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月連吃20多種麪粉,妻子胖了12斤!永嘉這對90後夫妻很拼

近日,楠溪行E嘉人全民直播節在永嘉火熱開啓,一款麥原康牌的彩色蔬菜面,引起了直播間主持人和市民的關注。

蔬菜面的製作者是一對90後夫妻,在今年疫情之下,四個月的時間就研究出的六款無鹼無添加的彩色蔬菜面,老少適宜。為了找到適宜的麪粉,夫妻倆更是一個月連吃20多種麪粉,妻子潘芳芳胖了12斤。

直播結束後,蔬菜面代理商就接到了三百多斤的訂單,服務後台更是陸續收到好評。“這個面,包裝好棒,送人很好看”“這個麪條好吃又好看”“你家山藥面,涼拌很有勁道,很好吃” ……帶着好奇,記者帶你走進蔬菜面製作者的故事。

“外婆牌”南瓜面 ,從小吃到大

蔬菜面的製作工坊就設在潘芳芳的老家——金溪鎮嶺一村。採訪當天,工坊內晾面架上掛滿了一排排的墨魚汁面,在陽光照射下,隱約散發出一絲海鮮的味道。潘芳芳一家人正屋前屋後忙碌着,將食材削皮,蒸熟,搗成泥,趕製着下一批的蔬菜面訂單。

“直播結束後,我們收到150斤墨魚汁面的訂單,一家子五口人昨天趕工做的。曬晾之後,就要馬上發貨送出。”一頭爽利短髮,戴着眼鏡,身形微胖,看着十分直爽的潘芳芳熱情地向記者介紹了直播結束收到效果。

她告訴記者,因蔬菜面健康原生態且口感佳,一經推廣後,市場的反響就非常不錯。之前她所建立的本地微信羣,一天能賣出60多個禮盒。如今即使沒有訂單,每天家裏都要做200多斤,也能很快賣掉。

而蔬菜面最初創意,來源自潘芳芳的外婆。“蔬菜面中的南瓜面,其實我從小一直吃到大。”潘芳芳告訴記者,母親經常會在家制作南瓜面,而母親的手藝則從外婆那一脈相傳。

“外婆生活的那個年代,資源匱乏,生活困苦,人們常常要縮衣減食,維繫家庭。外公雖是人民教師,一個月也就六元錢,外婆常常為了一家八口的吃食,用盡了心思,巧手做羹湯。做麥餅時,餡料大多是番薯幹;將米糊煎成塊狀,説是豆腐;為了節省麥粉,常常在裏面摻加了南瓜泥,才有瞭如今的南瓜面。”

潘芳芳説,外婆那時候是期望子女能吃飽,而母親仍常做南瓜面,是為了讓子女能吃到健康的麪食。因此潘芳芳自己以及姐姐、弟弟也很注重吃食,平時所用的時蔬都是來自父母的農莊。“姐姐每次一來,一籃子的本地雞、南瓜面、時令蔬菜、水果等帶走,我們在吃食上花銷所耗極少。”

一次愛心之舉,萌生製作多彩健康麪食

今年疫情期間,潘芳芳父母經營了20多年的洋觀農莊接到許多酒席退單,生意一下子冷清下來。原本潘芳芳和丈夫李國軍在成都做家紡生意,也因此閒了下來。

而在此期間,芳芳從朋友那得知一個不幸的消息,原是芳芳好友一歲的孩子,因過早吃輔食,不小心過度食用了碘鹽、食用鹼,小小年紀不僅患上腎結石,而且大腦智力也在一定程度受到了影響。

潘芳芳得知後,非常難受,還特地上網瞭解了關於寶寶輔食的事情。她告訴記者,寶寶輔食不應過早。尤其對大人無害的食用鹼,卻不能過早給嬰幼兒食用。得知好友的孩子愛吃麪食,正好前幾日母親給姐姐製作純手工麪食,於是潘芳芳就起了給朋友郵寄幾斤南瓜面的心思。

