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美國華裔女作家李翊雲的新長篇《kinder than solitude》,故事原型是讓人不寒而慄了二十多年的“朱令案”。一邊讀一邊想,現實事件已經如此恐怖,小説還能比現實更戲劇嗎?
這兩天也是這樣,“冬”風吹戰鼓擂,2017年第一場輿論大撕扯,來得比以往幾年都要早一些:一開始是鳳姐羅玉鳳發文《求祝福求鼓勵》,博得無數人的感動,但也有人質疑賬號主體不是鳳姐,是團隊操作;後來,鳳姐再度發文説要把打賞所得的錢用做慈善,並永遠關閉打賞功能;但馬上鳳姐又在微博自曝説公號文章是好朋友在弄,自己的原文被竄改。矛頭指向鳳姐的各路文章是不是團隊操刀,鳳凰網昨日今朝的主編們紛紛出來講述自己的故事。
昨天是挑戰主流價值觀的勵志偶像,今天則陷入代筆門疑雲,最終又迅速被封禁。這劇情,充滿了大幅度反轉的張力,然而這一系列高難度的轉體動作似乎並沒有難倒眾人,反轉已經成為這個世界的終極套路。
千迴百轉的劇情反轉,和這些年跌宕起伏的種種事件一樣,幾乎沒有幾樁真正能夠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不過,不明真相的羣眾除了懵逼無語,也熱熱鬧鬧地借他人運命澆自己塊壘,所謂輿論大撕扯,討論的話題早已不限於羅玉鳳,誓要把全人類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過一遍了。
羅生門一般的劇情,折射的是眾生相。先前對鳳姐尚抱有好感的人頗感尷尬,必須面對洶湧的質詢:你怎麼理解一個人曾經對無辜喪生的生命發表如此不敬言論,然後今天她又説自己要捐錢幫助貧困山區的孩子,這中間的人性反轉要如何自洽?你又怎麼理解鳳姐説自己沒有任何推特賬號,但又在昔日的微博裏白紙黑字寫着説自己的推特關注了奧巴馬?你又如何理解她口口聲聲説自己沒有團隊,但公眾號卻是別人在負責?這一切正面也罷,負面也罷,是不是都是在按預先設定的腳本一一上演?
一方面,當年她出走美國,從經濟角度似乎並不必要,因為在國內已經成為網紅,她也有過一段網紅常規的走穴、上通告等快速變現的日子,但這麼多年,鳳姐的主要平台新浪微博都沒有像大多數大v一樣淪為一個營銷號,而出走美國,再度淪為異國他鄉的底層,這樣的舉動需要莫大的勇氣,儘管如她所言,她去美國是因為美國夢的感召,是因為想求得真正體面的生活,就像她説的,“紐約是一個老鼠可以招搖過市的地方”。
但這也不是一條尋常路,在那個社會里,她又變成一個底層,或許也可以再次迎合遠在萬里之外的國內屌絲們的“逆襲”夢想。或許這就是鳳姐一直屹立不倒的原因,芙蓉姐姐已經過氣,泯然眾人,但鳳姐作為一個異國社會里的“屌絲”還在逆襲的路上。
那麼,這無比漫長的近乎長征的逆襲之路是不是也是團隊策劃?如果是,那幾乎堪比越王勾踐卧薪嚐膽,也類似今人崔永元反轉基因前戲鋪墊這麼多年,終於要開食品公司變現。如果是策劃,那鳳姐的團隊簡直神乎其神。看來看去,似乎也不符合常理。
如果無限追問下去,鳳姐的支持者和厭棄者們,恐怕都能拿出足夠多的料、問出足夠分量的問題,來支持自己。在這個亂到不能再亂的時代,天衣無縫是事先設計好的,百密一疏是不是也是設計好的遊戲中的環節呢?若以質詢為起點去梳理羅玉鳳的人生軌跡和人性軌跡,終究有好事者可以挑出千絲萬縷無法自洽的邏輯裂痕,前述“怎麼理解”的排比句簡直可以洋洋灑灑汗牛充棟。人類畢竟都是以有限的個體經驗去認知他者,遇到經驗範疇以外的現象和邏輯,冠之以“突破底線!”“沒有下限!”恐怕是最省事也最安全的方法。
因此,雞湯和毒雞湯兩分天下難分勝負的時代,只有陰謀論才能永保一統江湖的地位,認知和判斷不重要,真相不重要,藉機站隊以表明自己的身份、階層、優越感,才是正經事。在這個週末,你一定能在朋友圈裏,分出誰是戰友,誰是敵人,一拍兩散或者皆大歡喜。
如果明天鳳姐的“代筆門”又曝出新的猛料,劇情一轉再轉的話,讀者諸君也無需感到驚訝。畢竟,從文藝作品到現實事件,從虛構到紀實,反轉都已經成為我們言説的主流語法。
唯一篤定的一點是,如果所有的“鳳姐”——一個被各路評論家和人民羣眾冠之以小丑、奇葩、秀下限等名號的羣體——都消停,甚至都消失,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更好嗎?
恐怕不會。
這是一篇由多人執筆且經過了編輯篡改的文章,至於改動多少,算不算“代筆”,羣眾們可以自行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