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溢曬出的兩張照片中,一張小魚兒還是個小baby,一張是現在已經3歲的小魚兒。
看到這組照片還是很感慨的,養兒方知父母恩,三年時光,沙溢看着小魚兒從一個小不點慢慢長大,終有一天會離開父母的懷抱尋找自己的世界,也許,能夠這樣子乖順的躺在自己懷裏的時光並不多。
時光,可不可以慢一點,因為幸福的日子總是顯得那麼的快。
話説,小魚兒看着確實很憨厚老實啊,可愛得讓我好想親親抱抱,我微信裏還存着好多你的表情包呢!
汪涵與楊樂樂的兒子小沐沐,2014年11月19日出生,才兩歲多。在最新一期的《火星情報局》節目中,汪涵自曝兩歲多的小沐沐已經會背很多唐詩了,這個真的厲害了。
因為小沐沐非常喜歡看奧特曼打怪獸,於是汪涵就想了這樣的辦法讓小沐沐背唐詩。汪涵告訴小沐沐,怪獸最怕的是咒語,而咒語就是唐詩。於是小沐沐就追着爸爸讓他教唐詩。
哈哈,真的是個好辦法,才兩歲多就能背很多唐詩,看來小沐沐長大之後會跟爸爸一樣是個文化人。
都説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教育出一個好孩子更是難上加難。為了讓兒子背唐詩,汪涵巧妙地利用了兒子喜歡奧特曼的特點順勢讓兒子愛上背唐詩,真的是一位非常聰明的爸爸,值得父母們學習。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錦生錦世”:首先孩子得先會説話,我鄰居家孩子兩歲半了剛會説簡單的兩三個字複雜的還説不了呢
網友“U73386474”:我三歲前啥也不會,最後上了北大,去美國深造,人還是應該目光放長遠些。
(2017-08-19)
新浪娛樂訊 北京時間10月5日消息,據香港媒體報道,苗僑偉(三哥)、陳豪、黃翠如和麥明詩等人昨天中秋佳節仍為《使徒行者2》宣傳,到商場與市民共度佳節,無線同時公佈劇集在內地已突破十億次點擊率,上週本地也錄得150多萬人次的收看率。中秋是人月兩團圓的佳節,可是翠如與男友蕭正楠卻要分隔兩地,她更自爆已有兩個月沒見男友,於是這個中秋就約了唐詩詠一齊慶祝。
劇中周旋於袁偉豪和周柏豪之間的黃翠如,被取笑成“吃蠔”專家,她表示自己也有上網追看劇集,對成績感到滿意,最難得是有三哥、陳豪等演技精湛的人蔘與,是整個團隊的功勞。問到中秋是否和男友蕭正楠度過?黃翠如説:“他在加拿大工作,近期我們都各自出外工作,都有兩個月沒見,但我會拿他的月餅券派給大家。”至於會不會到男友家過節,她説:“不會了,因為約了唐詩詠來我家,之後再一起出去玩。(去蘭桂坊?)太老了,我們這些上年紀的女人,都是逛街或者看電影。”
提到蕭正楠好友曹永廉剛在發生槍擊案的拉斯韋加斯登台,黃翠如慨嘆世界各地都變得危險,已經不是遙遠的事,希望大家出外都要注意安全。黃翠如上傳了13年前與其他主播的大合照,她説:“都很感觸,現在看到各人有不同的方向,有的結婚生仔,有人已經轉行,人生就是這樣有意思。”(苗菲)
(2017-10-05)
今天放學我對朋友説:“我想去你家玩”朋友答:“沒門”,我不開心的走了,還邊説:“他家也太窮了,以前都是騙人的,還説自己是富二代,現在的騙子真多”
唐詩三百首主要就講了這幾件事情:宮裏好寂寞,打仗好辛苦,朋友來了,朋友拜拜~
熊孩子很喜歡亂寫亂畫,時常會一邊畫一邊解釋説他畫的是什麼,有次我拿出他幾年前畫的畫問他:你解釋下,這畫的是什麼?他歪着頭看了半天説:你為什麼不早點拿出來,這麼長時間了我早都忘了...
