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酒能益人,亦能損人”:酒桌上,這三種人不願喝酒,不要去強求

由 段幹方 發佈於 美食

引言

對於酒,晉朝張湛有一句名言\"能益人,亦能損人。\",現實中也確實如此。

當代人喝酒大多數是為了社交,也就是關係。喝酒的人一般都是各懷心事,但是酒精上頭以後你之前盤算的很多東西可能瞬間煙消雲散,人在喝酒以後很容易卸下偽裝露出真我,所以很多人為了保持克制喝少或者不去喝酒。

俗話説,\"酒不醉人人自醉,喝醉之後節操碎。\"在酒桌上社交時,如果這三種人不願意喝酒千萬不要去強求。


一,不願意喝酒的領導 不要去強求

韓非子講,\"同事之人,不可不審察也。\"所説的就是要學會看人識人,知道審時度勢。

無論自己在公司處於什麼樣的角色,如果領導不願意喝酒千萬不要強求,在於客户聚餐的時候如果領導不願意喝酒顯然是與客户在飯後要進行商談和溝通。如果你一味地勸酒讓領導喝醉,耽誤領導原定計劃造成損失那就得不償失了。

勸酒是一門藝術,而它建立在懂得審時度勢的基礎上。如果你沒有審時度勢的本領那就按捺住內心的躁動在酒桌上哪怕做個透明人也是好的。起碼你不動聲色反倒讓人覺得高深莫測,倘若在酒桌上\"叱吒風雲\"卻不懂得酒桌上的學問,只知道大快朵頤吃好喝好那真真的成為一個\"酒囊飯袋\"了。

酒桌上有學會有城府,有眼力見,懂得耳聽八方快速梳理出別人透露的要點。這樣的人才是聰明人。


二,不願喝酒的有疾病的朋友 不要去強求

明朝的呂坤寫過一段話\"察言觀色,度德量力。\"每個人都應該心中銘記這兩句話。它適用於任何社交場合,當然也就包括酒局。

在酒桌上一定不要勸那些本身有心腦血管或者心臟疾病的朋友喝酒,熱情是必要的。如果你真的講友情就為這樣的朋友多點一道可口的飯菜,而不是對這類朋友一味的勸酒。因為這類朋友因為本身疾病的原因根本不適合飲酒,但是經過你的攛掇也不排除放棄原則與你們喝酒。

但是這類人喝酒的結果,輕則在家躺上幾天,重則遭遇不幸。類似的報道相信大家都看過,本來是社交場上的溝通演變成一起事件,而無論是輕是重都是由你一味的勸酒強求導致的。到時候賠償倒是其次,人家家人對你持久怨恨就得不償失了。

中國人的酒文化講究的是一個盡興。所謂盡興並不是指豪飲,而是指賓客都處於愉悦的狀態。只有做到盡興而飲才能做到賓主盡歡。勸酒的時候一定要有察言觀色的本領。如果對方一直拒絕且説明狀況自己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不要去勉強這類人更不要讓人勉為其難。

喝酒要懂得體諒別人,知道別人的難處。如果別人吐露難處依舊強行要求別人喝酒,那麼就顯得對別人缺乏尊重。這樣的人很難得到其他人認同。相信喝過這頓酒以後其他朋友也會對你敬而遠之。


三,不願喝酒的女同事 不要去強求

南宋陸九淵在他的書中《陸象山全集》有這樣一句話,\"事之至難,莫如知人;事之至大,亦莫如知人。\"可見知人之難。

我認為知人之難難在分寸的把握上,身邊常常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單位的女同事參加聚餐,這種聚餐實際上也上都是偏向於溝通類型的。大家都基本是點到為止。偏偏有那種不識相不懂得把握分寸的男同事喜歡讓不喝酒的女同事喝酒,理由上五花八門。在女同事明確表達了不會喝酒不願地喝酒的前提下還喋喋不休,我想這樣的人就是不懂分寸的人。

勸酒可以要看分寸,不懂分寸的亂來也就是亂了分寸。酒桌本身就是一場社交,而在社交上不懂分寸的人往往會容易讓其他人警覺,認為你這樣沒有分寸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另外女同事不喝酒硬要勸酒,如果女同事不勝酒力在離開宴會以後出現任何危險,相信你都是無法承擔和預料的。

在中國的酒桌的文化是非常複雜的,但是無論哪一點分寸二字都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難以把握的。還是那句話如果你掌握不好分寸安靜地閉嘴也是最好的選擇,看閲歷深的人如何去做用心去學也是很必要的。


卷尾贈言

酒桌上是聯絡感情交朋好友的場地,做到盡興即可。切勿做酒桌上的\"帶惡人\",上述三類人不願意喝酒還依舊強求,破壞了整個酒桌上的氛圍。

聰明人在酒桌上都能做到審時度勢、察言觀色以及懂得分寸,他們懂得什麼樣的人需要勸酒,什麼時候應該勸酒。酒桌可以閲人無數也可以害人無數,喝酒適量看人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