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立夏,眼看着白天温度飆升,於是年輕小夥小姑娘們也不養生了,五月份就開始吃上了雪糕,就連冰奶茶也不能與之媲美。
其實夏天沒啥不好的,就是有點費雪糕。
六七十年代,冰棍幾分錢一個,正常來説幾分錢的雪糕,怎麼着也得一次買上好幾根。但其實不是,那時候能吃得起冰棍的,已經算生活條件好的了。
七八十年代,在電影院門口買個雪糕,就是給自己消費升級了。
不僅升級了,看着還很時尚。
和六十年代的人比起來,八零、九零後們打小就能實現雪糕自由。
夏天放學,手裏不拿着根雪糕,晚上作業都寫不好。
記得小時候去市場,經常遇見推着小車賣雪糕的老奶奶。用一個箱子裹着厚被,冰棍就在厚被裏,白色的一次性餐盒裏裝着滿滿的奶油雪糕,一元錢一塊。小時候也是身體倍兒棒,半斤雪糕吃進去一點事沒有,要是現在怎麼也得胃疼一陣。
那是小時候最流行的雪糕了,在唐山,古冶老太太雪糕相當流行,追捧程度堪比現在的M龍雪糕。邊走邊拿木勺挖着吃,混着木香的奶油味是九零後的甜蜜回憶。
高級一點的是雪糕球,五毛一勺,出去玩表現好的話就會被爸爸媽媽獎勵,一塊五買三個球,不同味兒的。
慢慢長大,接觸了各種品牌的冰棍,識字之後猛然發現,這些雪糕大部分都來自東北。
作為河北人,打小吃東北大板長大的,原來東北人的雪糕輸入早已經開始了。
在東北上學的冬天也是我第一次見識到,雪糕在室外攤着賣。
壓根不用擔心化,即使手機凍關機了,雪糕也很少能融化。
追溯起東北的雪糕發展史,1906年,一位法國人開了家 Morden Hotel餐廳,其中有個甜品站。這也是哈爾濱第一家冰淇淋店,AKA馬迭爾冰棍。
1946年,張作霖後廚創立了冰點品牌——華興冰果店,也就是現在所説的“中街大果”。現在去瀋陽中街逛,依舊能看見中街大果的實體店。
即使沒去過瀋陽,你也一定吃過一種叫做“老中街冰棍”的雪糕。那是一種帶冰渣子的奶味冰棍,奶味兒特別濃,比一般的冰碴子冰棍濃度高好幾度。
仔細想想,從小到大,雪糕可是真沒少吃。
還有幾種,堪稱雪糕界“扛把子”。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吃過一種叫“小布丁”的雪糕,五毛錢一根,那是最早的一批奶味兒雪糕。個頭不大,幾口就能吃完。
小時候的記憶裏,還有一種設計特別不合理的雪糕,外面包着一層橘子味兒的果味冰,裏面“住”着一坨奶味雪糕。
不合理之處在於:不知道先從哪裏吃。直到現在我也沒找到它最合適的吃法,怎麼吃才能同時享受到果味冰和奶味雪糕的快樂,還不會蹭一手甜汁呢?
還有一款冰淇凌,奶味特別濃,奶中還帶着伴隨着雞蛋味,雞蛋中還有一陣巧克力香。名字叫“雞蛋奶糕”的雪糕銷聲匿跡了很久,那種咬開白色外層的巧克力雪糕是濃郁的,甚至還有一種甜中帶苦的味道。
隨着雪糕慢慢發展,吃雪糕的人也是見多識廣了,夏天一熱,什麼雪糕都誕生了。
現在的雪糕,越來越不正經了。
這種多是根據本地特色,開發出的因地制宜的雪糕。大部分聽着名不敢吃,小部分一旦吃了就會愛上。
比如西安這款油潑辣子雪糕,就從麪食的碗裏來到冰雪大世界。
這時候怎麼能少的了雪糕老大哥來插一槓子呢?
東北啥最有名?當然是人盡皆知打東北鐵鍋燉了,如果把鐵鍋燉放在雪糕裏,就變成了下圖的樣子。
神形兼備,好不正經,我喜歡!
路線進攻到長沙,臭豆腐也能變成雪糕。
比起聞着臭吃着香的真臭豆腐,臭豆腐雪糕做到了以假亂真,只不過不同的是,臭味變成了豆乳的味道,對獵奇的年輕人來説,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不過再獵奇的年輕人都有敬而遠之的食物,比如那種能劃清界限的香菜,愛它的人甘之如飴,不愛它的人......你都不能在他面前提這倆字。
更別提“香菜冰淇凌”了。不會吃的,做成什麼樣子都不會吃的。
但如果單憑藉這個顏色,人們可能會誤以為是抹茶味兒的吧?
當挖雪糕的勺子挖到雪糕的那一剎那,燥熱的人類就淪陷在雪糕的温柔鄉里了。
可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吃雪糕的時候第一感受就是冰牙,得先放在嘴裏含一會才能讓它跟牙齒交流一下。
可能是歲數大了,牙齒敏感....
即便是這樣,也不能抵擋人們對雪糕的熱情。
出門手握奶茶的妹妹們逐漸手握冰淇凌,這在現在叫什麼着?哦,這叫“減齡神器”。
吃起雪糕的時候,不僅能給自己降温,還能覺得自己年輕了好幾歲。不説了,下樓買雪糕。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 end -
你吃過最美味的雪糕是什麼?
通過留言和評論分享給我們吧~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那就動動手指
點擊右下【在看】吧~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