帶小外甥遛公園正巧碰到一對接吻的情侶,我怕小外甥追問,就故意説:快看,那風箏多好看啊!誰料熊孩子瞥了我一眼説:不就親嘴嗎,我的技術可比他們好多了,小花就喜歡把我把舌頭伸她嘴裏...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STANSEN斯坦森木吉他製造”:有本事你也來一首。中國歷史文化上上最璀璨的明珠也拿來調侃
(2017-10-06)
“淚濕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這首《後宮詞》,把後宮女子的閨怨之情描寫得淋漓盡致。然而,當家長們發現這首詩出現在供學前兒童誦讀的詩集中,會作何感想呢?
近年來,童書市場持續火爆。然而,童書出版行業良莠不齊的現象,以及各種擾亂童書市場正常秩序的行為,也引起社會各界的擔憂。
兒童版《唐詩三百首》現閨怨詩情詩
近日,家住北京石景山區的劉先生告訴記者。近來,他為不到兩歲的孩子在網上選購了幾本兒童版的國學書籍。為了保證圖書的質量,他還特意選擇的都是從正規圖書網站購買的自營正版書籍。
然而,在為孩子朗讀時卻發現,其中一本兒童版的《唐詩三百首》竟然收錄了白居易的《後宮詞》、劉禹錫的《春詞》、岑參的《春夢》、王昌齡的《閨怨》等數十首纏綿悱惻的閨怨詩或是情詩。
“這些詩雖然都是名家作品,有些也都寫得極具文學價值,但看到這些詩出現在一本為兒童選編的《唐詩三百首》中,還是覺得哪裏感覺怪怪的。對小朋友來説,這些詩是不是有些‘兒童不宜’呢?”仔細閲讀這本詩集後,劉先生髮出這樣的質疑。
收錄了閨怨詩、情詩的兒童版《唐詩三百首》
類似這種現象,讓張菱兒也感受頗深,她是天天出版社兒童文學中心副主任,同時也是一位兒童文學作家。天天出版社則是國內一家以出版少兒圖書讀物為主的專業出版社。
“前兩天,我用微信和外地的親戚視頻聊天,她家3歲的小朋友跑過來,給我揹他在幼兒園新學的一首古詩,竟然是王建的《新嫁娘詞》:‘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對此,張菱兒感到既驚訝又疑惑,小朋友説話奶聲奶氣,吐字都還不清晰。
讓張菱兒不解的是,幼兒園老師為什麼會從浩瀚的詩海中選中了這麼一首既沒有想象力,又説不上語言優美,而且離現代孩子生活很遠的古詩,教這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讀?讓她感慨現在的童書市場確實“有點亂”。
童書不僅等於有趣和好玩
縱觀時下市場上很多廣受追捧的兒童文學作品,有趣加好玩成為共同的特點。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這類作品會成為出版社爭相出版的對象。
“我認為,現在往往容易被市場所忽略的是童書的教育功能,這也是更加值得我們今天的作家和出版人所深入關注和反思的問題。”張菱兒表示。
為兒童做書,應該秉持怎樣的原則?張菱兒拿葉嘉瑩先生主編的《給孩子們的詩園•古詩卷》舉例。
“很受老師、孩子和家長都很喜歡和認可這本古詩選集。這本書所選古詩101首,多是篇幅短小的絕句和律詩。這些古詩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還注意兼顧到了孩子的審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張菱兒表示,因為有些經典的、膾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儘管意境優美、語言別緻、內涵豐富,但並不是全都適合孩子讀,所以葉嘉瑩先生在編選的時候,就有所選擇和側重。那些想象力豐富、詩意清淺有趣、語言活潑明快,與孩子生活比較近或者息息相關,主題積極向上的詩詞成為首選。
童書創作要注重文學性和思想性
童書除了要考慮兒童的審美能力和理解能力,也需要文學性和思想性的提升。張菱兒表示,因為既從事童書編輯工作,也在從事兒童文學創作,所以對近年來中國原創童書的變化感受更加真切,也多了一些感慨。
就童書的文學性而言,張菱兒用原創童書中的風景描寫來解釋。她引用了曹文軒為去年出版的《野芒坡》作序時,發出的一段感慨:“風景在兒童文學中的消失,原因可能比較複雜,但其中一個原因是一定的,這就是風景描寫需要作者有較好的文字功夫,而具有這樣文字功夫的作者則愈來愈少了。也許我們會説,現在的讀者早已失去閲讀的耐心,所以風景消失了。”
