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懂事起,我就知道村裏人把殺豬叫做“放豬”。放了豬就要請人吃“腸尾飯”(tóng mī fān,即殺豬飯)。
後天,是對門劉家公子新婚大喜,按習俗明天新郎家要去給新娘家送肉面,今天劉家就放了一頭自養的土豬,晚上我也被邀請去他家開吃“腸尾飯”。
記憶中,“腸尾飯”主要是臘月放年豬,請鄰居或長輩聚聚,家家户户輪流來。時代變遷,現在的“腸尾飯”內容拓展,辦喜事放豬也作興請“腸尾飯”。吃此種形式的“腸尾飯”,無須等待到臘月,四季都可品嚐,成了宜豐部分鄉村紅白喜事的新特色。
印象裏,“腸尾飯”是兒時一件回味無窮的好事,那是春節到來的預告,也是家家户户辛苦勞作一年後最能體現勞動成果的大事。誰家的年豬最大,説明那家人的媳婦最賢惠,而年豬小點的,“腸尾飯”都覺得辦的不夠體面……
“腸尾飯”的開始一定是早上響徹整個村子的豬叫聲,這時家裏就會聚集起村裏的青壯年,圍着豬欄掂量着年豬的斤兩,討論着豬的賣相,張羅着放豬事情,想必每個村總有一個鬍子拉碴,叼着煙眯着眼睛的“劊子手”(屠夫)。而放豬就是整個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存在,一刀見血的劊子手才能保證豬肉有好的口感。血放得不徹底就會導致豬肉的色澤暗紅,味道較腥,很影響豬肉的口感。
在殺豬放血的時候,旺子(豬血)一點不能浪費!它是晚上“腸尾飯”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所以放豬時也較為講究。一般會事先準備好一隻大粥飲盆,盆中撒上適量的鹽,然後在放血之時迅速接着,邊接豬血,邊攪拌。
豬宰殺後,屠夫會在刀口塞上一個錐形木塞,然後選只後腳劃上一刀子,再將一根筆直的頭為小圓形的鋼筋(音為“品條”),從刀口往豬身上左右撐幾下,接着使出洪荒之力用嘴把豬吹得鼓鼓的。
被屠夫吹脹起來的豬現在被抬上一隻大腳盆上,隨着滾燙的開水淋遍全身,剛才的刃器在屠夫手上變成了刮刀。嗖嗖幾分鐘,豬毛被颳得乾乾淨淨。
接下來會有幾個後生和屠夫一起發力把光溜溜的豬倒掛起來。屠夫手起刀落,豬就剖開了,花花的腸子被東家用篩子接住。接着豬肝丟了過來,豬肺丟了過來,豬腸丟了過來……。屠夫在將內臟上的油膜扯盡後,會提着大小豬腸去到池塘裏簡單翻洗下。後面餐桌上的豬腸子好不好吃,還得看主婦的進一步處理是否到位了。
現在二邊豬條抬上了案板。這個時候又有幾個堪比外科大夫的人出現了,他們深諳什麼樣體形的豬適合怎樣分割,要做灌腸的就給主人家留兩個大後腿,豬肥肉多一點的,一把短刀迅速剃出板油裝盆端走,留着練油,肉精一點的剃出五花肉,要醃製晾曬也行,要留住過年做個五花肉臘肉也行。在處理完四肢、頭和內臟以後,屠夫的事也就基本完成了。
噼噼啪啪,一陣爆竹炸響,煙霧在劉家大門口圍牆內飄散,這是後天喜事的提調(主管)發出入席的預告,好似部隊吃飯的號聲,號聲一響,可以進飯堂了。在我們村吃“腸尾飯”一般是不派席的,隨便可坐,省了許多的麻煩。當然,年長者主動或被動往往還是端坐上方。
很快開席了,第一碗上的是旺子,寓意喜氣洋洋,旺旺發發。新鮮的豬血經過加工,撒進葱姜,激活了靈魂,抖擻了精神,變得細嫩柔滑,香甜可口,這也印證了《舌尖上的中國》那一句經典的旁白: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普通的烹飪方法。此菜是殺豬飯之頭牌菜,少了這道菜,“腸尾飯”會留下遺憾,甚至少了味道。
每桌上擺了一瓶白酒和一瓶蘋果醋,老劉和老婆不停勸大家喝酒,客人卻對酒不大感興趣,或許和我一樣,興趣點都在吃“腸尾飯”上。今天這個場合也不宜多喝酒,等後天的正席,新娘進了門,喜氣洋洋,再放開暢飲幾杯喜酒,為老劉家打打新房,鬧鬧洞房。
第二道菜是油渣。棉白髮亮的豬油放在窩裏,經過柴火的熬煉之後,油歸油,渣歸渣,生生分開了。豬身上全是寶,金黃的油渣不是豆腐渣,不能隨便浪費,加入大蒜清炒,剩餘的一點油被喚醒,又香又脆,再加點幹辣椒粉進去,便成了下飯下酒的神菜。記得兒時,家裏難得見到葷腥,能吃上油渣炒辣椒,也覺得十分過癮,酷似吃上了肉。
第三道上的是主打菜——小炒肉。過去肚子裏少油水,吃放豬飯重點是吃肉,炒上一大盆碗肉,儘可放開肚皮吃,吃草的豬肉又香又甜,難得吃一回。現在吃肉不是難事,只是肉沒了過去的味道,很多豬是喂飼料長大,出欄又短,豬販子還提前給豬肚子裏灌水,肉放在鍋裏,先煎出來的不是油,而是水汪汪的,無論怎樣加工烹炒,肉吃在嘴裏如同吃木片,沒什麼味道,能吃到餵豬草長大的豬,登天都難。當然,一般農村人做酒都會殺頭吃草的豬,主家會提前預定好,或本身就是自家養的。
端上桌的這大碗小炒肉,冒着熱氣,嫩爽肥瘦相間的肉片中帶着青綠的大蒜,香氣撲鼻,迫不及待挾塊嚐嚐,味道果然與店裏大不相同。我們村裏酒席上一般不喜歡辣椒炒肉,據説加辣椒有”湊碗“之嫌,小氣捨不得放肉,加上幾片大蒜是為了調味配色。炒肉時必會撒點酒糊,濃濃的香味確實蠻有“母親的味道”。同樣,此菜眨眼吃光,碗中剩下一片泛着油光的肉湯。
後來上了塊肉、炒豬肝、炒腰花、炒“連鐵”、紅燒豬腳、香菇肚片、心肺湯,由於恰逢喜事,炸魚塊、冬筍三絲、閩筍燉墨魚也上了,還有另外幾道小菜。菜剛上完,夜色像潮水一樣湧進院子,隨之屋裏屋外燈亮,滿院人間煙火氣,盡是劉家好客情。來源:宜豐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