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寄予厚望的《秋蟬》,可能讓人失望,青春諜戰劇該怎麼拍?

文|冷絲
欄目|諜戰劇市場
任嘉倫和李曼主演的《秋蟬》開播之前被寄予厚望,這也是一部“未播先火”的諜戰劇。然而,就目前的市場反應來看,觀眾似乎並不買賬,很多人認為該劇看不下去,也有很多人無奈棄劇。
被寄予厚望的《秋蟬》,可能讓人失望,青春諜戰劇該怎麼拍?
還有部分觀眾説,雖然沒有棄劇,但基本是用快進的方式觀看《秋蟬》,因為沒有太多的耐心仔細看下去。
冷絲對該劇的第1集和第2集有好感,能夠認真觀看完,對後面的劇集基本無感,也採用了快進的觀看模式。
被寄予厚望的《秋蟬》,可能讓人失望,青春諜戰劇該怎麼拍?
其實不用太多太深奧的分析辦法,簡單來説,《秋蟬》有這幾個問題值得商榷:劇情不集中,顯得散亂,而且沒有章法;主要人物的戲份少,任嘉倫難以撐起全劇;出場的人物太多,人物雖然特色鮮明,但也難以看出人物與劇情的關係;部分青年演員的演技稚嫩。
《秋蟬》不由得讓人再次想起一個老話題,這也是一個老問題:青春諜戰劇,或者説偶像諜戰劇,到底該怎麼拍攝和製作?
被寄予厚望的《秋蟬》,可能讓人失望,青春諜戰劇該怎麼拍?
客觀來説,諜戰劇中青春偶像元素的添加,正是新諜戰劇為了適應“多屏劇”的播放形態,借鑑網劇優勢,緊抓網生代的欣賞趣味,對自身審美趣味和受眾分野所做的一種調整。
這些以高顏值、高流量著稱的“85後”“90後”新生代明星,大都依靠網絡IP轉化的仙俠玄幻劇、青春言情劇迅速走紅,受到15到25歲的青少年追捧,有些甚至是盲目崇拜。
被寄予厚望的《秋蟬》,可能讓人失望,青春諜戰劇該怎麼拍?
比如李易峯、趙麗穎、陳學冬、唐嫣、鄭爽等等,值得一説的是,這些偶像明星都嘗試過多種類型的劇集拍攝,正是鑑於他們的個人演技、強大的吸金、吸粉能力等有利因素,新諜戰劇開始嘗試融入大量的青春偶像元素以製造強大的話題效應。
以《偽裝者》《解密》《麻雀》《胭脂》等作品引發的廣泛關注和輿論效果而言,新諜戰劇的這種嘗試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帶動了新諜戰劇的收視熱潮,由此產生的諜戰劇新形態,可稱為“青春諜戰劇”。
被寄予厚望的《秋蟬》,可能讓人失望,青春諜戰劇該怎麼拍?
所謂青春諜戰劇,就是當紅“85後”“90後”新生代演員擔任主演,在作品中融入較多的消費時尚、情感糾葛,努力迎合青年觀眾審美時尚的新型諜戰劇類型。
但是,青春諜戰劇在主題、題材、內容甚至風格上表現出驚人的同質化現象,畫風雷同。
被寄予厚望的《秋蟬》,可能讓人失望,青春諜戰劇該怎麼拍?
比如,在主題定位上都把“愛國”等作為背後的價值觀支撐。在時代背景的設計上,這類諜戰劇都以1935年到1945年這10年最為嚴峻的時期作為故事背景。而在主角塑造上,我方的青年男特工往往英俊瀟灑,初則懵懂呆萌,經歷過戰鬥的淬鍊後變得有勇有謀。敵方的女特工往往貌美狠毒,接觸我方男特工後會被其所折服,在此過程中往往還混有敵方或我方的另一名特工,形成老套的三角戀關係。
《秋蟬》在劇情設計上雖然沒有上述這麼多的問題,但不得不承認這樣的事實:依舊過多依賴於人物之間的感情糾葛。而且,該劇的感情糾葛讓人難以接受,顯得太過突兀。
被寄予厚望的《秋蟬》,可能讓人失望,青春諜戰劇該怎麼拍?
類似這樣的青春諜戰劇,很多情節最初接受起來尚有新鮮感,但在被過多重複濫用的情況下,盲目跟風之作在主題設置、角色定位、情節發展等模式上的套用會迅速消減觀眾對青春諜戰劇的興趣。
每個時代的青年人都有追逐英雄、崇拜偶像、成就自我理想的情結。在和平年代,諜戰劇為這種血性和激情提供了某種假想性的替代和補償。在青春諜戰劇中,英雄塑造不再是單純的意義輸出,也成為迎合新生代觀眾的需要,也由此成為包裝偶像、發揮粉絲效應的手段。
被寄予厚望的《秋蟬》,可能讓人失望,青春諜戰劇該怎麼拍?
圍繞着偶像形象的包裝,青春諜戰劇過濾掉暴力和血腥的底色,提高了休閒消費性時空的曝光率。作為時間標誌性的年代感已經退化成為點綴性的背景,只在片頭或場景變換時出現,成為交代性的插曲式段落或者一個若隱若現的大環境,並不直接參與故事情節的構成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對於信仰的表達,青春諜戰劇不是用演員精彩演繹來表述,而是用生硬的台詞來展現。
《秋蟬》的每一個單一畫面都顯得非常精緻,甚至有給人有大片的感覺,然而,將多個精緻畫面重疊在一起,又難以看出其中的深意,似乎只是單純地為了畫面的感官,從而陷入“形式大於內容”的泥潭。
被寄予厚望的《秋蟬》,可能讓人失望,青春諜戰劇該怎麼拍?
看來,拍攝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青春諜戰劇,着實不易。最後,冷絲聲明,純粹是個人意見,僅供參考,但願對當今的諜戰劇創作有一點借鑑作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07 字。

轉載請註明: 被寄予厚望的《秋蟬》,可能讓人失望,青春諜戰劇該怎麼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