“沒想到,南瓜面得到好友的肯定,好友還熱心地推薦給了寶媽們,一口氣下了50斤的訂單。”潘芳芳説,健康的麪食一下子得到寶媽認同,當時尋思着農家樂生意冷清,萌生了開個麪食工作坊,讓父母、丈夫、弟弟一起羣策羣力參與制作適合寶寶的麪食,以此可增加一份收入。

不過,蔬菜面推出後不久,也收到不少真誠的建議。“你們的麪條還有什麼口味的”,“麪條沒有勁道,容易糊”……潘芳芳説,雖然手工南瓜面比較健康,但是口感及賣相上都大打折扣。

為了克服這個困難,滿足各種口感的需求,潘芳芳夫妻與父母開始一起嘗試製作健康且多口味的麪食。“我們先是從顏色入手,當時把十來種有顏色的食物都拿來去嘗試,比如説火龍果、番茄、胡蘿蔔、甜菜、墨囊等。”潘芳芳説,每一個顏色都被製成麪條,晾曬後,再篩選出合適的,非常費勁。比如火龍果出來的顏色非常漂亮,但是在太陽暴曬下,顏色就不見了;再如番茄,出來的顏色是淡粉色,但陽光暴曬之後,又沒有了。所以即使最後確定了六種顏色,因為沒有添加固色劑,出來的顏色也會很不穩定,南瓜有橘黃、淡黃甚至變白等。

一天要吃16種面,一個月增肥12斤

在解決了顏色的問題之後,如何讓製作出的健康麪食,既多口味,又能滿足無任何添加卻能保持好的口感。對此,潘芳芳頗費心思。她説,“如果面裏沒有鹽,它會容易糊;如果不加鹼,那面就會沒有勁道。”

苦惱一陣子後,潘芳芳就在思考“能不能有一款麪粉,不加鹽、食用鹼就能滿足有勁道、不糊的功能”,而開始關注起了麪粉來。芳芳查詢了全國十大有名的麪食地,如西安、成都、蘭州等地。她收到了來自西安的同學郵寄的當地面粉,在成都做生意的婆婆購入的麪粉,以及在新疆做生意的阿姨推薦的當地面粉,進行各種清水湯麪的嘗試。

“當時我媽媽負責製作麪食,我和老公兩人一起嘗試清湯麪,一天就要吃16種。且根據麪條的配比不同,連吃了一個月,才有了現在最終的配比,敲定下新疆產的麪粉。”潘芳芳説,麪粉和配方是被吃出來,但也有後遺症。這時,她摸了摸自己略凸的肚子,尷尬地笑了笑。

潘芳芳説,創業之初都充滿了艱辛,即使在確定合適的麪粉,合適配方以及合適搭配果蔬顏色後,還需考慮如何保持麪條不易斷、不變形等問題。為此芳芳還加入了中國麪條協會,從中學習麪條製作的小竅門,解決了不少問題。

推廣農產品,帶動老鄉發家致富

在彩色蔬菜面不斷研發的同時,身為廣告設計出身的潘芳芳也謀劃起蔬菜面的銷售推廣、品牌打造。如今,在潘芳芳父母店中的展示架上,放置着一盒盒包裝精美的蔬菜面成品,以及當地村民在這裏寄售的各種各樣的農產品。

潘芳芳説,“在製作蔬菜面的時候,需要大量的果蔬,除了市場上購買,父母還會向當地的農户收購。而農户除了種植果蔬,也會將本地蛋、自己晾曬的梅菜乾、筍乾等拿到我們店裏,或平台上代售。”

而下一步,潘芳芳也將藉助自己大學所學的知識,創建一個“麥原康”的小程序,方便客户下單訂購。該程序類似於微店,但多一項功能,就是經過授權的代理商進入小程序後,能看到代理價格,而普通客户進入則是客户價。

眼下,潘芳芳和李國軍夫妻放棄了成都的生意,一心一意地撲在製作健康面上。在麥原康蔬菜麪包裝上,有一句話叫“把愛帶回家”,其實正好體現了這對90後夫妻創業的初心。潘芳芳説:“把愛帶回家,意思就是把健康帶給他人。製作出真正讓人放心的健康麪食,內心也將感到幸福和滿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58 字。

轉載請註明: 1個月連吃20多種麪粉,妻子胖了12斤!永嘉這對90後夫妻很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