之後,吳海燕陸續出演了《綠海天涯》、《白蓮花》、《檢察官》、《等到滿山紅葉時》等電影,其中《等到滿山紅葉時》讓她錯過了後來紅極一時的《廬山戀》的周筠一角,但也讓吳海燕獲得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提名。後來,對錶演愈加熟悉的吳海燕還曾參與電視劇的製作。
如今吳海燕已年過六十,觀眾也很少再在熒幕上見到她,但她仍會出席一些活動或演出,多年過去,她氣質依舊,眉眼間仍可見曾經的俊麗。
小海霞蔡明
蔡明參演《海霞》時年僅十二歲,《海霞》作為她的處女作,讓她順利進入大眾視野中。蔡明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出生於1961年,父親是大學教授,母親是主任醫師。蔡明對錶演的喜愛從幼年時就已展現出來,曾是中央電視台銀河少年合唱團的演員。
1973年,蔡明正在上四年級,北京電影製片廠為了小海霞這一角色到北京小學裏挑選小演員。蔡明是班裏的文藝骨幹,自然被率先挑出來進行試鏡,最終《海霞》主創人員被蔡明機靈又不怯場的性子打動,小海霞一角便定了下來。儘管蔡明才十二歲,但表演卻受到了導演與觀眾的雙重認可。
她很善於捕捉人物心理活動,表演自然,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後來蔡明再回憶起拍攝《海霞》的往事,稱當年年紀很小,多年過去後很多事情都已記不起,但無需置疑的是,《海霞》是她演藝生涯的開端。演完《海霞》,蔡明繼續回到學校讀書。
當時蔡明已成為炙手可熱的童星,北影廠很想要把她招進劇團,初中畢業後,蔡明不知應選擇加入劇團還是上高中,最終是父親鼓勵她繼續堅持自己喜愛的事情,蔡明才加入了北影廠演員劇團,成為北影廠年齡最小的演員。
之後蔡明接連參演多部電影,但都不及後來她表演小品那麼受關注。1990年,蔡明與陳佩斯、朱時茂合作演出小品《普拉尼特的長髮》,這是蔡明的第一個小品。
陳佩斯與蔡明合作後,認為蔡明很有喜劇天賦,鼓勵她繼續演小品。下一年,蔡明扎着兩條小辮,第一次出現在春晚舞台,為全國觀眾表演了《陌生人》,觀眾通過這一小品記住了蔡明。之後,蔡明便轉型成為一名笑星,成了春晚的常客,從1991年至去年,蔡明已登上春晚28次,是大家口中的春晚“釘子户”。
今年春晚舞台上,沒有出現蔡明的身影,對蔡明而言這不代表她作為喜劇演員的終點,而是另一個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