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國產片包攬票房前5,《李煥英》們的爆款密碼是?

由 都超英 發佈於 娛樂

1905電影網專稿 剛剛過去的這個週末,中國電影又迎來了一波新紀錄的誕生。

隨着《唐人街探案3》累計票房突破42.6億,該片超越《復仇者聯盟4》,躋身中國影史票房榜第五位。至此,中國電影票房榜前五名已成功被國產影片包攬。

同時,還有紀錄正在被不斷改寫:2021年春節檔大爆款《你好,李煥英》,在上映第16天力壓2019年春節檔黑馬《流浪地球》,來到影史第三位。該片累計觀影人次也在同一天正式突破1億大關,成為繼《戰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後又一部達成這一成就的作品。

《流浪地球》祝賀《你好,李煥英》的微博下,觀眾真情實感的討論,似乎在又印證着中國電影市場中一個愈漸顯著的有趣現象——真正的“爆款”出圈,絕不僅僅與一時的票房數字掛鈎。高票房説明了一部電影所觸及的國民度,而支撐起這份國民度的,是讓每位觀眾在電影中找到自己的那份情緒。

它是多年以後依然清晰記得吳京單手舉起國旗的畫面,是總會因為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而燃起來的心緒,是中國人拯救世界也不忘帶着家走的浪漫,如今也可以是聽見“我寶”就哭濕口罩的動情。

眼下,幾部有着情感共性的大爆作品終於在影史票房榜“頂峯相見”,這也更激起了我們的好奇:“國民情緒”是否已經成為爆款電影的成功密碼?這種元素會不會在未來電影的創作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國電影市場中特有的“賣點”嗎?

為了找到“李煥英”們出圈的答案,我們邀請影評人沙丹,媒體人北風、阿輝及資深電影宣發從業者小羅展開了一場討論。

1905電影網:怎麼看待《你好,李煥英》在今年春節檔爆發?在您看來它算是一部“國民情緒”電影嗎?

沙丹:情節劇嘛!前面笑後面哭,這樣的電影好像已經成為咱們當下電影市場中的“大殺器”。除了“李煥英”之外,包括《送你一朵小紅花》也是這樣的模式,讓觀眾笑一笑、哭一哭。

情緒波動性比較強的電影,實際上對於整個受眾羣體都是通達的,從年輕一代一直到爸爸媽媽這一代,(情緒的調動)都特別準確和正確。閤家歡的春節檔,觀眾需要這樣釋放情緒,由於今年春節期間也沒有其他更多的娛樂方式,電影《你好,李煥英》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或者説替代了春晚的某些功能,對於國民情緒(釋放)發揮了必要的作用,它可能在過年的時候説出了你的一些心裏話,比方説跟媽媽説一聲“媽媽辛苦了”,回家看一看,這其實跟《你好,李煥英》的成功都是有直接關係的。

北風:《你好,李煥英》的這次春節檔爆發,是“天時地利人和”各種有利因素疊加之下的產物。個人認為它算的上是“國民情緒”電影,且這種“國民情緒”可遇不可求,直接拉昇了影片原有票房上限。

阿輝:今年春節檔幾部關注度最高的電影裏,《你好,李煥英》的喜劇標籤是最顯著的,因為它有賈玲、張小斐這樣深入人心的喜劇演員,而且比系列片《唐人街探案3》更有新鮮感。喜劇是春節檔標配,這部影片喜劇效果十足,落點感人,算是“國民情緒”電影,因為非常準確地切入了春節期間社交場合的主要話題:家庭,在春節檔這種以家庭為主要單位的社交密集時刻,它很容易成為人們討論的話題。

小羅:《李煥英》是真正的情緒電影,我覺得它已經超脱了電影的這個範疇。實話實説,賈玲她拍的雖然是電影,可是她的手法有多好,或者説真正能達到它的分數嗎,並不是,它就是一個及格的喜劇電影,但因為這是她本人的真實經歷,放在春節檔,大家其實都需要這樣一個情緒的釋放。

今年的過年其實更特別一點,就是大家都要原地過年。我沒有辦法吃到家裏面的飯,沒有辦法真正去經營我的親情。在沒有那麼多選擇之後,看電影變成了一個不用付出非常多的錢,就能得到的一種娛樂。所以説當娛樂和一個正向的情感點掛鈎的時候,它就是會被無限放大。當時我們也有關注《你好,李煥英》,沒有想到它在春節的力量有這麼大。

1905電影網:縱觀目前的影史票房榜,排名靠前的作品是否都存在類似的“情緒”共性?

