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戰爭:從撩動味蕾,到俘獲心智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ID:CBNData),作者:三木,審校:逆光,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食品飲料的世界,也開始捲成分了。

益生菌、膠原蛋白肽、膳食纖維、透明質酸鈉、白芸豆提取物、gaba、酵素、菊粉、葉黃素、薑黃素......越來越多的傳統食品開始加入這些成分作為賣點,而也有越來越多的新興品類和品牌基於這些成分説自己的故事。

縱觀加工食品飲料行業的歷史,可以説一場舌尖上的爭奪史,光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含糖含氣配比的變化博弈,都有幾十年的故事可以講。對於這些我們口中的“垃圾食品”而言,多少糖、多少鹽、多少度的油温炸多久都是精密計算過的“最優公式”。

這並非説説而已,根據普利策獎得主調查記者邁克爾·莫斯在《鹽糖脂:食品巨頭是如何操縱我們的》一書中的報道,行業內人士給出了在食品公司中真實應用的公式:

“‘P=A1T+A2C+A3U–B1$–B2H–B3Q’,P表示購買,而鹽以及脂肪的誘惑力十分輕易地就壓倒了H,也就是公共健康關注點。”

除去掙錢的目的不説,為了讓產品在入嘴的那一刻帶給人極致的愉悦體驗,這些食品飲料廠商以及背後牽扯的學術研究機構還有他們的“金主爸爸”們,真的很努力。

如果説上個世紀的食品飲料巨鱷們通過精湛的食品工業技術不斷試探人類的味蕾“極樂點”,從而常駐幾代人的購物車,那當下中國食品飲料界的新消費品牌們則希望用更高維的技術、成分、設計和概念去下一代的購物車裏佔個坑位。

健康訴求不再是口號,而是真實的市場驅動力

新消費品牌們之所有敢於在這個時間節點向傳統食品飲料行業打響戰鼓,是消費端、供應端和資本側多重動因驅動的結果。

消費端來看,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飲食對於健康的重要性,無論是輿情風向還是真實的研究數據結果,都在驅動引導消費者攝入更少的鹽糖脂,同時攝入更多的優質蛋白、優質油脂和補充營養元素。


舌尖上的戰爭:從撩動味蕾,到俘獲心智
數據來源:2021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中國糖業協會;2020年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益普索分析整理

更重要的是,和反人性的健康餐難以真實地在市場上刺激銷量表現不同,這一波減糖的風不但營銷攻勢猛,而且還真實地反映在了銷售數據之上。

以碳酸飲料為例,根據Nint情報通後台數據可以看出,無糖碳酸飲料的銷量同比增長301.7%,相比之下,含糖碳酸飲料在2021年銷量同比增長236.9%,無糖類型在整體碳酸飲料市場中的銷量佔比從35.05%上升至40.74%;而銷售額的情況就更為可觀,在含糖飲料銷售額同比增長242.9%的情況下,無糖分類同比增長366.8%,銷售額佔比更是從34.76%直接躍升至44.59%,有了近10個點的佔比增長。

舌尖上的戰爭:從撩動味蕾,到俘獲心智


在人口紅利不再的當下,身為大眾消費品的食品飲料,不能再寄希望於讓更多的人吃得更多,但吃得健康,吃得均衡,每個個體膳食結構的改變對於整個大食品飲料賽道而言,便是結構性的機會。

益普索最新的調研結果顯示,消費者對食品飲料成分的關注度增速迅猛,其中一些突出的細分趨勢像提高免疫力、提神、改善睡眠等也跑在了前列,一些過去曾經紅極一時的功效,比如美白、生髮、燃脂、延緩衰老,由於缺乏強有力的學説支撐,反而在消費者心中的意願度沒有那麼強烈。


舌尖上的戰爭:從撩動味蕾,到俘獲心智
數據來源:2021益普索定量調研

與此同時,我們面臨的是一個和過往不太一樣的媒介環境,消費者除了通過營銷信息知其然(知道有這個產品,知曉它的賣點功效),還需要知其所以然(瞭解背後作用的原理是否真實有效)。

誇張點來説,現在買個零食也有測評視頻可以參考,最基礎的看看口味會不會踩雷,進階一些看看成分表是不是低卡低脂,有沒有過多的食品添加劑,一些功能性食品的功效是否屬實、背後的機制原理是什麼,兒童孕婦是否適用,寵物是否適用......食品飲料行業的競爭不再僅僅是為了征服消費者的味蕾,而是奔着心智而去。

