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連續幾年的爆發式成長,熒屏上都市女性題材的崛起勢不可擋。而以性別視角來觀察,會發現此消彼長之間,都市劇中的男性題材整體低迷,數量鳳毛麟角還總是動輒得咎成為網友口誅筆伐的對象。
今年播出的都市劇中,講述四個青年人“披荊斬棘”的《東八區的先生們》評分2.1,三個中年男人“自我救贖”的《林深見鹿》評分4.3,兩位大叔“人生反轉”的《張衞國的夏天》評分6.4,這些劇不是風評不佳,就是引發話題爭議。
分析幾部作品,會發現一個共同特點:都帶有濃厚的“個人色彩”。張翰一個人就出任了《東八區的先生們》的男主角、編劇、製作人和出品人。《張衞國的夏天》中的張衞國是黃磊對自己一系列“小”字頭都市劇中角色類型的再一次提煉創作。《林深見鹿》與靳東2020年另一部低分的都市男性羣像劇《如果歲月可回頭》有着異曲同工的故事結構。
這些男性都市劇,更多體現出幾位主演對固有類型角色的新嘗試,以他們為核心打造出的劇本,被賦予了演員本人的專有氣質,而演員的話題屬性又會通過作品進一步放大。比如張翰對都市情感、職場生活的“霸總”式想象,黃磊對生活中小人物的“包漿”式演繹,靳東對雅痞“老男孩”角色類型的固守。
從播出效果看,始終徘徊在舒適圈的“張翰劇”“黃磊劇”“靳東劇”,最後大都拍成了槽點滿滿的“自嗨”劇。《東八區的先生們》引發眾怒,幾個“辣眼睛”的冒犯女性鏡頭只是導火索,根本原因在於創作者的油膩而不自知,以及脱離現實、臆想式的自我感動。《張衞國的夏天》看似平民氣質,可劇情都是取巧式的故事創作,難以感受到市井小人物真切的生存狀態和情感關係。《林深見鹿》三位男主的“友情線”過於空洞,人物故事也有些矯情。
都市劇表現的是觀眾最為熟悉的當代都市生活,而現實題材創作最重要的就是故事的當下性,與生活的緊密連接。這幾年都市女性題材能夠一枝獨秀,是因為“她題材”準確把脈社會和市場的變化,作品本身能夠承接時代議題。
2016年播出的《歡樂頌》成功塑造了一批當代都市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劇中不同階層、不同標籤角色之間的衝突同樣具有典型性,作品表達的女性互助打破困境的力量,帶動性別敍事成為熒屏創作的“風口”。2020年播出的《三十而已》雖然在羣像結構上乏善可陳,但作品以女性視角設置話題,表現了女性在家庭、情感、事業中,逐步認識自我主體性的過程,切中社會情緒,也成為“熱搜體”話題劇的集大成者。今年暑期播出的女性羣像劇《二十不惑2》對25+的生活透徹解析,引發年輕觀眾共鳴成為熒屏黑馬,作品8.1的評分遠超前作的6.3,成功打破國產劇的“續集魔咒”。
雖然熒屏女性題材創作同質化問題日趨嚴重,但依舊有佳作不時湧現,這一品類的創作邊界也在不斷拓寬。反觀男性題材,對都市劇中該書寫怎樣的男人戲還沒找準自己的表達,只能繼續在霸總情節、偽中年危機中打轉,而劇中人物的酸甜苦辣,不但女性觀眾無法代入,男性觀眾也難有共鳴。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哪種題材創作都應該充分尊重創作規律,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避免“演員中心制”或主演話語權過大的情況。比如《東八區的先生們》,如果每個製作環節都由專業的編劇、導演、剪輯、製片各盡其責,就會極大地平衡掉這部作品的含“翰”量。實際上,如果劇組裏或製片方的任何一個環節能有專業人士給出提醒和建議,也不會拍出這樣一部觀念陳舊、思想陳腐的“現象級”都市男性羣像劇。
來源:北京日報客户端 | 記者 邱偉
流程編輯:U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