沙丹:大概都是有這樣的共性。不管是像《戰狼2》還是《流量地球》,實際上都是從個體到集體的情緒,它們和中國在國際當中的地位提升,大家愛國主義情緒的振奮,還有我們的價值觀念都有直接關係。

比如説像《刺殺小説家》,作品拍得不錯,有比較深沉、可以咀嚼的地方,甚至它的導演思維、藝術思維甚至創作過程肯定都比《你好,李煥英》不知道複雜多少。但恰恰就是因為似乎看起來只是在工業角度來説有很大的提升,但跟國民情緒似乎沒有太多的關係,在我們現有的觀眾的角度來説,它可能就不是那麼的匹配。

觀眾為什麼喜歡(《李煥英》)?因為看的電影還比較少,對於什麼是好電影的評價維度過於單一,認為我哭、我笑就是好電影,實際上並不是這樣。電影最重要在於電影的藝術思維、技法和視聽語言。我個人認為《你好,李煥英》其實是一部特別一般的作品,但是恰恰這個作品擊中了普羅大眾的情緒,也恰恰成為了它成功的經驗。

北風:個人認為存在這種共性。《戰狼2》上映時期,電影中“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主題思想,其實就是就是替當時的絕大多數中國人喊出了內心的聲音;《流浪地球》上映的時候,許多人喊出了國產科幻電影元年的稱號,科幻電影是工業化水準的體現,所以國人心中那種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再加上以往科幻大片都是西方國家來拯救地球,這部電影則是中國國人拯救地球,更加劇了這種情緒的共鳴與傳播。《哪吒之魔童降世》這個“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台詞,擊中了人們內心某些脆弱的地方。可能現代社會大家需要哪吒這樣一個熱血的人物,來替大家代言。

阿輝:一部電影最強勢的宣傳來自於普通觀眾的口口相傳,要讓這麼多人都共鳴,影片探討的話題就應該是國民情緒的,比如《你好,李煥英》聊的是親子關係,《戰狼2》激發了人們的愛國情懷,《流浪地球》號稱第一部國產科幻片,也是觸動了人們的愛國情懷。可以看到,人們的愛國情懷是最常被觸發的國民情緒。

《刺殺小説家》春節檔票房啞火,並非因為類型片有“天花板”,而是觀眾缺乏對它的理解動力。這並不是一部難懂的電影,敍事直給,線索清晰,然而春節檔是屬於情緒型觀眾的檔期,大部分觀眾進入影院,只想被影片的某一些地方觸動一下,逗樂,或是感動,不太願意跟着導演一起走,所以這部影片評論兩極,在票房上,這部電影缺乏《唐人街探案3》和《你好,李煥英》的先天優勢。

1905電影網:“國民情緒”會不會在某種意義上在未來成為爆款電影的“必備元素”?這種“賣點”是不是中國的電影市場獨有的? 

沙丹:想成為爆款的話,國民情緒應該是最佳元素其中之一,它也許不一定是完完全全的必備元素,舉個例子,比如説一個電影可能拿了金棕櫚、奧斯卡也未必能挑動國民情緒。

(國民情緒)當然不是中國電影市場獨有的“賣點”,在全世界這種方式都非常重要。(與民族、國家有關的)國民情緒一直都是非常重要、屢試不爽的“賣點”,但是它要建立在類型化、工業化的基礎上。這樣形成的優秀電影產品,既有電影形態,同時又有商業屬性。首先要有意識的調動大家的情緒,同時又一定是好看的、過關的產品,就像《戰狼2》就是這樣的作品。

北風:個人認為未來超級爆款電影一定是“優質口碑 國民情緒”的有機結合。口碑決定了票房基準線,情緒決定了票房天際線。個人認為這種“賣點”是目前中國電影市場獨有的,敏感、抱團、喜歡熱鬧等,這些中國人性格的底色,決定了電影裏的某些情緒能夠被公眾識別到,產生共鳴之後再進行更大範圍內的傳播。

阿輝:我認為“國民情緒”是爆款電影的充分但不必要條件,比如《捉妖記》大賣就並不算是觸發了“國民情緒”,完全靠影片本身説話。這種“賣點”也並不是中國市場獨有的,韓國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比如前些年的《鳴梁海戰》,韓國觀眾愛國情緒也是十分高漲的。

小羅:我覺得“情緒”在當下電影營銷層面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不是説電影裏面必須要加入多少,只是從營銷的角度,它會放大這些情緒。其實過去很多電影都有類似的特質,所謂的情緒電影之前其實是口碑電影,所謂的“口碑”就是你要有一個特別重要的點被觀眾們發覺,比如説非常好笑、非常好哭,這種情緒是與我有關的,並且一定要與我有關。這樣的話作為觀眾會更投入,才更願意去分享。

營銷去放大情緒的時候,票房可能會因為收到帶動有更好的發展。我不覺得它是必需品,但是很重要。對電影有了解認知,從而產生興趣,這就是你想去看電影的一個過程。怎樣讓你產生興趣?一定是那種最能擊中人心的點,也就是所謂“與我有關”。我覺得爆款不就是這樣,它的情緒都更加大眾化和簡單,比如愛國、愛情、喜劇,這個是我覺得是最直接的幾個點,因為《你好,李煥英》,我覺得現在親情也算是一種。

結語

早在《你好,李煥英》春節檔爆發之前,包括陳思誠、路陽等導演也曾多次提到過對電影工業化的追求,以及單一類型化影片在市場中可能面對的天花板。誠然,賈玲的這次真誠創作,或許會讓一部分人重新思考如何在創作中更準確的抓住“國民情緒”。

但觀眾需要被打動,行業對類型化作品、工業化發展的需求與追求也不會停止。例如《唐人街探案3》在製作及亞洲整合型區域創作上的實踐,《刺殺小説家》民族化特效工業的進步,都讓我們看到中國電影在各個層面無限的探索空間。

任何初生事物都會在起步階段面對“天花板”,而從《戰狼2》到《流浪地球》,再到《哪吒》和《你好,李煥英》……顯然,當下的中國電影正在不斷打破“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