這一心智不是4A給你寫個brief,出個big idea,從五感層面刺激一下或者情感共鳴一下這麼簡單,而是更加強調真實的邏輯和對話,因為雖然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等依然存在,但戳破這層不對等的成本卻越來越低了,行業內行業外的認知有的時候只是差一個揭秘的博主。

畢竟這個時代,戳破信息差是有利可圖的。


舌尖上的戰爭:從撩動味蕾,到俘獲心智
圖片來源:小紅書

左暉也曾經在一次分享中説過:“很多人説,要賺信息不對等的錢,我覺得那都是農業社會的事。”

於是乎,我們看見0糖、0脂、0卡、抗糖、抗炎、植物基、無添加、清潔標籤,這些冒尖兒的新概念紛紛向過去帶有鹽糖脂時代烙印的老牌加工食品們打響第一炮,功能性食品的創新或成分添加則成為為產品加分的第二步。

從減法到加法,消費者心裏那筆既要美味,也要無負擔,還要解決身體問題的賬,新老品牌們都算得很清楚。

供應鏈和研發,既是實力也是新營銷故事

創新的成分添加自然離不開上游供應鏈端的支持配合,一些在原材料供應商業也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關注。

烯牛數據顯示,光是代糖生產商這一上游細分賽道,近兩年融資事件便有15+,披露的融資總金額高達近80億人民幣,還跑出了三元生物這樣的上市企業。三元生物的招股書表明其2021年第三季度的營收和淨利潤同比增長超過200%,這主要是由於下游品牌廠商對其主要的代糖產品赤蘚糖醇的採購需求激增所致。


舌尖上的戰爭:從撩動味蕾,到俘獲心智
圖片來源:三元生物上市招股書

而一些強勢的上游企業則依託原料成分和加工技術優勢,快速反應推出C端品牌搶佔了部分市場。

以透明質酸鈉為例,透明質酸鈉早在2008年已經被我國批准為新食品原料,不過當時使用範圍僅為保健食品原料。2021年1月,透明質酸鈉再次被批准為新食品原料,此次批准的使用範圍為飲料、巧克力等普通食品。

可以説2021年是透明質酸鈉應用於普通食品的元年,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統計分析,整個透明質酸鈉全球原料市場銷量在2025年預計可達千噸級別,而其中食品級原料應用的複合增速最高。


舌尖上的戰爭:從撩動味蕾,到俘獲心智
圖片來源:華熙生物2021年財報

作為透明質酸鈉重要的原料供應商,華熙生物在2021快速推出了三個面向消費者的消費級品牌,分別是玻尿酸水品牌“水肌泉”、透明質酸食品品牌“黑零” 和透明質酸果飲品牌“休想角落”。

通過數據我們可以看到,過去一年,就普通膳食營養食品這一類目下,透明質酸鈉在同類銷售下降的情況下逆勢增長,截至當前,其銷售額份額已經能和同類功效成分膠原蛋白的市場份額一較高下了。


説到功能性食品,不得不提到益生菌的這個元素,它的零食滲透率不可謂不高。


舌尖上的戰爭:從撩動味蕾,到俘獲心智

萬物皆可益生菌,圖片來源:品牌天貓旗艦店

根據益普索2021年12月發佈的《益生菌品類趨勢洞察》報告,可以看到整個益生菌的線上聲量在2021年後半段有明顯提升。

舌尖上的戰爭:從撩動味蕾,到俘獲心智

圖片來源:益普索《益生菌品類趨勢洞察》

近些年一些圍繞腸道菌羣的研究成為顯學,範科普類讀物也慢慢進入大家的視野,從《腸子的小心思》到《菌羣大腦》,益生菌對腸道菌羣生態建設有益的觀點,開始慢慢被消費者理解和接受。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益生菌產品還是圍繞核心菌種和活性這兩點去講故事,在功效層面主打改善便秘、清新口氣,原理是其作用於腸道菌羣,從而改善整個從下到上整個受菌羣影響的系統。至於很多在產品名稱中加上這三個字的傳統零食,可能確實還需要博主們幫忙避避智商税。