“實際上我們在曹文軒先生的《火印》《穿堂風》《野芒坡》《我的草原動物朋友》《將軍衚衕》等許多作品中,已經遇見了很多優美的風景描寫。”張菱兒認為,這也從一個側面説明,原創童書的文學性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和昇華。
談到童書創作的思想性,張菱兒舉了知名兒童作家秦文君的例子。秦文君在我國原創兒童小説領域也是一位符號性的作家,受到一代又一代小讀者的喜愛。
“閲讀她的作品,給我很多感觸。她的原創童書處處彰顯兒童的美好天性。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在頗受孩子歡迎的‘頑童敍事’之外,還洋溢着一份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向人們傳遞着愛、温暖與美好,讓孩子們愉快閲讀、快樂成長。”張菱兒認為,在秦文君的作品中,始終閃耀着道義、責任、良善、友愛的魅力光芒,這正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需要學習和借鑑的不可缺失的好品質,也正是當今被愛的温暖包裹着的孩子們所更加需要認真思考的東西。
拼定價、拼折扣,童書市場亂象叢生
近年來,國內原創童書市場發生的變化可謂是翻天覆地。有很多可喜的現象出現,但也出現了很多新的問題。
一段時間以來,童書界備受公眾關心的一些問題是:“中國沒有真正的兒童文學作家”“中國缺乏世界性兒童文學作家作品”“與西方相比,中國兒童文學差距很大”“原創兒童文學創作粗製濫造,後繼乏人”,等等。
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很多,張菱兒認為,一方面是因為社會風氣浮躁,很多人要忙生活,既有興趣,又有親和力,且能深入兒童生活中去的作家很少;另一方面,出版界長期出於經濟方面的考慮,關注名家名作多,關注新人少,更不敢冒險推新人,文學評論界對兒童文學作家的文學成就估計也非常不足,甚至存在偏見,以為兒童文學就是小兒科。
此外,她認為這些問題也與文學創作政策環境有關,當代兒童普遍早熟,但童書出版管理部門還總用老眼光去要求和限制兒童文學作家,人為給他們設置過多禁區,影響了他們創作能力的發揮。
除了文學創作層面,童書市場中的很多現實問題也引人擔憂。她認為,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一些非專業少兒出版社和民營出版公司在利益的驅動下,也紛紛瞄準了童書市場,導致童書出版質量良莠不齊。
“兒童圖書出版門檻被降低;名家圖書重複出版現象嚴重;引進版圖書版權價格越來越高,競爭越來越激烈;盜版書屢打屢現。”張菱兒認為,在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拼定價,拼折扣,在定價折扣一路走低,而紙張價格一路上升的情況下,也就難免有一些東拼西湊出來的、不規範的童書或盜版書混入市場,誤人子弟,也攪亂了童書市場。
童書出版要兼顧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
當前,傳統出版業受到新媒體閲讀方式的嚴重衝擊,整體出現急劇下滑的趨勢。然而,在這種情況下,童書出版市場卻偏偏逆流而上,呈現出一枝獨秀的景象。
張菱兒認為,這與國家有關部門的推動,以及社會普遍對兒童閲讀的重視度提升分不開。童書市場的最大優勢是,它是孩子成長的剛性需求。
“我國現階段大約有4億名少年兒童,隨着‘二孩’政策的放開,這個龐大的讀者羣體還有持續上升的良好發展態勢。”在張菱兒看來,中國兒童消費市場空間巨大,對於出版社來説,現在是童書出版最好的年代;對於兒童文學作家來説,現在也是童書創作最好的年代。
張菱兒認為,作為童書出版行業,不能只考慮到了經濟利益,而忽略了社會效益;國家相關部門也應該加大力度,規範童書出版市場和童書銷售市場,杜絕盜版書;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年輕的父母,對孩子閲讀都很重視,但購買兒童圖書的時候,要擦亮眼睛,學會選擇圖書和分辨圖書;當然也離不開社會上出現更多有責任感的閲讀推廣人對兒童優秀圖書的努力推動。
(2017-10-20)
