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景區農家樂的手工醬鴨不能賣了?監管部門回應來了
每到這個季節,老底子手工製作的醬鴨,是杭州人餐桌上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佳餚。立冬過後,氣温差不多的時候,西湖景區的農家樂就會忙起來,一排排醬鴨晾曬出來,許多市民和遊客會衝着這份老底子的味道購買或訂製。
前幾天,有市民報料:這段時間去景區農家樂吃飯,有農家樂老闆説,今年醬鴨可能不能預訂購買了,大多隻能堂食。
熱銷多年的老底子醬鴨為什麼不賣了?這是真的嗎?
景區的農家樂
今年真的不賣傳統醬鴨嗎
記者隨機探訪了梅家塢的一家茶樓,老闆説他們開店已20年,每年都會製作醬鴨,上週已經開始做了。
老闆娘告訴記者,家裏的醬鴨都是媽媽親手醃製的,醬料也是獨家秘方。她説,這門製作醬鴨的手藝,是從奶奶輩傳下來的,自制的醬鴨已經成了茶樓的一道招牌菜,得到很多食客的喜愛,很多人等一年就為了這一口美味。
往年,老闆娘都會去農場購買土鴨,準備好醬料,醃製上千只,一部分是分給親朋好友的,另一部分當作茶樓的一道特色菜對外出售。
“有的老客來吃飯,會順便買走幾隻。許多杭州人家,每年起碼要吃掉幾隻醬鴨的。”在她的記憶裏,老底子的醬鴨不但是一份家常美味,更是一種貫穿於杭州城市記憶的代表性食物。
但是今年,她表示可能不會做那麼多了。一方面是製作醬鴨不僅對天氣要求很高,而且都是做一批吃一批,具體的製作數量並不確定。另一方面,景區農家樂羣裏近期也收到景區農家樂協會的提醒,“大意是要對外售賣醬鴨,就必須要有食品生產許可證,有規範的生產空間、符合規範的食品安全保障,做到無菌化生產等。”
老闆娘暗暗叫苦説:“這種醬鴨製作,要有好的口味,肯定是露天晾曬的,如果按工廠生產線一樣的方法生產製作,老底子的味道就會變了。一些工廠生產的醬鴨都是烘乾的,味道和露天晾曬的差很多。如果真的要有食品生產許可證,那農家樂肯定是吃不消去辦的,最後的結果就是放棄大批量製作醬鴨,只會少量供應堂食,或者送一些給親戚朋友,可能不再對外單獨售賣了。”
在雙峯新村開茶樓的錢先生也表達了類似觀點,做醬鴨就是為了讓大家嚐個鮮。他每年做的醬鴨數量在兩三百隻。“有朋友想吃就直接來我的茶樓,然後蒸一隻。”今年他本來預計12月初就能安排上醃醬鴨這件事,“可最近,羣裏一直在傳要辦證、要符合規範的事情。我們幾個農家樂老闆討論下來,都感覺沒辦法操作,所以大家就想着乾脆今年不做了。”
有食品經營許可證的
就可以製作售賣手工醬鴨
就此,記者向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農家樂休閒旅遊業協會求證。
秘書長駱菊梅説,近期他們協會確實從食品衞生安全角度,告知景區的各家農家樂,製作醬鴨等醬貨需要規範化。
“我們也是聽好幾家農家樂來反映,説近期相關部門對農家樂的衞生情況進行了嚴格檢查,特別提出對農家樂自己製作的食物,建議儘量做到規範化。畢竟是吃的東西,食品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所以我們也是做了一些提醒。”
駱菊梅説,醬鴨在景區農家樂確實很受歡迎,幾乎每一桌遊客都會點醬鴨,而且景區每家農家樂都有自己的製作秘方,味道也有所不同。有些受歡迎的農家樂,一天能賣出幾十只醬鴨。所以,每年各家農家樂都會製作醬鴨,少則上百隻,多則上千只。
“從味道來説,確實是手工製作的好吃多了,而且我們也瞭解製作過程,除了醬油、糖等配料,幾乎都是無添加劑的,最重要的就是看晾曬的天氣。”駱菊梅説,目前並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禁止售賣手工醬鴨,如果像常規市場出售的食物一樣做無菌化處理,一是對農家樂來説比較難,另外一個就是真的要這麼做了,這股老底子味道會不會變了呢?
究竟農家樂製作的老底子風味醬鴨,是不是真的有規定不能售賣?
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市場監管部門相關工作人員回覆説:“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取得食品經營許可的餐飲服務提供者在其餐飲服務場所製作加工食品,不需要取得本辦法規定的食品生產許可。”
這也意味着,只要有食品經營許可證的農家樂或者茶樓都可以製作手工醬鴨,但是需要保證醬鴨製作整個流程中的食品安全。“這些餐飲單位的負責人就是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從原材料鴨子到最後的成品,都要對它的食品安全負責。”工作人員解釋。
醃製好的手工醬鴨不論是製作成菜品還是直接對外出售,在食品安全有保障的情況下都是允許的。
“可能大家有一些誤解,才會傳出不能售賣的傳言。”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消費者購買時發生糾紛,也可以撥打12345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報,“市場監管部門會對醬鴨等醬製品加強監管的”。
(原標題《西湖景區農家樂的手工醬鴨 今年真的不能賣了嗎》,記者 餘雯雯 見習記者 周琪。編輯:王佳)