切入細分人羣,功能剛需成為第一位

人羣方面,根據目前市面上的賣點宣傳來看,主打女性白領、健身人士和母嬰人羣。

之所以選擇女性切入“嗯嗯困難”這一場景,除了女性本身消費意願更高之外,還是有研究結果支撐的,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在2005-2015年開展的全國門診醫療服務調查(NAMCS),便秘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8.4±19.5歲,女性為主(68.2%),加之當代生活方式的影響——熬夜、飲食不規律、缺少蔬菜攝入等等,都會使得這一現象更為普遍;健身人羣則天然會去主動關注一些營養補劑的知識和信息,對這種有利於身體的營養補劑接受度較高,也有能力去影響到周邊的人羣;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很多專門針對兒童和孕婦的益生菌產品,主打改善兒童過敏體質和改善孕期孕吐症狀。

當市面上廣泛出現各種益生菌產品,以及添加益生菌的其他產品時,品牌就需要去注意這個市場是不是已經趨向飽和了。

一兩年前我們會説細分品類創新,或者説避開紅海競爭的聚焦策略是一個普遍且成功率相對而言較高的選擇。遺憾的是,功能性食品這個去年還較為寬敞的高速賽道,目前似乎也有點堵車,添加到食品飲料裏的功能性元素,似乎和水果之於茶飲屆一般,不夠用了,大家又捲回到了同一起跑線。

食品飲料的本質還是美味好吃,這點食品巨頭在很遙遠的過去就看清楚了,當可口可樂從85年採用3A原則(available,affordable,acceptable)時,他們很清楚,當時消費者在意什麼,想要什麼,而可口可樂能提供什麼。所以當它今年開始推“樂創無屆”的平台時,它也已經認定會有這樣一撥人,會為創意、為設計、為激動人心的故事買單,而他要做的就是通過可口可樂這一品牌和產品去觸達、撬動和陪伴支持這樣一波人羣。

所以説,面對消費者膳食結構和偏好這種不是突然降臨的,隱秘、緩慢且結構性的變化,把握住機會並不是加加減減產品配料表那麼簡單。產品只是第一步,功能性元素的添加也是手段,而非目的。

對於選擇品牌戰略的企業而言,利潤率依然是衡量品牌價值的核心指標,短期競爭優勢或者説護城河,這一所有品牌都希望擁有的“免死金牌”,在信息差不斷被極速拉平的當下,“保質期”只會越來越短。

做溢價,在當下的新消費品牌視野裏也已經成了不成文的默契,畢竟品牌天然和溢價是好朋友。薄利多銷當然也是一種快速搶佔市場的策略,但如果沒有其他高利潤、高增長的業務組合支持,對於企業長期而言很難説不是一種慢性的消耗。

其實在符號消費的語境下,現在很多消費品類都存在“鄙視鏈”這樣一種説法,從入門級小白到發燒友,從大眾到小圈層,依靠核心圈層釋放品牌“勢能”且相對成功的案例不在少數,服飾界有lululemon,allbirds、Burton、Patagonia這樣的代表某種生活方式、興趣愛好、價值選擇的品牌;食品飲料界有Oatly、每日黑巧、元氣森林這些在窄路上把路走寬的品牌。

回到功能性食品趨勢,新老玩家所要思考的遠遠不止於配料表上化學元素的排列組合,更重要的是這些成分背後所代表人的價值主張、興趣愛好和生活方式,以及以什麼樣的姿態和消費者通過坦誠對話構建信任。

消費世界總是充滿極大的不確定性,這也是其魅力所在,下一場風又會往哪兒吹呢?預製菜已經熱好了,冷凍麪糰還會遠嗎?立頓也開始做立體包果茶了,康普茶是不是該閃亮登場了?


參考閲讀:

1. 邁克爾·莫斯:《鹽糖脂:食品巨頭是如何操縱我們的》,中信出版社,2015;

2. 朱莉婭·恩德斯:《腸子的小心思》,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

3. 戴維·珀爾馬特、克里斯廷·洛伯格:《菌羣大腦》,機械工業出版社,2018;

4. 蔡宇飛、路程、董樂斌、劉彥霖:《峯瑞報告25:從中國膳食結構,看食品投資》,峯瑞資本,2021;

5. Ipsos益普索:《飲食健康趨勢及產品創新研究》,2022;

6. Ipsos益普索:《益生菌品類趨勢觀察》,2021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537 字。

轉載請註明: 舌尖上的戰爭:從撩動味蕾,到俘獲心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