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吳苡婷
前些天看了崔永元在美國進行數月走訪調查而成的紀錄片。在這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紀錄片中,崔永元一行人通過人物訪談、實地調查等方式,以自己的立場為基礎,記錄了美國轉基因食品的現狀和人們對轉基因食品的觀點。
可是,作為從業12年的科技記者,加上社會學系三年研究生的學科學習經歷,春秋君看了以後,忍不住想吐槽下。春秋君只在電視上見過小崔,對小崔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也是十分佩服,但是,但是,看了第一個採訪,春秋君就頭暈了。。。。
農藥和轉基因有什麼必然聯繫?
在片子一開始,就請出一位名叫南茜・斯萬森的大學教授,展示了所謂“草甘膦使用量和疾病高相關性”的關係圖。在圖中,南茜・斯萬森聲稱草甘膦使用量和一些疾病呈現顯著的正相關,其相關係數可達0.96以上。片中以此暗示了草甘膦是導致這些疾病的元兇。
一看到這個採訪,春秋君就頭暈了。。。。。
農藥問題的安全性一直存在,撒農藥對任何作物都會有影響,我們現在去市場上買青菜都愛買那種被蟲咬的,就是怕沾農藥,影響身體健康。用它來駁斥轉基因,不免有點小兒科。。。。。
春秋君對於生物醫學還是比較瞭解的,對於轉基因問題,春秋君也是有所懷疑的,可是,可是,懷疑的重點絕對不是在農藥方面。。。。而是植物轉基因完成後,也就是替換了抗病、抗蟲基因後,整個植物性狀是不是會發生改變,也就是會不會牽一髮而動全身,造成不良的後果。
對於這個問題,春秋君也請教了一些專家,他們認為這個問題需要一定時間的科學實驗來驗證,通過實驗的才能上市,這是監管層面的問題。
好吧,查了點資料,果然問題被扒出來了。。。。
有讀者表示:
好在搜索引擎發達,我 google 了 Nancy Swanson,所以可以把有關她的身份背景介紹貼在這裏:
Dr Nancy Swanson graduated from Western Washington University with a B.S. degree in physics and math in 1986. She received her Ph.D. in physics from 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She then worked as a staff scientist for the United States Navy. Upon returning to Washington, Nancy taught physics at WWU. She holds five U.S. patents. She is the author of over 30 scientific publications and two books on women in science. She is currently retired and grows flowers.
原來,Nancy Swanson 女士從來沒有和生物學或轉基因發生過任何學科關聯。她在西華盛頓大學畢業時的專業是物理和數學,博士是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物理學科,在西華盛頓大學退休前教的也是物理,連出版的專著也和生物學無關,而是有關“科學界的女性”。可以説這段背景介紹中,唯一和生物有點關聯的是最後一句話:“她目前退休了,在家養花。”
那麼,背景介紹中提到的五項專利呢?拜搜索引擎所賜,我們也能輕鬆查到南希女士的專利。她確實有五項專利,但嚴格説來其中三項是與 B.D. Billard 共有。從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這五項專利大部分和她的物理研究有關,而和生物、轉基因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也就是説她“在美國擁有五個專利”,是毫無意義、充滿誤導的可信度介紹。
事實上,科學領域隔行如隔山,用外行的話語去質疑轉基因真的不具備説服力。這就如同打鐵的説紡紗的不會織布一樣,要找質疑的對象也應該找生物學界從事相關研究的科學家。。。。。。
而且轉基因作物的誕生就是為了少用農藥啊。。。。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可以降低大面積機械化噴灑廣譜除草劑的噴灑。而對於抗蟲轉基因作物來説,則減少了農藥帶來的物質成本和潛在的環境成本。
2、隨機調查有沒有説服力
不好意思,春秋君的研究生專業是社會學,專門學過社會調查這門課,也使用過社會調查做過一些相關課題。因此,可以肯定地是,社會調查和採訪是兩碼事。
社會調查分為定性調查和定量調查,往往一個大型的問題調查,需要定性調查和定量調查相結合。定量是從寬泛的宏觀層面看問題,一般會大規模使用問卷。定性是能夠看到問題的實質。定性是要進行一對一的,和採訪有些類似,但是更加聚焦於一個方面,一般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挖出背後的根源。社會調查有個尺度,那就是價值中立,不預設任何判斷,客觀地去看待問題。
其實一開始實際上,美國大使館安排接受他採訪的馬廷娜•麥格勞林教授已經説得很清楚了:科學家中 Vast majority(絕大多數)都認為轉基因產品如果不是比普通產品更安全,也至少是一樣安全。馬廷娜在提到爭議時,用了 Very few 這個數量級。在英文中,few 就已經是非常少了,very few 的數量級可想而知。而且馬廷娜説,就算這些 very few 的人提出的證據,也沒有被科學界所接受。
道理説得很明白了,但是,但是小崔後面的採訪路線,就是追着反對轉基因一條線進行的,根本沒有想過,是否聽聽贊成轉基因的科學家的看法。這絕對違背了價值中立的社會調查尺度。
他的調查也就是記者的隨機採訪,那些逛有機超市的人,本來就比較在意所謂的“純天然”等因素,在這堆同質性較高的人羣裏提問,是無法得到具有普遍代表意義的答案的。小崔,你為什麼不去問問,普通超市的市民?甚至是經常採購轉基因食品的市民呢?
片中除了採訪普通消費者外,也採訪了不少從事農產品生產的農户,詢問了他們對於轉基因作物的看法。其中有的人表示了支持,而另一些人則表示了反對。這其實涉及了定性問題的採訪,但是,但是,小崔,你為什麼不深入地問下去呢??
種植和不種植,和轉基因安全性沒有任何關係,和道德感也沒有任何關係,背後是經濟利益的驅動。。。。。
為什麼同是種植者,而對於轉基因作物種植的態度差別如此之大呢?仔細看一下二者間的差異就能發現問題所在。支持轉基因的農户,其家庭農場的面積廣大,可以達到數百甚至上千英畝。那麼此時除草和除蟲的壓力就變得非常大。如果採用傳統的除草和殺蟲方式,那麼需要耗費的人工和精力是不可想象的。這就是為什麼大型農場的農場主歡迎轉基因作物的原因。因為減少的人工費用可以大為降低作物的生產成本,減少殺蟲劑的使用對環境也不無裨益。
而支持非轉基因作物的種植者,則多以家庭庭院種植或小面積種植户為主。較小的耕種面積使得人們有能力來通過人工或有機方式進行生產。而生產出的作物,則由於其自身較高的售價,使得種植者獲得更高的利潤。
小崔,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為何在眾多反對聲中,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仍以每年超過10%的速度在增長?
事實證明,預設性的假設,最後帶來的必然是預設性的結論,這也是為什麼小崔的紀錄片得不到國內生物醫學領域科學家、科技工作者認同的根本原因。
春秋君在想,假設小崔破除心中的偏見,聽聽反對者和贊成者的兩種聲音,找到轉基因作物問題的癥結,會不會是不一樣的結果。就算是雙方打架,也不能只聽一方的片面之詞,立刻去指責另一方吧。。。。。。
不過我們還是應該感激有公益心、勇敢的崔永元,他讓我們更加正視轉基因問題,也促成國家加強轉基因領域的各種監管,讓我們的生活更有安全感。(本文寫於2016年)
科壇春秋(2015上海十大科普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