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懂懂筆記(ID:dongdong_note),作者:神樂,編輯:秦言 ,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如果説,有這樣一份直播工作,每天只需坐在鏡頭前陪用户看電影、聊聊天,即可實現圈粉、帶貨,輕輕鬆鬆月入上萬,你是否會相信?
事實上,這一類“電影主播”的確真實存在。但是看着電影就能帶貨……卻不好説了。
經常看直播的網友或許不難發現,近期一些直播間裏面,畫面的上半部分輪播着電影,而畫面的右下方則出現一名主播,陪觀眾嘮嘮嗑,實時解答觀影過程中的疑問。
至於畫面的左側,則頻繁跳動着一些商品畫面,不停地提醒着觀影的網友,帶貨才是這個直播間的主要目的。或許是有電影的加持,類似觀影直播間的點贊量動輒幾萬,互動也很可觀,似乎跑贏了不少“腰部”的電商類主播。
但是,在當下的互聯網世界,陪網友看電影的“主播”真能賺到錢嗎?相比起其他主播喊得口乾舌燥都賣不掉一件商品的電商直播間,這種觀影直播方式是否存在雷區?主播是否真能賺到錢?
「01」 電影加持下的“温水煮青蛙”?在主流的招聘平台上搜索“電影主播”、“陪看電影”等關鍵詞,很輕鬆便能找到相關的崗位招聘信息。部分觀影主播的崗位要求顯示,求職者只需開朗、健談即可應聘崗位。
工作內容也十分簡單:每天只需坐在鏡頭前8小時,陪進入直播間的網友觀看輪播電影,並解答疑問,適時推介指定商品即可。即便毫無直播經驗,對方也可提供培訓。
而待遇更是相當誘人。無責任底薪4000元起,收益主要有打賞分成、商品銷售分成與平台任務獎勵,企業將保證觀影主播的月收入,在1萬元以上,承諾認真直播的收入上不封頂。
“工作比電商主播輕鬆,絕對正規經紀公司,入職即買‘五險一金’的。”一家廣州企業的招聘者私下透露,目前,類似的觀影直播間正快速興起,需求很大,不少對電商直播“大失所望”的企業也開始嘗試在觀影直播間帶貨。
的確,儘管最近幾年電商直播行業亂象頻生,但用户看直播下單的需求也越來越大。8月10日,網經社的一份報告預測:2022年,國內直播電商交易規模可達34879億元,同比增長近48% 。
只是,拼創意、拼技巧的電商直播,固然都面臨着引流難、帶貨難的問題,背後企業有什麼“底氣”能保證“毫無直播經驗”的電影主播月入過萬、上不封頂?
“論網友的直播觀看時長,電商主播絕對拼不過觀影直播間的,這個你放心。”招聘人員表示,電商直播從頭到尾在推銷商品,主播“雞血”般“買買買”口號,貫穿了全程,內容同質化嚴重,讓很多網友一點開就立馬划走。
但觀影直播間則有電影這個 BUFF加持。網友一旦點開直播,只要電影好看,往往在直播間一待就是一個多小時,即一部主流大電影的時長,而健談的主播,則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因此,直播間長時間留住網友並不難。
“一個多鐘頭時間,看電影的網友很難忽略畫面帶貨的廣告、商品的宣傳,主播只需解答網友疑問,至於如何推廣內容吸睛,是美工需要考慮的問題了。”對方坦言,電影的加持,讓直播間有足夠的時間“温水煮青蛙”。
根據該機構的統計,目前旗下的觀影直播間,單場商品平均點擊率約13%,平均成交額約 4000 元,直播整體效果顯然已經超過了不少“腰部”電商主播,“關鍵是咱的投入很低呀,什麼樣的推廣也不用買,利潤主播和公司二八開。”
只要廣告足夠扎眼,商品輪播的頻次足夠高,網友下單幾率也會相應提高。相比傳統的電商直播間,觀影直播在電影加持下,的確具備強大的引流、留存、成交轉化優勢。
唯一令人不解的是,號稱“低投入、高轉化”的觀影直播間內,大量播放的電影難道不涉及侵權問題嗎?