盧綸,字允言,出生於蒲(今山西永濟),中國唐朝中期詩人,大曆十才子之一。盧綸曾於唐玄宗天寶末年中進士,但是安史之亂爆發,未能為官,避亂於江西九江一帶。亂平後,盧於唐代宗大曆年間重新應試,但屢試不第。大曆六年(771年),受宰相元載和王縉先後舉薦,出任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後升任監察御史。大曆十一年(776年),元載和王縉在政治鬥爭中失敗,盧綸受此牽連,終身不得重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任昭應縣令,貞元年間入河中節度使渾瑊幕,任檢校户部郎中,後世遂以盧户部稱之。盧詩工於寫景,形象鮮明,語言簡練,邊塞詩氣勢不凡,尚有盛唐氣象,其中尤以《塞下曲》數首最為有名。胡震亨《唐音癸箋》卷七謂:"大曆十才子,並工五言詩。盧郎中辭情捷麗,所作尤工。"又説:"盧詩開朗,不作舉止,陡發驚採,煥爾觸目。" 品讀這一首《塞下曲》。可以深味盧詩的“陡發驚採,煥爾觸目。”
月黑雁飛高,
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
大雪滿弓刀。
本詩又題作《和張僕射塞下曲》,原詩共為五言絕句六首。這是其中第三首。盧綸曾任幕府中的元帥判官,對行伍生活有體驗,描寫此類生活的詩比較充實,風格雄勁。這首詩寫將軍雪夜準備率兵追敵的壯舉,氣概豪邁。五絕由於"離首即尾,離尾即首",詩人迴旋餘地較小,向稱難作,但詩人倘能大膽剪裁,巧妙構思,抓住典型環境與典型場景,完全能夠寫出精采的佳作。盧綸《塞下曲》全系五絕,雖然受和詩的限制,但他卻善於運用這種詩體。"盧綸所和張僕射原詩今已不傳,而和詩竟流誦千古,可見它的價值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詩由寫景開始:"月黑雁飛高",這樣的景是難於刻畫的:"月黑",則茫無所見。"雁飛高",則無跡可尋,雁飛而且高,是由聲音覺察到的。這樣的景,並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飛的正常時刻。而宿雁驚飛,正透露出敵人正在行動。寥寥五字,既交待了時間,又烘托了戰鬥前的緊張氣氛,直接逼出下句:"單于夜遁逃"來。單于原指匈奴最高統治者,這裏借指當時經常南侵的契丹等族的入侵者。敵軍在夜間行動,應當有各種可能。然而詩人但謂“單于夜遁逃。”讀詩至此,頓覺一股豪邁之情撲面而來。敵人夜間行動,並非率兵來襲,而是借夜色的掩護倉惶逃遁。詩句語氣肯定,判斷明確,充滿了對敵人的蔑視和我軍必勝的信念,足令讀者為之振奮,於上句造成的神秘氣氛中,十分精彩。
前兩句寫敵軍的潰逃。“月黑雁飛高”,月亮被雲遮掩,一片漆黑,宿雁驚起,飛得高高。“單于夜遁逃”,在這月黑風高的不尋常的夜晚,敵軍偷偷地逃跑了。“單于”,敵酋遁去,我軍縱兵追擒,這是自然的發展。"欲將輕騎逐",是追兵將發而未發。不用大軍而僅派"輕騎",絕不僅僅因為快捷,同時也還顯示一種高度的自信。彷彿敵人已是甕中之鱉,只須少量"輕騎"追剿。便可手到擒來.當勇士們列隊準備出發時。雖然站立不過片刻,而大雪竟落滿弓刀,“大雪滿弓刀”一句,又發驚採,將全詩意境推向高潮。在茫茫的夜色中,在潔白的雪地上,一支輕騎兵正在集結,雪花頃刻便落滿了他們全身,遮掩了他們武器的寒光。他們就象一支支即將離弦的箭,雖然尚未出發,卻早就滿懷着必勝的信心。這是一幅多麼動人的畫圖,在靜譴中藴藏着吶喊,在昏暗中醖釀着閃電!雖然是在漆黑的夜間,勇士們被白雪勾畫出的英姿仍然是煥爾觸目。
本詩情景交融。敵軍是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下潰逃的,將軍是在“大雪滿弓刀”的情景下準備追擊的。一逃一追的氣氛有力地渲染出來了。全詩沒有寫冒雪追敵的過程,也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鬥場面,但留給人們的想象是非常豐富的。
《塞下曲》組詩共六首,這是第三首。盧綸雖為中唐詩人,其邊塞詩卻依舊是盛唐的氣象,雄壯豪放,字裏行間充溢着英雄氣概,讀後令人振奮。