「02」 觀影直播並非個人“生意”在部分直播間輪播的電影畫面上,赫然標着“版權合規”、“已獲授權”等字樣,顯得十分刺眼。更加刺眼的,是部分電影主播打着“收徒”的名義,賣起了“賺錢工具” 。
暱稱為“佳琳”的電影主播透露,目前平台上的觀影主播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和她一樣的個人主播,但更多的是簽約MCN或機構“批量”孵化的賬號。至於“收徒”賣“工具”的,絕大部分都是個人電影主播。
“版權問題,我一開始也考慮過,畢竟賺的錢不算太多,別讓人給告了。”佳琳坦言,在正式開播之前,她也曾是其他主播的“學徒”——花了近200元,買到了一份觀影直播的資料。
培訓資料用了很大篇幅,教導主播如何規避侵權風險。一般而言,播放老電影尤其是香港上世紀 70 年代末、80年代初的老電影,會比較安全。因為,電影的版權保護期通常都只有 50 年。
但在實際的直播過程中,她發現個人觀影主播只要不碰“愛優騰”等國內行業巨頭出品的電影,侵權風險都會較低。因此,她的賬號除了放映早期香港電影以外,還有國外冷門影片。
“沒有簽約機構,自己找商業合作很難,所以我主要是領平台推廣任務。”佳琳表示,平台上帶貨的觀影主播,基本上都簽約、隸屬於MCN,其輪播片源,也要比個人主播更新,更吸引觀眾。
那麼,隸屬於機構的觀影主播,放映較新、較熱門的新電影,難道不存在侵權問題嗎?赫然標着“版權合規、已獲授權”字樣的觀影主播們,純粹只是唬人的噱頭嗎?還真不是。
有行業人士透露,此前電影解説、電影“二創”類短視頻也曾因侵權問題,鬧得沸沸揚揚。之後,有一部分平台為了支持電影解説創作者,購入了部分電影、電視劇的版權。
如果觀影直播的賬號得到平台授權,放映的電影又是平台版權清單之內的,可以説合法合規,不涉及任何侵權風險。但光是得到平台電影版權授權這一條,也已經很難實現。
“要獲得平台授權,主播需要簽約MCN機構,賬號粉絲量也得百萬以上。”該人士坦言,即便賬號達到以上的要求,最終能否獲得授權,還得由平台審核,門檻相當高。
這也解釋了,為何大量放映較新、熱門電影的觀影直播賬號都隸屬於機構。個人電影主播只能反覆在侵權邊緣上,反覆橫跳,或者放映“老掉牙”的港片,“一不小心侵權,賺得遠不及賠得多。”
隨着國內影視行業版權意識提高,糾紛維權案例也不絕於耳,的確為個人電影主播以及“學徒”們深深地捏把汗,真是一個敢教一個敢學。但話説回來,看似沒有“技術含量”的觀影直播模式,MCN機構到底圖啥?
「03」 鐵打的賬號,流水的主播從去年開始,部分直播行業頂流、頭部網紅陸續“消失”留下了巨大的流量有待瓜分。然而,當“二線”主播 、“腰部”網紅紛紛發力,試圖瓜分流量,坊間不斷猜測誰是行業“新王”時,部分MCN機構似乎有了新的規劃。
“現在,從零到一孵化網紅,投入太大了,而且網紅‘保質期’也相當短,稍微不謹慎,有可能在瞬間翻車,前期付出的成本收不回,公司也都虧怕了。”杭州某MCN的運營負責人馬欣表示,許多機構都在“網紅IP”化。
究其原因,是與網紅賬號強綁定的真人 IP 太不可控,失言翻車,“保鮮期”有限,走紅之後膨脹、難以管理,已然成為MCN機構在孵化一名網紅新星之前,都需要深思熟慮的事。
為了強化管理,避免網紅翻車之後,給背後簽約MCN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有MCN開始試水虛擬主播以及虛擬網紅,但就目前而言,虛擬人物運營成本高,帶貨時也缺點意思。
因此,包括馬欣所在的機構在內,不少MCN開始以運營IP賬號,取代培養網紅新人。直播觀影賬號恰恰是部分 MCN 試水賬號運營的方式之一,對於主播的依賴度,也並不高。
“觀影賬號靠電影內容引流,主播只是個‘服務員’而已,換誰上都行。”她説,直播觀影賬號可以稱得上“鐵打的賬號,流水的主播”。至於直播的賬號往往也由MCN孵化,粉絲、流量,均牢牢掌握在機構的手裏。
而且,相比於真人 IP 強綁定的直播賬號,這類觀影賬號不會因為主播“過氣”導致流量下滑,只要得到平台合規的影視授權,及時放映新的、熱門的影視劇,即可保證流量、粉絲量不減。
在解決了網紅翻車、“保質期”短的問題後,MCN只需將大量精力,投入在商品銷售、廣告宣傳等商務合作上即可。沒有人的因素,類似觀影賬號自然也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複製,矩陣化運營。
“雖然變現能力不如頭部網紅直播,但是賬號多呀,而且運營模式較穩定,風險也比較小,而且除了最基本的帶貨,還能打廣告,也是賺錢的新路子。”而在馬欣看來,孵化觀影賬號算是MCN機構最為“躺賺”的運營模式。
【結束語】艾媒諮詢數據顯示,中國消費者偏好的前三大娛樂方式,看電影排名第一,佔比高達38.3%。受疫情影響,不少消費者觀影娛樂的需求,也轉移到了線上,也使得直播觀影賬號快速引流、帶貨變現成為可能。
但不管是剛剛興起的觀影賬號,還是MCN們“摸着石頭過河”的虛擬主播,背後都是機構極力“去網紅IP化”的體現,一旦機構掌握了新的“流量密碼”,誰做直播,是不是真人做直播,又有什麼關係呢?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