從這首詩看來,盧綸是很善於捕捉形象、捕捉時機的。他不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義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藝術效果的時刻加以表現。詩人不寫軍隊如何出擊,也不告訴你追上敵人沒有,他只描繪一個準備追擊的場面,就把當時的氣氛情緒有力地烘托出來了。“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這並不是戰鬥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時刻。這個時刻,猶如箭在弦上,將發未發,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許覺得不滿足,因為沒有把結果交代出來。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啓發性,更能引逗讀者的聯想和想象,這叫言有盡而意無窮,更富意趣。
接下來給大家貼上盧綸的《塞下曲四首》。
鷲翎金僕姑,燕尾繡蝥弧。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野幕敞瓊筵,羌戎賀勞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動山川。
調箭又呼鷹,俱聞出世能。
奔狐將迸雉,掃盡古丘陵。
亭亭七葉貴,蕩蕩一隅清。
他日題麟閣,唯應獨不名。
在來一首《送李端》
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
路出寒雲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
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別詩。首聯寫送別時的環境氛圍,時當故關衰草,情正離別堪悲。頷聯寫送別情景,友人伴寒雲而去,自己踏暮雪而歸,依依之情瞭然。頸聯寫回憶以往,感嘆身世。既是憐友,亦是悲己,詞切情真,悲涼迴盪。末聯進一步寫難捨難分之情,掩面而泣,冀望相會。
詩以“悲”字貫穿全篇,句句扣緊主題,抒情多於寫景,基調悲涼。
(2017-10-19)
(2017-10-24)
最近有兩則很火的消息,一則是義務教育要增加背誦古詩的數量,一個就是汪涵的兒子小沐沐不到三歲就能背誦很多古詩,看看如今這形勢,古詩真是火的不要不要的。想想曾經的我們,哪一個不是從背古詩的噩夢中出來的,不僅僅是背誦古詩,還要翻譯,註釋,瞭解作者,簡直就是童年噩夢。
那麼,背古詩真的有用嗎?
很多孩子小的時候並不排斥背誦古詩,和自己的父母一起背誦反而歡天喜地,並且記憶深刻。但是等到上了小學,許多孩子對背誦顯得特別的厭煩,原因就是無聊,枯燥,老師教條的介紹課本的內容,也不管學生是否理解,就先強制性的背誦。讓許多孩子頭疼。不得不説,背誦古詩絕對是有用的。
文學修養是一個很難解釋的詞,我的理解是,它至少包含了三層意思:第一層,閲讀鑑賞的能力;第二層,創作的能力,也就是寫作;第三層——我認為這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對事物、對世界的感知力。
離開了感知力,你背再多的古詩,也不可能擁有好的鑑賞和創作能力。
在某種程度上,感知力是與生俱來的,一個人的文學能力,是天生的,背古詩並不能增加什麼,但可以喚醒、激活孩子的“文學細胞”。
對很多孩子來説,只需要基本的古詩儲備就可以了,不必勉強他一定要背誦多少首。如果孩子對數字着迷、對科學好奇,對古詩沒興趣很正常,喬布斯有閲讀障礙,可是不妨礙他改變世界啊。
説到底,當家長的還是要了解孩子、尊重孩子。
(2017-08-30)
什麼原因呢?因為閩漢語方言是古代的中原地區的漢族移民帶到閩的,閩方言被語言學家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閩漢語是春秋秦漢唐宋古音,現代漢語普通話是現代音,現代漢語的文字讀音早就偏離了秦、漢、唐、宋古音。用福州話念古詩才是正道!來舉個例子:
-------------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
分析:第二句的“休”字在古漢語裏念"hiu"(福州話也是這麼念),第四句的“州”字在古漢語裏念“jiu(究)"(福州話也是這麼唸的),,用普通話念,發現”休'和"州"不押韻,這在古詩裏是不允許的,古詩要求第二句和第四句必須押韻。用普通話念,就不押韻,問題嚴重,這説明普通話不是古音,普通話發音已經偏離了古代漢族人的漢字發音。
用古漢語(福州話)念,都壓iu 韻,押韻問題就解決了,這才是真正的古音。
福州話是漢族人的正統漢語之一,被語言學家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猶如活着的恐龍。是春秋秦漢唐時期的漢族人的古音。福州話裏既有上古漢語,又有中古漢語,是漢族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目前流行的普通話是現代漢語,比較年輕,誕生的歷史短,它是古代漢族人語言和漢化的胡人語言雜合後的產物,其發音融入了胡人的發音腔調和發音特徵,以及發音方式。是胡腔胡調的漢語,在古代漢族人看來就是不倫不類的漢語發音,猶如老外學漢語學的怪腔怪調的。現代漢語是遊牧民族進入中原地區生活,漢化變成漢族人,學漢族人的漢語後誕生的胡式漢語(胡漢發音融合)。
現代漢語普通話,其文字發音早已經偏離古漢語漢字發音,早就不是漢唐古音了。如果古代漢族人還活着,他們會認同現在的閩粵方言漢語發音,但無法認同普通話和北方各種漢語方言的發音,因為他們根本就聽不懂這些胡腔胡調,發音偏離古漢語文字發音的胡式漢語。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冬温夏清”:自豪感由然而生
網友“Lmd653547”:長城以外的居民隨清兵入關後,學習長城內北方漢語口音,關外關內口音混合成了普通話
網友“kc”:我是福建人,頂你
網友“禎”:雅言説的是類似粵語白話~跟普通話沒關係
網友“福州用户66xxxx658”:普通話應該是北方胡人的語言,也就是胡言亂語的來歷
網友“tangwei000000”:普通話發音更好聽些,過去叫做雅語
網友“Lmd653547”:説普通話最標準的是河北承德地區,老人和小孩都發音很標準,那裏有普通話之鄉的碑文,但是那個地方在長城外,古代漢民族都是以長城內為主要居住地,所以只有一個解釋普通話是清兵入關以後才慢慢往南推廣,
網友“莉莉瑪蓮酒吧gg”:普通話就是北方少數民族跟漢語的雜交 我們閩粵方言才是正宗古漢語
(2017-10-01)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從先秦的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元曲,都是一脈相承的。這些文學成就尤其以唐詩最為出名,因為唐詩不像楚辭一樣難以理解,也不想元曲那樣過於口語化,它幾乎完全覆蓋了所有的受教育階段的人,讓每個人都能公平的接受和理解它。
唐詩中有許多現在為人所知的名作都是沉寂了很久才被挖掘出來的,今天介紹的這首小學課本里面的唐詩,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
國學大師北京大學教授林庚先生對中國文學史特別有研究,他寫的《中國文學簡史》到今天都是瞭解中國文學發展脈絡的不可多得的一本書,他尤其對楚辭和唐詩研究的入,合稱為他研究的“雙璧”。賀知章的名詩《詠柳》,是因為他的挖掘,才入選小學課本,最終家喻户曉。
賀知章是唐朝著名的詩人。
賀知章字季真,會稽人。年少的時候就因為文章而出名,他性情曠達坦蕩,喜歡辯論愛開玩笑。當時有個叫陸象先的人非常欣賞賀知章,説:一天不見到賀知章,就感到這一天浪費了。他一生仕途很順利,到了晚年更加放縱,漠視禮法,自稱“四明狂客”。他非常長壽,活了八十六歲,可是説是詩人之中最長壽的。
詠柳的全詩如下: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徵,在詩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樹幹,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風姿,下垂的柳條,就像她裙襬上的絲帶。然而,更妙的以下兩句:“不知細葉誰載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在賀知章之前,有誰想過春風像剪刀?把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它顯示了春風的神奇靈巧,並使《詠柳》成為詠物詩的典範之作。
《唐詩箋註》稱讚這首詩:“賦物入妙,語意温柔。”
(2017-09-25)
本文來源於新聞閣:轉載請保留鏈接,不保留本文鏈接視為侵權,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